与曾中野〔1〕
昨见公,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也。乃知向之劝我者,只为我添油炽薪耳〔2〕。而公绝无一语,勤渠之意愈觉有加〔3〕,故我不觉心醉矣。已矣已矣,自今以往,不复与柳老为怨矣〔4〕。
夫世间是与不是,亦何常之有〔5〕,乃群公劝我者不曾于是非之外有所发明,而欲我藏其宿怒〔6〕,以外为好合〔7〕,是以险侧小人事我也〔8〕。苟得面交〔9〕,即口蜜腹剑,皆不顾之矣,以故,所是愈坚而愈不可解耳〔10〕。善乎朱仲晦之言曰〔11〕:“隐者多是带性负气之人〔12〕。”仆隐者也,负气人也。路见不平,尚欲拔刀相助,况亲当其事哉!然其实乃痴人也,皆为鬼所迷者也,苟不遇良朋胜友,其迷何时返乎?以此思胜己之友一日不可离也。
嗟乎!楚倥既逝〔13〕,而切骨之谈罔闻〔14〕;友山日疏〔15〕,而苦口之言不至。仆之迷久矣,何特今日也耶。自今已矣,不复与柳老为怨矣。且两人皆六十四岁矣,纵多寿考〔16〕,决不复有六十四年在人世上明矣〔17〕。如仆者,非但月化〔18〕,亦且日衰,其能久乎!死期已逼,而豪气尚在,可笑也已!
注释
〔1〕本文于万历十八年(1590)写于麻城。 曾中野:周思久(柳塘)的女婿。 万历十三年(1585),李贽离开黄安,徙居麻城,周思久为东道主,曾中野“舍大屋”给李贽居住(见《续焚书》卷一《与弱侯焦太史》)。李贽与周思久是老友,后因思想不合而疏离。在曾中野的斡旋下,李贽在此信中表示了与周和好的意愿,但也重申了自己交友的原则,即反对“口蜜腹剑”的“面交”,而要为正义“拔刀相助”。与他在《与周贵卿》(《续焚书》卷一)信中所说的“以正道与人交,以正言与友朋相告”的精神一致。
〔2〕添油炽(chì)薪:犹言火上加油。比喻人为地激化矛盾。
〔3〕勤渠:犹殷勤。
〔4〕柳老:即周思久,字柳塘,见本卷《复焦弱侯》注〔35〕。
〔5〕何常之有:有什么经常不变的(标准)。
〔6〕宿怒:旧日的怨恨。
〔7〕以外为好合:表面上情意友好。
〔8〕“是以”句:意为这是把我当成险恶邪僻的小人来看待了。险侧,险恶邪僻。事,对待,侍奉。
〔9〕面交:只是表面友好,并非真心相交的朋友。
〔10〕所是:自认为正确的。
〔11〕朱仲晦:即朱熹。见本卷《又与焦弱侯》注〔6〕。
〔12〕性:脾气。 负气:倚仗意气,不肯屈居人下。
〔13〕楚倥:即耿定理(1534~1584),字子庸,号楚倥,人称八先生。耿定向的仲弟,因此,也叫仲子。但对耿定向极力鼓吹儒家的伦理道德有不同看法,而与李贽思想则比较接近。《明儒学案》卷三五载:“卓吾寓周柳塘湖上。一日论学,柳塘谓:‘天台(耿定向)重名教,卓吾识真机’。楚倥诮柳塘曰:‘拆篱放犬!’”耿定理病逝后,李贽曾作《哭耿子庸》诗四首(本书卷六)以悼之,并作《耿楚倥先生传》(本书卷四)。《明史》卷二二一、《明儒学案》卷三五、《湖北通志》卷一五一、《黄安府志》卷一九、民国《麻城县志前编》卷九等有传。
〔14〕罔(wǎnɡ)闻:听不到。
〔15〕友山:即周思敬。见后《与周友山书》注〔1〕。
〔16〕寿考:高寿。
〔17〕“决不”句:本年四月二十日,周思久(柳塘)逝世,年六十四岁。
〔18〕月化:指身体一月一月的衰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