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风险管理的“中国模式”
·政治控制经济的中国式风险管理
“中国模式”是个特殊名词,有人总结中国模式的含义是指在高度集权、高度垄断、高度非自由的政治框架下而采取分权的、竞争的、自由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也成为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就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来讲,2009年11月16日,国际标准组织发布了ISO31000(2009),尽管该国际标准对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中国模式”的研究却是相对欠缺的。
我国国有企业既有追求盈利的经济功能;也有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实现经济合理布局等社会功能;还有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及其他重要领域,保障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安全以及政府其他重要政策目标的政治功能。国有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对国有企业管理目标以及管理模式的顶层设计不同于其他一般企业,其风险管理的要求和风险管理目标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也决定了风险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运行方式的不同,尤其是风险管理顶层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框架不仅涵盖了政府部门(如国资委、发改委等)的监管体制,也涵盖了党的部门(如中组部、中纪委等)的监管体制,企业风险管理也就具备了政治控制经济的中国模式。
从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来看,国有企业所具有的风险管理水平既是由中央企业的半官半商性质决定的,也是由中国企业当前低水平的管理模式决定的。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也与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多数情况下,中国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在现有企业组织框架里的一些特殊结构中嵌入了风险管理部门而形成了独特的党政一体的中国风险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对企业风险管理形成模糊的认识,往往因为过于强调政治因素而忽视了对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强化,风险管理技术很难形成,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也就无从实现。因此,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中国模式”尚需认真研究和完善。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源于理念,也止于理念。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有。正确的风险理念,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放到不确定的框架内去考量,强调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日益复杂和快速,因此,不确定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正视和承认这个现实,并采取行动,企业才能不断发展。由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有些企业从客观上难以识别企业存有哪些风险,有些企业即便能对其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但却很可能难以找到有效的风险监控手段,在风险发生时企业尚未制定风险控制预案,从而导致企业风险陡增,企业面临严重经营危机。
曾经在资本市场上红极一时的南方证券,曾两度被美国权威杂志《机构投资者》评选为中国最具有前途的十家机构投资者之一,在同行业经营实力、经营业绩和主要业务指标排行榜中曾多次获得第一。然而,正是在资本市场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的南方证券,在2004年新年的第二天,却逃脱不了行政接管的命运。南方证券十年沉疴,一朝梦断,留下的是逾百亿的债务。自公司初创之时就没有形成风险文化,缺乏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认识,形成了从观念到行为都没有约束的经营环境和经营风格。南方证券内部决策程序没有一定之规,授权不清,缺乏互相制约,形成暗箱操作,考核体系片面追求利润指标,忽视风险管理,种种问题造成了风险管理的缺位和失效,成为断送南方证券的根源所在。
因此,风险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文化的灵魂。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发展不确定性的风险理念代表了企业的管理者对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全新认识。风险是企业价值的来源;不是要预言未来,而是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掌握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是一种方法和技术的结合,是企业实现风险控制和规避的手段和策略。全面风险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才刚刚起步,国有企业还普遍存在风险管理职能缺失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企业没有把风险管理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也没有进入董事会决策层,企业内部缺乏管控风险的有效组织架构和流程安排,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的工作制度。由于风险管理职能缺失,当企业真正面临风险时,企业将难以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避免风险发生。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从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出发,辨识和判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来系统管理各种风险。通过统一风险语言,形成对风险的统一认识,提升企业沟通的效率和效果,将风险管理技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倡导以人为本的风险文化
英国巴林银行原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的话将巴林银行风险事件最根本的原因归结为人的因素,他认为风险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企业文化未在员工身上发挥作用的缘故。人是文化的主体和承载者。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操作者、占有者、享用者。风险的不确定性,最大的根源是人的局限性。一方面,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产生了风险状态中的主观不确定;另一方面,人的道德价值取向的私利性,导致了风险管理目标偏离。因此,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体系的建构,首先是针对企业员工的文化宣导和风险知识培训。通过不断强化对风险认识的文化导向,逐步形成全体员工统一的风险理念和价值标准,并通过各种途径将风险管理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员工,渗透到所有部门和岗位的各项业务过程及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才能真正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