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解构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道”法自然:企业文化遵从之道

人类从最初发现自然、认识自然、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制定规则、挑战自然,到再一次明白在规律面前人类的渺小,懂得要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经过了漫长、反复而辛苦的历程。就像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到的,“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就是人类对“道”的惊奇和敬畏。

个人的选择从来都不是绝对自由的,在一定程度上受“道”的制约。企业也一样,在企业文化方面一定要保持对“道”的敬畏。那么,企业发展背后有哪些必须遵从的规则、规律呢?

·做企业应该遵循哪些“道”

有专家对此曾有总结,认为企业应该遵循的“道”概括而言包括天道、世道和人道[3]

天道,即自然成长发展的规律。一如作物春种秋收,四季轮回,周而复始。企业也是一样,也会有生命周期和自己所处的客观发展阶段,跨越企业成长的基本阶段,即等同于揠苗助长,控制不好发展的节律,则会“欲速则不达”。

世道,即社会环境下发展的规律。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沟通、合作、共赢是发展应有之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只有开放、包容、合作,才能在世界经济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位置。

人道:21世纪人们越来越期望有尊严的生活,期望获得公平、公正的待遇。了解和顺应这种人性追求——“以人为本”是管理的基石。

一个组织较之于另一个组织取得成功,当然是由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核心要素却是组织文化,是以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

优秀的组织文化,首先要廓清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都要与“道”和谐发展。并且据此指引组织长期发展,健康成长。当然,光有清晰的理念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对理念的坚守和执行。通过理念对组织制度的全面渗透,经由制度化的途径,使之成为组织成员自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形成明显的组织人特征。

·企业文化运作之“法”

企业文化自身又是如何运转、运行的呢?

企业倡导共同理念,并围绕着共同理念来塑造和完善行为规范和相应结果。企业文化的理念和规范逐渐得到广大成员的真心认可,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发展成为企业的共识,最后企业文化作为全体成员价值观的一部分,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从这个对企业文化生成、作用的粗略描述过程来看,企业文化运作过程的本质可以抽象为价值观对行为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进一步描述出企业文化的核心运作机制。如果将其视为一个系统,那么它主要是由四个子系统组成[4]

1.价值观子系统

企业文化价值观系统,对应于企业文化要素系统中的价值观系统,是企业文化动态视角的运动基点,它影响并决定着过程中其他要素的运行状态。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企业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指导企业上下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它可以用来指导处理企业与社会以及个人价值准则之间的一系列重要关系,并由此来约束、激励全体成员的行为,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它更是企业运行中的价值判断的根本原则,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核心准则。

2.行为子系统

价值观对行为有决定作用。价值观的变化常常能直接反映在行为上面。价值观念得到成员认可后,会逐渐被强化形成牢固的认识。这些认识最终会渐渐演变成理所当然的行为,从而表现为成员自然地会在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念支配下,开展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或管理活动。

在明确价值观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还应该同时看到行为的改变不仅需要价值观的指引,还要有一个环境影响和逐渐固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是“知易行难”。这就需要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抱着一蹴而就的心态,要密切监控价值观影响行为的进程。事实上,价值观对于行为的影响,也是一个持续且有反馈活动的过程。反馈的过程也在不断修正价值观对行为影响的方向和强度。

3.结果子系统

结果系统是在价值观系统统一认识和行为系统规范行动的基础上得以有效开展而取得的。从一些企业文化的成功个案中不难发现,这些成功的企业大都会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结构方式、生产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等。这些就属于企业文化结果系统中的内容,是企业文化管理获得的成效。那些对企业和成员都显著有效的结果,常常会加强企业和成员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信赖,有利于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从而形成良性促动。如果按照结果的行为主体分类,可以将结果分为员工行为结果、企业行为结果和外界反响三类。

4.反馈子系统

企业文化反馈系统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借助于物的形式作用于企业管理的过程。企业文化反馈系统以企业文化结果为基本依据,对前面各环节(子系统)发生的行动进行评估总结,针对各环节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从而为企业文化下一阶段的价值提升、行动改进做好必要的准备。

反馈系统是把价值观系统、行为系统、结果系统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关键系统。它关注的是如何评价各子系统,并从中找到偏差加以修正。它是企业文化动态循环的一个阶段性结点,同时也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系统的生成发展和发挥作用有赖于企业文化的运作机制。企业文化也因此可以看做是一系列子系统的运动过程。它是在企业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只有在动态中不断地维持和改善企业文化系统中的诸要素及其机制,才能使发展中的企业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

·企业文化的结构

搞清楚了企业文化运作的机理,我们再来看看它的组成。

由于企业文化既有作为文化现象的内涵又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对企业文化结构的认识势必存在差异性。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一般认为企业文化分为三部分:一是精神文化部分;二是制度文化部分;三是物化部分,物化部分有人认为亦可把其分为行为文化和器物文化。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一般认为企业文化内容可分为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其中企业文化的隐性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它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等。这些内容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存在于企业员工的观念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影响。企业文化的显性内容是指企业的精神是以物化产品和精神性行为为表现形式的,能为人们直接感觉到的内容,包括企业设施、企业形象、企业经营之道等。

综合学术界的各种观点,我们可将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

1.精神文化

深层精神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独具本企业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伦理等。由于精神文化具有企业的本质特点,故往往由企业在多年的运营过程中逐步形成。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也叫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它在企业文化中居中层,是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称。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的特点,是强有力的行为规范。

企业制度文化的规范性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具体工作规程、员工行为规范、考核奖惩制度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3.行为文化

企业的行为文化又称为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它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以下都是企业行为文化的表现:是否能够按约定完成对客户承诺的工作,自我约束、廉洁守信,对客户服务是否周到热情,上下级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各个部门能否精诚合作,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愉悦、舒畅还是正好相反……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折射出企业精神和企业的价值观。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又可以分为企业家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企业员工行为。

4.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也叫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是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所构成的器物文化。处于外层的物质文化是企业员工的思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所以尽管它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但它却集中表现了一个现代企业在社会上的外在形象。因此,它是社会对一个企业总体评价的起点。

那么,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又是怎样的内在关系呢[5]

首先,精神层是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决定因素,它决定了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精神层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

其次,制度层是精神层与物质层和行为层之间的中介。精神层直接影响制度层,并通过制度层影响物质层和行为层。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来体现企业特有的价值观。在推行或实施这些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物质层,并以特有的价值取向反映在具体行为中。正因为制度层关键的中介作用,很多企业和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制度层的建设,使它成为本企业的重要特色。

最后,物质层和行为层都是精神层的体现。精神具有隐性的特征,它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它的精神活动也必须付诸实践。物质层和行为层以其外在的形式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水平、规模和内容。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行为层还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直接促进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进一步成熟和定型。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精神层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其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成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企业精神所倡导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必须依靠制度的保证去实现,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使企业精神转化为企业成员的自觉行动。正是由于制度文化这种中介功能,它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