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解构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读懂企业文化地图

·企业文化6要素

每一场关于企业文化的讨论,首先提到的问题往往都是“企业文化包括哪些要素?”在进一步讨论企业文化之前,我们需要就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达成共识,以推进下一步的分析。这对每一个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因为各要素必须明确、直接、完整,以便于理解,但同时又不能将企业文化的复杂体系过于简化。

接下来,我们为读者提供一个企业文化的分析框架,帮助大家更加方便地理解和讨论企业文化,并结合自己所在的组织分析相应的企业文化。这个框架同时也是本书的主要线索,它主要涉及企业与两大方面的连接——内部与员工连接,外部与市场连接。相应地,企业文化包括六大因素:制度、风险文化、以人为本、企业家、社会责任以及品牌。

与内部员工连接的要素包括制度、风险文化和以人为本,与外部市场连接的要素包括企业家、社会责任和品牌。

第一,企业文化最初是由一系列较为抽象的语句或口号构成的文化符号,除了贴在墙上宣传意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更有力的工具来指导和规范员工践行企业文化呢?这就是制度。

第二,现代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内外部风险因素,我们用什么来使得文化更加“安全”?如何促使员工的自觉行为都能够有利于风险控制呢?这就需要风险文化的渗透。

第三,企业文化首先是面向企业内部员工的文化,然后才是对外的文化。企业发展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依靠谁?答案就是人,即企业中的人。所以企业文化的核心必须从“人本”出发,再落到人的身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其中,制度一头连接以人为本,一头连接风险管理,是企业文化向内部员工传导的具体通道。

第四,如果将企业比喻为在市场中搏杀的军队或军团,员工就是士兵,那么企业家就是将军。他们解决的是“谁带领企业走向市场”、“谁牵头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离开了将军而只有士兵的企业是不可能打胜仗的。

第五,除了追逐利润,现代企业还应该追求什么目标?企业除了对赢利负责,还要对什么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回答的是企业存在的目标和意义这一终极问题。

第六,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上,企业凭借什么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开?用什么让客户记住自己并产生忠诚度?这就要依靠品牌。

其中,品牌一方面是企业家带领打造的,另一方面又通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得到增值,是企业文化向外部市场传导的具体形式。

图1 企业文化6要素地图

·制度

制度是企业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外化表现。通过企业制度,将抽象的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条文和行为准则中去。通过约束或鼓励员工的行为,使得员工对企业文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由于制度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可操作性,它最低程度可以确保企业正常、安全运营,在此基础上还有可能帮助产生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促进企业价值观得到实践。

因此,企业制度必须能够体现企业文化和特征,而且要保证切实得到执行。比如一家追求创新、灵活、开放的中小型企业,往往采取分权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相对宽松,授权范围较大。而一家追求安全、稳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往往采用集权和层级化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相对严密,授权范围较小。可见,企业制度反映企业文化,并保证企业文化在执行层面得以落地。

·风险文化

今天的市场中,没有一个企业是不面临风险的。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时,企业必须结合外部环境、行业趋势、自身特点和战略目标,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考虑进去。反之,忽视风险因素的企业文化体系必然导致企业失去对风险的警惕和应对能力,导致实现战略目标的难度加大甚至让企业走入歧途。

风险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但绝不仅仅止步于风险管理体系。从安然公司到巴林银行,从雷曼兄弟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无一不配备了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最好的风险管理人员,但却都对巨大的风险敞口视若无睹。这就是因为风险文化缺位,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风险管理体系的真正到位,有赖于每一个员工的风险意识真正到位。换言之,通过企业风险文化建设,使得员工在行动时总是能够下意识地往“最坏”的可能性考虑,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从而形成防微杜渐的全员防线。

·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执行者在企业内部,从表面看上去再光鲜的企业文化,如果没有内部员工的认同、支持和实践,就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只是一张画皮。因此,“员工”、“人”的因素在百年企业的文化实践中是最应受到重视的。

沃尔玛集团是世界零售业中最大的集团,连续多年位居世界500强前三。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提倡的十大成功原则中,有七条是与“员工”相关的:

·要成功就必须忠于你的事业。只有热爱工作,才会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并且可以通过对工作的热情,感染身边的每个人,也提高他们的效率。

·我们相信,一家企业必须与员工分享利润。对待员工要像对待伙伴一样,这样员工也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合伙人。

·要不断地激励员工。所谓激励,仅仅依靠金钱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想一些新的有趣的办法来激励员工。比如说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目标。我们鼓励竞争,并且进行评分。

·我们尽可能地和员工进行交流。员工知道越多,理解越深,他们对工作也就越关心,那么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拦他们。

·公司必须感激员工为公司做的每一件事。我们觉得,不管你是什么国籍、什么背景、什么宗教信仰,当有人赞赏你的工作表现时,你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公司会经常在适当的时机感激员工作出的贡献。

·提倡庆祝每一次成功,而且要在失败中寻找乐趣。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充满激情,要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管理层必须听取员工的意见。尤其在零售业,零售业是关于人的行业,最了解信息的往往是最基层的员工,也就是我们的店员。所以,听取他们的意见非常重要。

在现代企业中,“以人为本”已成为主流理念,倡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条件,创造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将成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企业家

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人物,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重要影响者。尽管我们不能说企业文化就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但企业家的气质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内涵。

正如熊彼特所说,企业家是资本主义的灵魂,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推动创新。企业家精神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不断推翻旧的秩序,建立新的行业和经济秩序。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在选择下属企业领军人物的时候,要求必须是“企业家”。他认为企业的领导人、职业经理人并不等同于企业家,企业家是具有特殊气质和素质的人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将自身“个人实现”的强烈欲望与企业成功的目标相结合,用对胜利的热情和对挫折的坚韧感染周围的人,通过鼓励创新和冒险带领企业做行业旧秩序的“破坏者”,进而为企业长期发展注入持续的活力。

·社会责任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追求的是企业主或大股东自身的成就与赢利。但是随着企业制度和市场体系的逐渐完善,各相关利益方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不断高涨,企业逐渐开始关注员工的利益、小股东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进而是社区利益、国家利益乃至环境利益、生态利益等。这就逐步产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这个理念解决了企业自诞生以来就屡屡遭到质疑的“为了谁”的问题,使得企业的生存意义和发展目标更加均衡和多元化。

简而言之,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不把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兼顾对人和社会的价值关怀,包括对消费者、环境、社会的保护和贡献等。

企业作为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微观组织,通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一部分经济利益让渡给社会,从而缓解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矛盾,缓解社会贫富分化的矛盾,既有利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也能够提高企业品牌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从较为“功利”的角度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恰恰是为经营百年老店营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所以也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品牌

企业最外层、最接近市场的是品牌形象。它既可以是产品、商标、质量、员工行为等物质形态,也可以是理念、口号、自然联想等虚拟形态。

百年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战略和品牌形象,让客户能够持久地记住,并将产品忠诚度与自身的满意度相结合,给客户带来除了使用价值之外的效用和溢价。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阿迪达斯和耐克,麦当劳和肯德基,戴尔和联想,做的都是相似类型的产品,甚至同时出现在同一地点,但大家不会将它们弄混,这是因为各自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性。

国内很多企业虽然也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品牌宣传,但因为自身缺乏企业文化积累,所以品牌宣传往往缺乏文化张力,难以为客户带来增值,也无法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反过来,不重视品牌效应的企业文化,往往只是企业自己内部“自娱自乐”,而难以将企业文化的效果更好地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此,品牌建设的重点不在于如何宣传和设计,而在于品牌是否得到了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持,并充分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