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专题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这样,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就逐渐成熟了。于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帮助下,开始了建党活动。

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学习,通过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他们逐步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使其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事实上,这时的陈独秀已将关注点从青年学生转向工农大众,从进步思想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转向建立共产党组织,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就在北京开始探讨建党的问题,呼吁“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的途中,李大钊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两人相约在南方和北方同时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这就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由来。

1920年3月,李大钊和邓中夏等商量,在北京大学秘密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是李大钊把愿意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联合起来的最初尝试。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一开始就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俄共(布)派遣维经斯基等人来华,在京、沪分别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介绍苏俄十月革命的情况及其内外政策,了解中国的政治情况,并同中国革命组织建立联系,讨论了建党问题,并具体帮助陈独秀等进行建党准备工作。

4月,他们一行首先到了北京,找到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多次座谈。他们一致认为,在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应当立即着手组织。

4月下旬,经李大钊写信介绍,维经斯基等人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当时陈独秀正在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准备建党,因此对维经斯基等人的到来喜出望外。他召集了多次座谈会,请维经斯基介绍十月革命和苏俄的情况,并且交换了对中国革命问题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要“走俄国人的路”。维经斯基提议组织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欣然表示同意,并答应担任党的发起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8月在上海,由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发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并担负着发起、筹备和组织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上海党组织一开始就叫“共产党”,这就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共产党组织,即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小组推选陈独秀任书记。该小组主要是联络中心,担负着发起、筹备和组织全国共产党的重任。其他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大都是在上海小组指导下进行的。

陈独秀在上海建立党组织后,与李大钊通信相商,共同认为需要加快建党的进程,于是北方就由李大钊从事建党的筹备工作。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和筹划下成立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最初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李大钊负总责,并主持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随后又陆续发展一些成员。他们大多是北京大学的进步师生。

随后,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毛泽东的筹划下建立。上海和北京两个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状况和共产主义者的活动,对毛泽东产生了很大影响。1920年夏,毛泽东先后在北京、上海与李大钊、陈独秀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联系。1920年7月回到长沙后,毛泽东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寻找志同道合的“真同志”入手,先后成立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等团体,并与新民学会的中坚分子讨论建党的问题。蔡和森从法国与毛泽东进行通信,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1920年秋,新民学会已经拥有100多名会员,是一个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进步团体。其中一些先进分子已接受马克思主义,主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在毛泽东、何叔衡等人的积极活动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初冬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诞生。

从1920年8月到1921年春,国内还有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汉,谭平山、陈公博等在广州,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其成员也在逐步增加。

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筹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同时,在旅日、旅法的华人中,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旅日华人中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最初是由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施存统和周佛海组成的。旅法华人中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是在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中形成的,张申府经上海去法国,党组织吸收一批新的成员,于1921年成立,发起人有张申府和赵世炎、周恩来等。

中国共产主义者在国内以及国外总共建立了8个共产主义小组,它们各有特色,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是在秘密状况下进行的,所以在党正式成立之前,党的早期组织没有统一的名称,有的称“共产党支部”,有的称“共产党小组”,有的直称“共产党”。从性质和特征方面来看,它们都是后来组成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党活动】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便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发动组织工人,加紧了对工人阶级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起来。

(1)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宣传。从1920年9月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把《新青年》改组为它的机关刊物,系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大量刊登介绍俄国革命和建设的材料。11月,又创办了半秘密性的《共产党》月刊,着重宣传关于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介绍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经验,并对党的纲领作了初步探讨。《新青年》杂志社还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雇佣劳动与资本》,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也采取出版报刊、成立研究会和利用学校讲坛等多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讨论了建党问题。

由于马克思主义宣传重心已转移到工人中,共产主义小组加强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人工作。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首先出版《劳动者》,1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工人周刊》等相继出版,受到广大工人群众的欢迎。

这些刊物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状况,反映了中国工人承受的三重压迫和牛马不如的生活,报道了国内外工人斗争的情况,指出工人阶级求解放的道路,从而提高了工人群众的政治觉悟。上海的《劳动界》被称为工人自己的“喉舌”。

(2)深入到工人中去,并把他们组织起来,是中国先进分子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还在工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办工人补习学校、识字班等,从提高工人文化程度入手,进而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教育,并组织发动工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注意培养工人骨干,为建立工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打基础。1921年1月,邓中夏最早在长辛店主持成立了工人补习学校。稍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沪西开办了上海第一劳动补习学校。武汉、长沙、济南等地也先后办起类似的识字班或工人学校,还有劳动补习学校、工人俱乐部和工会、工人半日学校等。1920年11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帮助下,中国工人阶级自己的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了,会员共计370多人,并出版了工会的刊物《机器工人》,以后还陆续成立了印刷工会、纺织工会等。19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后,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宣告成立。

这种形式,把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同工人群众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一方面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直接灌输到工人中去,提高了他们的阶级觉悟,并在工人中发现和培养了积极分子,为建立工会和领导工人斗争培养了骨干;另一方面,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也找到了本阶级的基本群众,同时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改造。

(3)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还领导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结教育青年,组织他们学习马列主义,到工厂矿山开展工人运动,同工人结合。在上海,陈独秀、俞秀松就把进步青年组织起来,1920年8月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担任书记。接着,又成立了外国语学社。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也都陆续建立了青年团组织,正式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后备军。

(4)开展了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主要是1920年9月以后对假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两次论战。

(5)进行了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同在湖南的毛泽东通信,讨论了建党的必要性和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基本政治纲领;党的组织原则,党要联系群众;党要坚持国际主义等。陈独秀不仅参与了许多建党活动,而且在自己的文章和为共产主义小组起草的纲领、宣言中,也提出了与蔡和森、毛泽东的建党思想相似的主张。

从上述建党活动和建党思想看,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毛泽东、蔡和森是党的杰出创始人,李汉俊、李达、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邓中夏、王尽美、邓恩铭、赵世炎、周恩来、谭平山、张国焘也是党的创始人。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具体的组织准备,表明成立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受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陈独秀和李大钊因故未出席大会,列席会议的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大会的议程为:听取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工作情况的报告,起草并通过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陈独秀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党纲以供讨论,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进行建党工作的。大会代表们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党纲规定:“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联合第三国际。党纲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对党的组织建设,纲领规定,凡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愿意忠于党的人,经党员介绍,可以接受为党员。纲领规定党员不得到党的允许,不得担任现政府的委员或国会议员,党员应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或黄色知识分子的党派的任何关系。

关于党的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建立工会,创办工人学校,开展工人运动。

大会最后一天,一个密探闯进会场,代表们及时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继续举行会议。

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她和中国以往其他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在工人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党初期人数很少,又遭到中外反动派的联合压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不得不处于秘密状态。

与许多西欧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的情况相比,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使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具有一些自己的历史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同时,党的开始筹备和建立,又得到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因此它是完全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去进行建设的,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成立,所接受的就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受到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的思想政治上的影响。在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也不容许工人阶级有和平的议会的斗争。由于中国工人阶级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整个阶级都有坚决的革命性,中国工人阶级不可能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抱有幻想。

(3)由于中国共产党当中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党不能不受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这样,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

(4)党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较短,而党一经成立,就立即投入到火热的阶级斗争之中,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造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党内理论水平不高。这就使“左”、右倾机会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因此,在党内加强马列主义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加强党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就成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正确地结合起来,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斗争中积累经验和不断摸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全新的面目迅猛发展起来。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她的成立表明,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新的彻底的斗争纲领,新的斗争策略和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方法,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可靠的保证。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从而有了经过非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上社会主义的前途。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有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中国革命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一部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是,由于党成立时理论准备不足,对中国国情也来不及作深刻的研究,还认识不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即先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这次大会没能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党成立后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在工人运动党成立后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在工人运动的实际斗争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研究和解决,使党进一步接触和了解了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国情,认识到一些革命的紧迫情况和根本问题。

1920年7月召开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指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第一步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准备条件,而这个革命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对于列宁的这个理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曾在党的一大上作过介绍,但当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没有能够理解和接受,因此也就没有在一大的纲领和决议中得到反映。

1921年底至1922年初,帝国主义列强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从反面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和“中国门户开放”的原则,以遏制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确认帝国主义共同统治中国的局面。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中国各派军阀展开了更加激烈的争夺,引发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使中国政局陷入极度混乱。这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中国人民所受的最大痛苦还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剥削,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派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等出席了大会。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阐明了被压迫民族的革命任务。会议期间,列宁抱病接见了中国的一部分代表。他明确指出,中国现阶段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勉励中国工人阶级要团结全国人民,推动革命前进。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对帮助中国共产党在二大上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党在创办的《先驱》创刊号中详细地译载了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在发刊词中提出要研究中国实际,求得最合宜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依据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探索中国革命问题。

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要进行“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重压迫的战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就为党的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情况,制定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李达、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向警予等12人,代表全国党员195人。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讨论和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发表的《宣言》,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为了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同时,联合全国的一切革命党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大会还选举了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委员,组成新的中央委员会,陈独秀任委员长。

中国共产党二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表明,党已经开始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这是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重大进步,在这以前,中国人民虽然进行了80多年的革命斗争,但是没有任何一个阶级和政党能够提出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二大不仅把性质不同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区别开来,并开始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还通过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这是党在策略方针上的一大进步。中国共产党虽然还只是年幼的小党,但由于她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初步结合起来,因而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纲领,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比一大的党纲更完整地阐明了党的性质、党的严密组织与严格纪律、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就标志着党的二大圆满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

但是,党的二大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和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其不足之处。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投入了领导中国革命的实际斗争。为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1921年8月,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在党的领导下,同时出版了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劳动周刊》,总部原设在上海,后来迁到北京,张国焘、邓中夏曾先后担任主任。随后,又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设立分部,作为领导各地工人运动的机关,工人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全国工人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人数有30多万。较大规模的罢工有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2年1~3月的香港海员罢工,是这次罢工高潮的起点。1月,香港海员6000多人为了反抗英国资本家的压迫,要求增加工资,在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举行罢工。3月初,发展成全港10余万工人的总同盟罢工。由于工人坚持斗争,又得到各地工人的支援,罢工坚持了56天,香港的海上航运、市内交通和生产事业全部陷入瘫痪,终于迫使港英当局接受工人的条件,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香港海员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这次罢工的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战斗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为了适应工人运动高涨形势的需要,1922年5月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到会代表162人,代表全国各地的各种政治派别和100多个工会的20余万会员。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并决定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会组织的总通讯处。这次大会加强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工人运动的基础,推动了罢工高潮在全国各地展开。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南方工人举行的主要罢工之一。党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的湘区党组织就开始在安源路矿工人中进行工作。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人经过办夜校、组织工人俱乐部、在工人中发展党员等工作,提高了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能力。1922年9月14日,在党的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出于工人的英勇斗争和社会各界的声援,路矿当局被迫接受了工人提出的保障工人政治权利和改善工人待遇等条件,罢工取得了胜利。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北方工人举行的主要罢工之一。1922年10月23日,开滦煤矿约5万工人,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特派员彭礼和等指挥下,举行总同盟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承认工友俱乐部。罢工坚持了25天,由于矿局当局勾结军阀政府调集军警镇压,工人们在增加少许工资的条件下忍痛复工。

1923年2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最高峰。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总会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镇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全路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2月4日,在长达10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多名工人在3小时内实现了总罢工。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屠杀罢工工人,制造了“二七”惨案。在这次惨案中,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惨遭杀害。同时,各地工会组织大部分被捣毁和封闭,很多工人领袖和积极分子被逮捕和杀害。自此,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二七”罢工是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它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信。

这个时期的罢工斗争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它们,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政府的镇压。因此,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主要进行合法的斗争,是不行的。使工人阶级认识到,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