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补充
1.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是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2.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大战中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27个国家,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几个大国操纵并宰割战败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但提案被否,并根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这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巴黎和会成为中国发生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3.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命运颇为坎坷、经历非常丰富的传奇人物。
他早年留学日本,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5年起主编《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1918年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倡导新文化,是五四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其后,他坚持城市中心论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组建托派组织。1929年11月,他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抗战爆发后出狱。1942年5月,病逝于四川江津。著作有《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4.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年),字守常,河北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13年底他东渡日本留学,1916年回国后任北京《晨钟报》主编。1917年底,入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并参与编辑《新青年》,先后任北京大学评议会评议员,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第一次较完整地向中国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春,他和陈独秀开始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中共北京区委和北方区委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还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5~1926年参加和领导革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下令通缉,遂于1926年3月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继续坚持斗争。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28日慷慨就义。
5.胡适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人。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在老家受过9年私塾教育。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1910年考取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他所写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
五四时期,他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1920~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