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城市的工作流动研究
工作流动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社会的结构,而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之内是否变换过工作、变换的程度以及渠道(例如:是依靠人力资本还是依靠社会网络)可以反映社会结构的开放程度。在工作流动这一研究领域,大多数研究都以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为背景,关注的是换工者向行政和专业职位的职业流动(Bian,2002)。也有研究关注代内职业流动和生活机遇的关系,例如,Cao和Hu(2007)的一项近期研究以工作流动为视角,考察了性别平等问题。他们发现,女性更不可能通过自愿的、以职业为目的的工作变动从劳动力市场上日益增多的工作机会中获益。另外,还有很多研究致力于发现中国情境下,社会资本/网络对实现工作变动的重要性(Bian,2002)。
学者对农民工的工作流动也积累了相应的研究。在换工的原因方面,刘林平等(2006)提出,农民工的低工资水平是导致他们流动性高的主要原因,并且还促使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流向其他待遇较好的地区。关于工作流动的结果,研究发现农民工每换工一次,工资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刘林平等,2006;刘林平等,2007),但是也有研究发现换工对农民工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赵延东、王奋宇,2002)。此外,有的研究指出,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换工行为不能帮助农民工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李强和王春光分别在研究中发现,农民工从农业到城市第一份工作的转型在性质来说是向上流动,然而一旦他们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接下来的工作变动不会带来职业地位的上升(李强,1999;王春光,2006)。
通过以上简短的文献回顾,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关于农民工工作流动的研究仍然有局限性。很少有研究利用大样本数据和适于研究换工风险的方法(Rosenfeld,1992)对农民工换工行为及其决定因素进行相关探讨。从“农民工”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之初开始,换工作就是他们工作经历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增加,工作信息通过职业中介、人才市场等途径变得更加可得,我们由此可以预期农民工群体的工作流动会加速。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章用更加系统的方法研究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旨在这一领域增加对两个基本问题的理解:工作流动的原因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