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RPA:财税智能化转型实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5.1 RPA产品持续变革

根据咨询公司Everest发布的报告,RPA的发展主要包含4个阶段,即辅助性RPA(Assisted RPA)、非辅助性RPA(Unassisted RPA)、自主性RPA(Autonomous RPA)、认知性RPA(Cognitive RPA),如图2-12所示。

·辅助性RPA:即RPA发展的1.0阶段。在该阶段,RPA被称为虚拟助手,主要工作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在此阶段,RPA涵盖机器人自动化的主要功能,部署在员工的PC机上。局限是难以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不能成规模地应用。

图2-12 RPA的发展阶段

·非辅助性RPA:即RPA发展的2.0阶段。自该阶段起,RPA被称为虚拟劳动力,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和虚拟员工分级。在此阶段,RPA主要部署在VMS(Virtual Memory System,虚拟内存系统)上,主要特征是能够编排工作内容、集中管理机器人、分析机器人表现。局限是依旧需要人工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和管理,操作过程中需要改变用户的管理界面和系统。

·自主性RPA:即RPA发展的3.0阶段。在该阶段,RPA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以及成规模发展多功能的虚拟劳动力。在此阶段,RPA主要部署在云服务器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软件租赁使用模式)上,主要特征是实现自动分级、动态负载平衡、情景感知、高级分析和工作流。局限是处理非结构化的数据非常困难。

·认知性RPA:即RPA发展的4.0阶段,是对RPA的未来展望。其主要工作目标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非结构化数据,预先进行规范性分析,自动编排多任务,让各场景工作流程更加自动化、智能化。

目前,大多数RPA厂商所提供的产品处于RPA 2.0至RPA 3.0之间,主要按照固定脚本执行命令,基于明确规则完成数据处理等自动化任务。在此阶段,在RPA自动模拟人工操作的同时,仍有许多环节需要人工干预,在功能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技术,提高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同时,RPA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已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整合应用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如同RPA的大脑,通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获得认知能力,能够实现预测、规划、调度和流程重塑,从而辅助RPA向可自主识别、分析、判断和执行的认知性RPA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