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身体知养生:了解自己就掌握了长寿的秘密
“永葆青春、长命百岁”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一个永久的人生话题。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生活的浪花,是一代人簇拥一代人,衔接不断、延绵不绝的。作为个体的人,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好像一条长链,一环接一环,只有掌握每个环节的科学养生,按照生命的轨道正常运转,才能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精美完整的生命之链。这个精美完整的生命之链就是长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生命的精美完善呢?我们的回答是: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你才能掌握长寿的秘密。
人到底能活多少岁,看看这些超级寿星的终极挑战
“尽享天年”,是人生存的愿望,也是人一直追求的目标。
人倒底能活多少岁?它的极限是多少?这是我们始终关切的问题。
自古以来,无数科学家都在探索着这个生命问题,得出种种结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他们认为:人的极限年龄和其生长期或成熟期有关,寿命应当为其生长期的5~7倍,为100~140岁。
第二种观点是日本的一些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人的寿命和性成熟期有着生物学规律,前者可以达到后者的10倍,差不多在108~145岁。
第三种观点是美国科学家海尔·弗利克1961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人的细胞经过50次分裂后,衰老和死亡就出现了。而正常细胞分裂的周期大约是2.4年,照此计算,人的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在我国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对人的寿命的上限进行过推断。《左传》这么讲:“上寿为一百二十,中寿一百,下寿八十。”《昭公三年》曾这样记载:有“上寿百岁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跖》有这样的文字:“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著名的医典《黄帝内经》里有这样的话:“终其天年,度百年乃去”“人之寿百岁而死”。《尚书》里提出这样的观点:“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活到了应该活到的岁数。可见,我们的祖先根据大量的观测和经验,已经非常科学地提出了人类生命年龄的上限,这一推断与现代科学家的推断基本上是相同的。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传说人物中,最著名的高寿者当数彭祖。
彭祖,也叫篯铿,传以长寿见称。他是上古帝王颛顼的玄孙。
尧为帝时,彭祖因为进献雉羹,尧便把彭城封给他,所以后世称他为彭祖。舜为帝时,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遂隐居武夷山。
到商代末年,彭祖已有767岁。尽管这么大年纪,可他仍不显衰老。他自幼喜好恬静,终日以养生修身为事。他精通补导之术;常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平日沉默寡言,从不夸耀自己。
他常常四处周游,从不乘车马,即使要出外周游百日也不带干粮,回来之后,衣食与平常也没什么两样。他善于导引行气,经常从早到晚闭气内息,之后,揉擦眼睛,按摩身体,舐唇咽唾,才站起身来。有时身体疲乏不适,他就导引闭气,攻治患处,使其九窍、五脏、四肢,以及毛发都气流通畅,身体又舒服如初。商王听说后,便亲自来向他问道,他闭口不语;给他数万金,他如数收下,全分给贫穷的百姓。
彭祖不慕名利,一心追求长寿,终于做出举世公认的成绩,被人供为长寿之祖。
除了彭祖,高寿的人当数李庆远。李庆远也叫李青云,是清末民初的一位中医学者。据传说,他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共活了256岁。他一生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曾在岳钟其部下当过兵。当时的军阀杨森曾将他的照片托人面呈蒋介石,蒋介石嘱咐,将李庆远护送到南京,让中外人士共瞻这位世上少见的寿星。李庆远老人在通知到达之前,接受丰盛宴会招待,引发肠胃等器官不适而骤然死去,享年256岁。
李庆远在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做出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然去学堂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庆远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二: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李庆远的长寿,为世人提供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典范。如果你要问,这世界上长寿冠军倒底是谁,由于受历史、地理条件的限制,很难精确统计。但人可以活到100岁以上,却是一个事实。这些事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为世人公认。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一句古话。社会在发展,经济在繁荣,医学在进步,人们的健身意识也在逐日增强。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类平均寿命的总趋势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今社会,已步入“人活百岁不稀奇”的时代了。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百岁老人的踪迹。目前在我国各地共有百岁老人共17000多人,最高年龄达119岁。
据有关数据统计,世界人均寿命65.4岁。我国人均寿命为73岁,比世界人均寿高7.6岁。我国人均寿命按性别分为女性74岁,男性72岁。根据2009年10月6日联合国统计,中国人均寿命排名为世界第92位。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80岁。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最高,其中女性人均寿命为86岁,男性人均寿命为79岁,人均寿命为83岁。在日本之后,一些女性长寿国家是摩纳哥、西班牙、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其中摩纳哥为84岁,后面的那几个国家是82岁。接下来是英国和美国,前者为81岁,后者为80岁。男性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是圣马力诺,为81岁,位于世界第一。澳大利亚、冰岛、瑞典和瑞士排在圣马力诺之后,男性人均寿命为80岁,日本为79岁,加拿大、摩纳哥、新加坡为78岁,英国、法国、德国为77岁,美国为75岁。
2008年首届中国男女十大寿星排行榜评选活动,从全国各地推荐的272名高龄寿星中,评选出中国男女十大寿星各10名,平均年龄117.5岁。寿星们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河南、湖南、海南等地区。
2008年,121岁的维吾尔族老人萨迪克·萨伍提(生于1887年8月9日,现住喀什市),118岁的维吾尔族老人买合甫·孜汗(生于1890年6月15日,现住乌鲁木齐市)分获男女寿星冠军。同时,买合甫·孜汗也是20名寿星中唯一一名上榜的新疆女寿星。
2010年重阳节,全国第三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上榜寿星平均年龄为119.9岁,上榜寿星分布在6个省、自治区的5个民族。来自广西巴马,出生于1885年7月9日的瑶族老寿星罗美珍,以125岁的年龄高居寿星榜首。
以上这些寿星们,他们的年龄都接近或超过了120岁。这证明了古今中外科学家关于人类寿命可以达到120岁的理论推断。但大多数人的生命车轮总是在行进到大半时,戛然而止。当前,中国人平均寿命为:男性72岁,女性74岁,这离120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为什么人类活不到理论上的“天年”?
经科学家研究,人体包括脑在内的几个重要器官,比如心、肝、脾、肺、肾等,在漫长的生命活动中,其中任何一个器官功能衰竭,都会成为“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以致让大多数人无法达到“自然寿命期限”。
最短的木板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其他再长也发挥不上作用。我们身体里的任何器官也一样,如果其中一个保养不好,就会直接影到我们的寿命。
小贴士 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原理”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
生存的根本是元气:气聚则生,气散则亡
心脏为什么会跳动?血液为什么会流动?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都暗藏着一个重要的中医观念——就是“气”。这里的“气”,就是中医所说的“元气,先天之气”,是一种不可见的特殊的物质形式,如同已被人类认识和肯定的经络。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无血不存,血无气不行,二者相互依存,形成了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元气产生于生命形成的同时,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存在于人体的肾脏。元气为人体健康的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元气充裕则身体健康,元气不足或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生命终结。所谓气聚则生,气散而亡,说的就是个道理。
先讲一个故事:
华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糊口,他拜了师傅,跟蔡医生学医。
一次,邻村一个寡妇的儿子在河里洗澡被淹溺了,这寡妇飞奔来找蔡医生,蔡医生见孩子双眼紧闭,肚子胀得老大,便叹气说:“孩子不好救了。”李氏听了哭得死去活来。华佗过去摸了摸脉,低声对师傅说:“孩子还有元气,可能还有救!”蔡医生不信。华佗叫人牵头牛来,先把孩子伏在牛身上控出水,然后再放平孩子,用双腿压住孩子的腹部,提起孩子的双手,慢慢一起一落地活动着,大约一刻钟工夫,孩子渐渐喘气,睁开了眼。华佗又给孩子开了剂汤药,把孩子治“活”了。这个起死回生的消息象风一样传开了。蔡医生羞愧地对华佗说:“你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没本事教你了,你出师开业去吧!”华佗出了师,并不开业,却游学四方,寻访名医,探求医理,给人治病。
据说华佗死后,亳县盖的华祖庵,就是李氏为纪念华佗救活自己的儿子修造的。
那么,华佗所说的那个元气究竟是什么?
元气是中医里的一个术语,也是一个概念,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在人的生命中,元气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被消耗的过程。可以说,正是我们身体里的元气维持了生命的全过程。
古人讲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用中国文化的观点来说:构建整个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构成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最小物质就叫作气。
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其他的窍全关闭着,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窍”是人体精气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当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后,你自身的气,就和天地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相关性。
中医学始终是建立在人和自然和谐的前提下,如果离开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就没法谈中医学的养生。中医学不是把人看成孤立的人,《黄帝内经》开篇就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是天地的产物,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照《道德经》的观点,在宇宙没有形成之前,是一种混沌无面目的“一”的状态,这个“一”,是阴和阳的有机结合,它是一个阴和阳的统一体。
阴气和阳气不断运动和变化,产生了“二”,形成了天、地的阴阳两极。如果只有阴和阳,没有“三”,万物就不会产生。太阳系里边,火星上有天有地,地球上有天有地,在太阳系里的星球里,至今还没有发现有与地球类似的生物。为什么?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因为它没有“三”啊。“三”是什么?三就是天地之间构成的一种“气”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产生的根本原因。
用现代物理学把所有的物质分解,就是夸克。夸克是什么?一团没有质量也没有重量的东西在那不断地动。
这个夸克与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气”何其相似!
这气不仅游荡在天地间,就是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种气,这气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元气。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元气为生命之本。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能量物质基础,存在各种活性生物的体内,是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元气一旦在生物体内消失,就意味着死亡;反之如果生物体内尚存元气,生物就还存有一线生机。生物体内元气物质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生命力的强弱。
我们心脏为什么会跳动?我们血液为什么会流动?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气”的力量在推动。这个“气”就是“元气,先天之气”,是一种不可见的特殊的物质形式。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无血不存,血无气不行,二者相互依存,形成了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
中医将元气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元气,禀受父母。即,元气从卵子受精开始而开始,伴随着受精卵成长而成长,直至生命从母体分离为止,先天元气物质在生物体内总量也就达到最大值。随着生物生命演绎,而不断被损耗,当其消亡时生物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生物从母体分离后先天元气就再也没法在生物体内合成了,人们所能做的是尽量减少消耗,激活体内储备而已。
后天元气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也是维持生命的能量物质。先天元气与后天元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出生之前,先天元气的存在已为后天元气的摄取准备了能量物质基础,出生之后,后天元气的不断补充减少先天元气的消耗。
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就说:“诊病决死生者,不视病之轻重,而视元气之存亡,则百不失一矣”。这话的意思是说,诊病过程中,决定患者生死的不是患病的轻重,而是患者自身元气的存亡。元气足,病重也能康复;元气弱,小病也能要了人的性命。所以说,元气是任何疾病得以根除的根本。
疾病的克星不是医生,不是药物,而是你自身的元气!医生的职责就是点燃患者的元气,使之恢复正常。
元气有了,人的病体就能康复。
小贴士《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之名,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
民间有谚语说道:“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在天,日、月、星是天上的三宝。在地,水、火、风是地上的三宝。于是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类把“精、气、神”视为人生的“三宝”。在中医里,“精、气、神”被认为是人体能获得健康长寿至为宝贵的基本物质。
老徐与老王都是下岗工人,两人住得也不远,相处也很好,经常串门聊天。
但是进入冬季以来,老王在外面揽了一个活儿,由于忙,串门也少了。过了一个月,老王又来到老徐家,一进门,老徐就感到老王气色不对。老王的脸灰灰的,没有一点血色,而且头发也没有一点光泽,尤其是那双眼睛,没有一丝亮光。两个人谈没几句,老徐想问他为啥脸色不好看,话还没出口,老王就告辞走了。
两天后,老徐听到老王暴死的消息。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得神健康者,表现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反应灵敏,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四肢有力,精力充沛。相反,如精气不足,血脉虚弱而失神者,表现为精神不振,语言无力,双目无光,反应迟钝,步履艰难,等等。这时在化验单上或是接受X光检查等,也许没有发现异常,但精气神已经大伤了。
想来大家看过《红楼梦》这本书吧。
贾母给宝玉选择妻子时,黛玉和宝钗都在选择范围之内,论亲戚一个是表妹,一个是姨妹,论才学两个棋琴书画都好,但在身体的健康状况上就不同了,薛宝钗明显比林黛玉要好一些。林黛玉的气血不畅,忧思伤脾,气郁伤肺,这些都在她的容颜上表现出来,贾母说担心她不能长寿。可见,通过看一个人的外在特征,可以看出体内的“精、气、神”是不是充足。一个人如果神采飞扬、气宇轩昂,那多半就说明这个人精气足,身体也会不错。
在面部,尤其是眼睛,在很多时候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与否。因为“神采奕奕”与“神色黯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以人的一生中,要时时注意对“精、气、神”的保护和培养。
通过上述两个事例,我们大体已经明白“精、气、神”是什么了。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通常我们与人初次相逢,就会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相貌,对这人的性情、人生阅历或者是人品,做出一些推测。
这种所谓的“望相”就是最大众的一种“望神”,这种情况下,我们看重的并非是一个人的相貌如何,而是这个人外表上所表现出的“内在”怎么样。那么,带动这种内在的又是什么呢?这就是“精、气、神”。一个人身体越是健康,就会越发显得有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最容易看出“神”的状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都有着极为明显的表现。
一个婴儿刚脱离母体,精气神是充足的。
假如你把一根手指放进婴儿的手中,他就会本能地紧紧握住,这个力量能够将婴儿拎起来。
《黄帝内经》上说,婴儿刚刚降生,根本没有损耗来自天然的真气,他的肝气很旺,肾精充足,他们的拳头就会很有力,很有精气神。
人体的精气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当这三者处在协调状态时,则人体就精充、气足、神全,这样的人能健康长寿。精、气饱满才能生神。神,是从精中生的。没有精,神就成了无本之木,必将死亡。神是依靠精的滋养而存在的。神的作用是主宰人体的气,使气的运动自如,出入自然。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这种基本物质是先天带来的,是父母结合之后,遗传给子女的基本物质。精在人体内是维护人的生命的高级物质。人吃食物后先化成胃津,胃津送入心的左下耳房(心分四房:左上、左下耳房和右上、右下耳房)化成红血,红血入任脉化成精。
“精”需要在“气”的参与下,才能形成有生命的物质。气这种物质是无形的,有了气,人体才有各种运动变化,才能生长。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现代人的生活中,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都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证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神”是一种依附于人体的精神活动。人要是没有神,即便精与气都是充足的,生命的活动也是不完全的,也是不能得到健康长寿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养好精气神呢?首先,不要熬夜,该睡就睡。经常作息颠倒、长期熬夜的人,通常缺乏精气。因为午夜11时至凌晨1时,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这段时间,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继续分解工作,能量无法被贮藏,会造成肝盛阴虚,阴阳失和,肝火上升,气虚体弱。其次,就是尽量从事温和运动。打太极、气功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身体靠呼吸送氧,如果呼吸急促,就像水流量大时,只能流入较粗的水管一样,氧气很快进入身体内较粗的血管,较细微的血管则不易获得氧气。所以,如果要让细微的水管入水,唯有把水龙头的水柱转小,一点一滴地注入。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的养分。再次,就是在吃食上要注意。避免吃太“浊”的食物。要吃清爽的食物,太“浊”的食物容易增加身体重量,使得精神昏沉。冰凉食物也要少吃,吃多了却容易导致冷热失调。最后,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动作要缓和。如果气的运行紊乱,不够自然活畅,身心都易致病。静心养生其实不难,只要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能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匀称有序,“气”自然能和畅。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于是身心获得舒展放松。
小贴士 为什么高温不宜吃冰凉食物
当外在环境温度高时,我们以为冰凉食物可以降温,却忽略了身体的适应能力,人体适应力和温度调节力没那么强,突然喝下冰水往体内浇,五脏六腑可受不了,易导致心神涣散,郁闷不乐。要消暑又镇定神经,不妨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不过,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开水,食用银耳、莲子或百合等祛热补气。
“改造”基因,我命在我不在天
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说:“遗传的特性决定人的寿命。”科学家们通过几十年对人类寿命上遗传因素的研究发现,人的寿命与遗传因素确实有着密切的关联。
现代的科学家一致认为:理论上人的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狗有20岁。这种物种之间的寿命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家已经在若干个物种里找到了跟寿命有关的基因,其中既有“长寿”基因,也有其他的基因。它们可以延长人的寿命,也可以缩短人的寿命。
生物体内有一种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叫活性氧,也叫自由基,与机体老化、癌症等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细胞氧化会造成细胞损伤或老化,而“长寿”基因的产物能防止细胞氧化,从而使人长寿。还有些基因的产物能修复受损的DNA,或通过控制染色体长度而控制细胞的老化过程,也能使人活得更久。科学家认为,生物体内与寿命有关的基因很多,少说也有上百个,现在发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通过调节这些基因,可以改变生物体的寿命。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遗传学家麦克·罗斯通过选择寿命较长的果蝇进行交配,培养出了可以活70~80天的果蝇,它们的寿命是正常果蝇的2倍。
还有一种新的与长寿有关的基因,是意大利和芬兰科学家发现的。这种基因有3种变异体,分别为E-2,E-3和E-4。他们共研究了185名芬兰百岁老人,结果发现,体内含E-4的老人与长寿没有关系。因为含该基因变异体的人,血液运送脂肪的能力差,比较容易患心血管病和心肌梗死。而不少百岁老人的体内含有E-2基因变异体。据分析,E-2有助于增强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能使大脑和各器官之间更好地传递生理信息,使机体细胞和组织更有效地抵御疾病的袭击。
所以说,长寿家族的形成,除了与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有关外,遗传基因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长寿者与家族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户部尚书马齐自祖父以下4代多享高寿,其中百岁以上的15人。现代:1982年新疆吐鲁番县维吾尔族人阿吾拉117岁,长子96岁,小儿年逾6旬,大女儿85岁,二女儿80岁,被当地誉为“寿星人家”。1994年湖南桃江县老寿星范香秀五世同堂,全家共有158人,其中60岁以上的15人,80岁以上的7人,年龄最大者107岁,因而被称为“长寿之家”。
研究发现,百岁老人的父母辈,其寿命也较长,而且母亲的长寿更加明显。这正是遗传学的一般规律。人的自然寿命总是与各种疾病总是有很大的关系,而疾病往往又与人的各种体质特征相联系。
这些体质特征又往往通过遗传直接影响下一代。
例如,肥胖是引起多种疾病和短寿的因素。研究人员认为:肥胖与基因有关,父母一方体胖,50%的子女有体胖的可能;父母双方体瘦,90%的子女有体瘦的可能。如果父母一方体瘦,一方体胖,其后代并非“不胖不瘦”,而是“不是胖,便是瘦”。这说明人体内有控制“胖瘦”的染色体。
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是影响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这些病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并有明显的家族史。只要弄清基因及遗传原理,提前预防,强化自我保健,就会大大地减少遗传疾病的发生,对健康长寿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最新研究的成果显示:新陈代谢的加快有助于延长寿命。
约翰是英国阿伯丁大学的研究员,他和他的同事对42只老鼠做了新陈代谢测试,检测它们所消耗的氧气,直到这些小动物们死亡。结果发现,新陈代谢快的一组老鼠的寿命3倍于新陈代谢较慢的老鼠。
这一发现对生物界震动很大,是对传统的理论的一个有力的挑战。过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更早死去的是新陈代谢快的动物。比如大象的寿命往往比体形小的动物活得时间要长,是因为它的代谢慢。对不同物种来说,这一结论是对的。而对同一物种的生物而言,新陈代谢快的比较长寿。现在,研究人员计划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人身上,想用提高新陈代谢速度的办法,让人来延长寿命。
总之,人的健康与寿命,一个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再一个是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有数据显示:人的健康与长寿,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也就是说,客观条件约占40%,而人为的主观努力占60%。人的健康与寿命除了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医疗条件以及遗传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保健方法、行为习惯及心理素质等。
有道是“我命在我不在天”。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养生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就提出了后天“培养”寿命更长的观点,是有科学道理的。他对人的寿命做出了这样的总结:
“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类寿命的长与短,与先天禀赋的强与弱,以及后天培养的好与坏,有着紧密的关系。他把后天的养生之道,列为长寿因素的重要位置。同时他还这样阐述道:“中年修理,以求振兴”,并还进一步说,“人到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茎,尚余强半”。他对保健益寿认识很深,并这样认为:中年是人体由盛到衰的转折期,强调中年加强调养,增强体质,防止衰老。
他的这些观点,就是关于个人如何自我保养,如何增加寿数的中心理念。
自我保养,不仅仅以病为对象,而是更加强调自我防护。拿现代的话来说,自我保养就是在不住院、不求医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力量对身体进行自我观察、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养生方法,以达到健身祛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很多研究表明,吃得少可能会使人的寿命更长。很多高僧寿长,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吃素,而且在于他们吃得很少。他们一天只吃一顿饭,过午不食嘛。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过试验,让试验鼠只吃半饱,它们的寿命就比吃得多的同类长1倍。正在进行的试验显示,严格的低热量饮食也有助于增加灵长类动物的寿命。照这样推算下来,人要是每顿只吃半饱的话,活到140岁,也不是一个奢侈的想法。
如果能减少75%的葡萄糖摄入,就能延长25%的寿命,这是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古兰蒂说过的话。他还说,动物体内有一种基因对决定其寿命非常重要,减少热量的摄入能增强这种基因的活性。同时,控制热量的摄入也使其他一些基因变得更加“温顺”,从而减少了有害染色体的变化,对延长动物的寿命大有帮助。
有研究发现,乞丐的身体总是比富人棒。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吃得过饱,粗粮吃得多。而且因为他们很少吃抗生素,肠道里助消化的细菌较多,这些都有利于健康。
吃得少是一个方法,但有些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左旋肉碱和硫辛酸能让精力不济的老年试验鼠变得活跃,而且记忆力也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已有一家公司在试验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是否有效。
再一个就是,激素对寿命的影响也是挺大的。生长激素的分泌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会导致体重增加、胆固醇异常、免疫功能下降,使人患上冠心病、疲劳症、骨质疏松等病症,容易出现抑郁症及性功能障碍。补充生长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衰老。
小贴士 基因与长寿
虽然基因对决定寿命相当重要,但并非决定长寿的唯一因素。许多科学家认为,环境和生活习惯在长寿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达到66%。所以想长寿的人应注意以下三点:
1.坚持体育锻炼,节制饮食,控制体重。
2.不嗜烟酒,适当服用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
3.多吃素菜少吃肉,多吃生的蔬菜和水果。
养生的精髓:阴阳平衡,不可偏衰
“气”“阴阳”“五行”“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理论的四大哲学,阴阳学说是其形成的基础之一。
阴阳学说中的阴阳平衡又为中医学、养生学的重中之重。
所谓阴阳,就是宇宙万物都存在正、反两种属性,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父为阳,母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等。阴阳学说用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原理,去掌握宇宙万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这样一句话:“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大家都知道,人既是一个社会动物,又是一个自然动物。人与一般动物相同的的地方是他也是自然界的一员,他依靠自然得以生存;失去了自然,也就没有生存的条件,这就是他的自然属性。人与其他动物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他的是社会属性,人有意识,情感丰富,内心复杂。古人的养生,往往表现出对生命深刻的关怀,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健康、对待生命。
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一些年轻人,老觉得来日方长,总是在疏忽间折腾自己的生命。当你年轻和身体好时,你也许没有感觉,然而几年过去,一旦发病,你的身体就支持不住了,从此,你也许就成了医院的常客。正如俗话所说的:得病容易去病难。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家医院来了一名病人,他神情疲惫,无精打采。这位病人姓李,是一家对外贸易公司的主管,他白天忙得要命,晚上还要频频应酬,整天就像是被抽打的陀螺一样,不停地转。直到现在受不住了,才不得不到医院看病。在专家室门外等着瞧病的人,都是老病号了,问他:“你瞧的是啥病?”李先生说:“我也说不上来是啥病,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力一天天在下降,浑身没有力气。”
很快,李先生听到喊他的名字了,于是他少气无力地走进诊病室。
经过一番检测,专家对李先生说:“你这是属于气血两虚的表现,血虚则头发失养而易于干黄脱落,爪甲失养而有较明显的纵沟;阳气虚则手脚经常冰凉。总之一句话,就是你阴阳失衡了。”说着,给他开了药。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李先生的身体渐渐好转起来。
这是一则典型的阴阳失衡的事例。
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对自己身体的保养。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天地之间,具有相同特性的事物是息息相通的,它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感应。
和这个道理一样,正常状态下,人体的内在环境都是相互协调、制约、补充的,一旦出现一些不足或有余,人体往往会自己进行调节达到平衡。但如果这种失衡依然如故,不能够被机体及时调整,那你可要注意了,它很可能出毛病了。
前面大家已经看到了,传统文化认为,人的自然寿命是“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而且这个寿数,历代的养生者已经做到了。可见,“长命百岁”并不是的遥不可及的梦。《黄帝内经》上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意思就是,在上古时代的圣贤人,由于自始至终都在学习一种运用养生之道,即便是年纪到了100多岁,形体、动作也不显得衰老;而现在的人们,因为不注意养生,有些还不到50岁,就出现很多衰老的迹象。
自然客观规律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人类因为直立行走脱离了野兽的行列,走进文明的生活,但也给自己带来一些不良的东西。首先是呼吸方式和运动姿态的改变,导致内在的脏器功能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于是各种疾病随之而来。心脑血管病,就是因为站立的姿势使人类大脑出现缺血、缺氧造成的。目前,心脑血管病遍布人类社会,成为禠夺人类生命的可怕疾病之一。诸如此类的病症很多,什么腰椎病、关节炎等,也是因为人的行走的姿态的改变形成的。虽然自然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全新的养生观念来指导我们的行为,用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的身体状态,这样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
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运动与平衡。健康就是平衡,在这平衡里包括酸碱平衡、气血平衡、阴阳平衡,各种系统均能相互调节、互助互制。反过来说,不健康的生物体——比如说人,从最初轻微之证候逐渐发展成定型的疾病,或所谓慢性、退化性,无法恢复,无法痊愈,然后快速进展成恶性病变,直到死亡。
生命的阴阳平衡,讲究的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气血平衡,实质上就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就要求阴阳必须保持协调,不可过分也不能偏衰,控制人体内部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心肝脾肺肾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注意体内平衡很重要。所以,在生活中人必须注意掌握各种生命活动的“平衡术”。
人的生命活动是依规律而行,于是各种生理活动都有自己平衡运动的规律,如睡眠、消化、体温、激素分泌等。
人要健康长寿,首要要就要注意劳逸适度,掌握身体的平衡。如今,随着社会的激烈竞争,很多人为了完成繁重的工作需要加班。一些IT行业的人更是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熬夜之后,吃夜宵是免不了的,这又严重地损伤了胃肠。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平均两天左右就会再生一次,这个过程都是在夜间胃肠休息的时候发生的,可是如果这时恰好在进食,那么胃肠就容易功能紊乱。不仅如此,长期的不规律作息,将身体里的精气神也耗掉了,更糟糕的是它会把疾病也给人带来。
所以,在生活工作中凡事不宜太过,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协调阴阳,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才能有一个健康的体质。
小贴士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功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