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一边饮酒一边击鼓作乐
尔酒既旨,尔殽既嘉 ——《诗经》
《说文解字》:“嘉,美也。”《尔雅》:“嘉,善也。”这只是“嘉”的引申义,并非本义。那么,“嘉”的本义是什么呢?造出这个字的过程非常有意思。
嘉,金文字形A,很明显这是一个会意字,但会意的过程极其复杂,竟然一下子动用了四个字符!左边是一面带有装饰的鼓,下面的口形代表盛酒的器具,中间是一只手抓着长柄的类似汤勺的舀子,用来从酒器中舀酒。整个字形是贵族们举行酒宴的如实写照:一边饮酒,一边击鼓作乐。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举行盛大的祭祀时,从酒器中舀起用郁金草和黑黍酿成的鬯(ch3ng)酒作祭品,一边击鼓祭祀。
嘉,金文字形B,省去了抓着舀子的手和下面的酒器,仅用长柄的舀子和鼓来会意。金文字形C,鼓的形状大大简化。小篆字形D,鼓和口形依旧,但是手抓长柄的舀子这一意象却讹变为“力”。
张舜徽先生认为“嘉”的本义“指饮膳之美”,与“嘉”的金文字形极为相符。《诗经·頍(ku@)弁》是一首描写贵族们宴饮作乐的诗篇,其中有“尔酒既旨,尔殽既嘉”的诗句,正是形容“饮膳之美”。《行苇》篇中“嘉殽脾臄,或歌或咢”的诗句更是“嘉”字的最好注释。“脾”是牛的内脏,“臄(ju9)”是牛舌头及其相连的肉,可想而知都是宴席上的美味。“咢(è)”指只击鼓不唱歌,想想“嘉”的金文字形中那面美丽的鼓吧!
周代将礼仪分为五种,称作五礼:吉礼,祭祀之礼;凶礼,逢凶事而举行哀吊之礼;宾礼,接待宾客之礼;军礼,顾名思义就是军事上的礼仪;嘉礼,因人心所善者而制定的礼仪。嘉礼又分为六种,据《周礼》载:“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意思浅白易懂。需要解释的是“脤膰之礼”。郑玄解释说:“脤膰,社稷宗庙之肉,以赐同姓之国,同福禄也。”贾公彦进一步解释说:“分而言之,则脤是社稷之肉,膰是宗庙之肉。”“脤(shèn)”是祭社稷的生肉,因为盛在以蜃贝为饰的蜃器中,故称“脤”。还有一说是“脤”是生肉,“膰(f1n)”是烤肉,本来写作“燔”,即烧烤之意。嘉礼如此烦琐,后世加以简化,专指婚礼了。
周代有一项有趣而又饱含人情味儿的惩罚制度,据《周礼》载:“以嘉石平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郑玄解释说:“嘉石,文石也,树之外朝门左。”有纹理因而美丽的石头称“嘉石”,百姓有罪过而较轻,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处罚,也没有危害到州里的,就将他捆缚手脚坐在嘉石上,看着美丽的纹理思过,让自己赶紧“嘉”起来。比如出言无忌、侮慢长老的过错,就罚他“嘉石”之刑。这种处罚实在是太可爱啦!
《诗经·豳风图》(局部)(传)南宋马和之绘,绢本设色长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豳风图》卷根据《诗经·国风·豳风》的诗意而作。全卷共分七段,依次为《七月》《鸱号》《东山》《破斧》《伐柯》《九罭(yù,捕小鱼的细网)》《狼跋》,每段画前书《豳风》原文。图中人物形象生动,笔法流畅潇洒,设色清丽古雅。
《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七月》描绘了先民一年四季的农家生活,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这段画面描绘的是诗中第八章,一年农事既毕,村人集于公堂,长幼有序,宴饮作乐,举酒庆贺。虽然不是宗庙社稷大典,但村人淳朴欢乐的飨燕场面似更得“嘉礼”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