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与互联网的日益紧密结合,电子商务已成为新型流通业态,并且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网购成为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和食品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国务院和各部委也先后发布政策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此契机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农业与电子商务相融合,为农产品销售创新渠道,给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食品网购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给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带来便利,但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电子商务相关人才、物流成本高、农产品品牌实力不强、消费者认可度低等因素成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劣势和威胁(童云,2018)。(8)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所具有的特性,对企业在生鲜农产品选择、冷链保鲜、物流配送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容易引起用户体验不稳定的问题,导致消费者对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缺乏信任(林家宝、万俊毅、鲁耀斌,2015)。(9)因此,深入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领域的研究状况、前沿热点和演化趋势,有助于针对问题深化研究。

相比于传统销售模式,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及食品的销售,是整合农产品及食品资源的有效渠道,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基本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网购所覆盖。2014年以来,国家支持农产品电商和食品网购的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的发展夯实了政策基础。基于此,国内众多学者围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本书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法和SATI、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图谱分析,以全面了解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基本现状,准确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动态趋势,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确保数据的权威性,本书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来源,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选取。文献检索及下载的时间为2019年7月11日,采用期刊高级检索,检索主题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农产品网购”“食品网购”“网购农产品”“网购食品”“生鲜电商”,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通过主题检索共得到论文875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数据清洗,剔除会议、通知、简介、书评等非学术性文献资源,最终确定有效文献804篇用于分析,时间跨度为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11日。

研究中利用SATI和CiteSpace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SATI是文献题录信息可视化软件,可处理最常见的Endnote格式数据,借助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工具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领域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可以明确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领域研究的时间分布、核心作者、核心机构以及期刊来源等。CiteSpace是一款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分析软件,可绘制关键词分析、共词分析和机构合作分析图谱,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呈现研究资料的科学知识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前沿热点及演化趋势。总之,本书旨在利用SATI和CiteSpace软件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并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清晰、准确地把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呈现出来。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的基本状况分析

1.时间分布

为了考察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领域研究的整体状况,本书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按时间分布进行计量分析,以体现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和受关注程度。2003年至2019年7月,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除了个别年份出现下降外,总体上呈现出增长态势(如图1-1所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图1-1 2003—2019年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论文数量

第一阶段为2003—2008年的初始阶段,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的研究刚刚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还很少。2003年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了第一篇该领域的学术论文,这期间共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22篇。这种研究状况主要是由于农产品、食品的特殊属性以及农产品物流的局限性,当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属于广义农产品电子商务,处于以农产品信息展示为主的信息平台建设阶段。这一阶段涌现的农产品信息平台,如2003年建成的“三农直通车”、2005年建成的“爱农驿站”、2006年建成的“新农村商网”等,为后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第二阶段为2009—2013年的稳步增长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的研究,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稳步增多。这期间共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118篇,比第一阶段增加了436.36%。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平台,如我买网和1号店等,主要经营耐储藏、损耗小、易运输的农产品和食品。线上交易还处于起步时期,交易额不高,2010年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只有37亿元。但是,由于人们对高品质、安全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生鲜农产品电商在这一阶段开始萌芽,菜管家、莆田网、天天果园、沱沱工社、淘宝生鲜等电商先后上线,研究者在这一时期围绕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网购特征和网上支付等研究较多。

第三阶段为2014年至今的快速增长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的研究成果数量大幅增多。这期间共发表相关核心期刊论文664篇,比第二阶段增加了492.86%。在政策、资本、市场需求等多方因素的推动下,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也逐渐活跃了起来。2018年生鲜电商零售额已达2365.8亿元,比2013年(126.7亿元)增长了1767.25%,快速增长态势显著。今后,随着“互联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数字中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将继续带动这一领域的研究。

2.核心作者分布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领域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可由其发文量来分析,进而有利于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队伍的基本状况。本书借助SATI进行计量分析发现,2003—2019年我国共有1188位学者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网购食品领域的研究。其中,林家宝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和鲁钊阳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发文量最高,分别为9篇。其次是洪涛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和但斌教授(重庆大学),发文数量为6篇。根据普赖斯定律(Price Law),高产作者发文量的下限为(其中,N为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max为作者的最高发文量),计算得出发表3篇以上即为该领域的高产作者。据此统计得出,该领域高产作者有38位,共发文140篇,占总发文量的17.41%。同时,本书运用CiteSpace工具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以更清楚地了解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网购食品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的分布情况。在CiteSpace软件中通过完成相应的参数设置后,运行得到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共现图(如图1-2所示),共有57个节点,1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13。节点越大发文量越多,连线越多合作者越多。

图1-2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作者合作关系共现图

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网购食品研究已经围绕核心作者形成若干研究团队,但规模普遍较小,成员数量不多。其中,发文量较多、比较突出的有鲁钊阳和廖杉杉两位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其次,还有以林家宝教授为中心的合作群体,成员主要有李婷、李蕾、胡倩等专家学者。另外,以洪涛教授为核心的研究群体和以但斌教授为核心的研究群体也都长期致力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领域的学术研究。其他多为小规模合作群体和一些合作程度不太明显的专家学者,虽然在总的发文数量上没有优势,但也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合作关系共现分析表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作者和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待加强。

3.机构分布

为了分析不同机构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关注和贡献程度,了解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状况,本书对收集的文献资料按最小单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国内针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约为657个,有34家机构的发文量在5篇以上,这34家机构在核心期刊上共发文278篇,占总发文数量的34.58%。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华南农业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都分别发文19篇。其次为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发文量均为12篇。河北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发文量也较多,分别为11篇和10篇(见表1-1)。因此,这些机构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关注程度较高,研究较持续,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表1-1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研究机构分布(发文量≥5)

为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机构合作状况,本书以发文机构为主要分析对象,在CiteSpace软件中通过完成相应的参数设置后,运行得到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共现图,共有节点61个,连线9条,网络密度为0.0049(如图1-3所示)。

图1-3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机构共现图

结果表明,节点分散且各节点之间连线较少,说明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领域的研究机构合作性不强。目前,以西南政法大学为核心形成一个相对较大的研究群体,同重庆社会科学院和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研究。此外,华南农业大学与钦州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北大学、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与武汉东湖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与丽水学院等研究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因此,我国大部分研究机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领域还未形成较强的合作关系,各研究机构之间还有待加强合作交流。

4.期刊来源分布

为分析关注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领域选题的主要核心刊物,方便研究者选择高质量的期刊进行文献查阅和论文发表,本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领域已有成果的期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所分析的804篇文献来源于147种核心期刊,其中《商业经济研究》的载文量最多,共184篇,占核心期刊总发表文献的22.89%。其次为《农业经济》,载文量为112篇,占核心期刊总发表文献的13.93%。排名第三的《中国流通经济》载文量33篇,占核心期刊总发表文献的4.10%。表1-2给出载文量在10篇及以上的14种期刊,共载文527篇,占核心期刊总发表文献的65.55%,说明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文献期刊来源分布主要集中发表在这14种期刊上。

表1-2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主要期刊来源分布(载文量≥10)

续表

注:“—”表示仅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来源期刊收录。

从发表期刊的收录情况来看,这些期刊除了全部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来源期刊收录外,其中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CSSCI)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来源期刊(CSCD)收录的有6种,占载文量≥10期刊总数的42.86%,有些期刊还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化学文摘(CA)等同时收录。因此,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文献质量是比较高的。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的前沿热点分析

为挖掘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将Node Types选为Keyword,时间段设为2003—2019年7月,并选择Pathfinder算法对网络进行裁剪,由此运行可得到文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各关键词的联系程度。

从关键词的数量上来看,在804篇文献中提炼出关键词1369个,其中出现频次不低于10次的关键词共有37个,出现频次20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共有15个。其中,“电子商务”这一核心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高,共出现250次。其次为农产品、生鲜农产品和生鲜电商,分别出现215次、60次和46次。由于节点的中介中心性主要用来测度节点的重要性,因此可以看出在提炼出的关键词中,“对策”的中介中心性最高,达到0.90(见表1-3),说明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更关注采取相应对策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的发展。

表1-3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频次≥20)

为考察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程度,本书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分析,经过聚类后共产生了10个聚类结果,清晰地展现了每个聚类的主题。在调试时去除“电子商务”这一频次突出且标识文献选取方向的关键词,节点以引文年轮的形式显示,时间切片设为3,使用对数似然率算法(LLR)从关键词中抽取聚类名称,生成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如图1-4所示)。据此,可以将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的热点归结为如下五个方面。

图1-4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图

1.农产品及网购食品流通

流通模式的改进是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经济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农产品及网购食品流通研究热点的形成主要从图1-4中的聚类#4、聚类#6和聚类#7中体现,这3个聚类的文献主要涉及“流通模式”“农产品物流”“农产品流通”等主题,其中“农产品流通”的节点较大,相关研究文献较多。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是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B2C、B2B、C2C、C2B、O2O、BOB等不同模式,并且在实践中发生各种类型的模式演变。孔令孜、韦志扬等(2010)围绕农产品特性分别设计了龙头企业与小型生产商之间的B2B模式、农贸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M2C模式及企业、农户与中介机构相结合的B2I2F农产品流通模式。(10)为了有效解决B2C模式的库存问题和C2C、O2O模式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和服务问题,姚远(2018)认为B2B2C模式更具优势。(11)当前,在农产品及网购食品流通领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农产品流通主体层次较低,流通成本过高,农产品流通信息化还较落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流通损耗严重等(李霞,2018)。(12)为此,张鑫(2016)认为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上仅靠农户和企业的力量还不够,政府应整体规划、引导全局,发挥导向作用。(13)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建设,建立“互联网+农产品物流”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童红斌,2016)。(14)同时,构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地级市域范围内的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武晓钊,2016),(15)加强村企合作,建立大众配送模式(马小雅,2016)。(16)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力量进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搭建物流骨干网络,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李利晓,2015;吴坤,2018)。(17)(18)。此外,胡瑜杰(2017)认为应增强农户应用互联网的意识,提高农户电子商务能力;(19)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以法律手段保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郭海霞,2010)。(20)

2.农产品电商及食品网购发展对策

近年来,农产品电商和食品网购发展迅猛,但是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商业信誉约束机制欠缺、农产品物流发展不足等问题(田英伟,2012)。(21)从图1-4可以看出,聚类#3和聚类#9的文献以“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为研究主题,集中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网购食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跨境电商”“网络营销”“发展对策”及“创新”等,重点关注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如何更好地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谷素华(2013)提出加快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设施和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22)陈奕男(2017)认为通过强化多部门合作,完善物流系统标准建设;(23)通过整合供应链、加强电商与物流的充分融合等措施降低物流成本(王玉勤、胡一波,2012)(24)。针对产品品质及同质化问题,成晨、丁冬(2016)认为要重视品牌个性化与专业化服务。(25)通过实施农产品分类管理,以确保农产品品质(于菊珍,2017)。(26)而且,农产品属性、品牌等(郑亚琴、杨颖,2014),(27)产品种类认知、食品安全与健康支付意愿、食品安全认证标志等(吴自强,2015),(28)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意识(赵晓飞、高琪媛,2016)等(29)也是影响网购食品、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因素。

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我国冷链物流营商环境还有待优化,部分地区冷链基础设施结构失衡,诚信缺失、监管缺位问题突出,冷链物流人才短缺严重(崔忠付,2019)。(30)应完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用法律体系来约束食品经营者行为(郭海霞、韩学平,2010)。(31)针对网购食品交易的复杂性,应加快网购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拓宽消费者网购维权渠道(张红霞,2017)。(32)未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的发展将强化品牌建设、产品质量可追溯、专业人才培训、销售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以促进该领域持续健康发展。

3.互联网+食品质量安全

互联网+食品质量安全研究热点的形成可以由图1-4中的聚类#5看出。该聚类的文献研究重点主要涉及“互联网+”“物联网”“食品安全”以及“网购”等主题,与食品网购相关的文献多集中于这一研究热点。随着“互联网+食品/农产品”模式的形成,食品流通渠道从传统的有形实物流通转变为虚拟特征显著的网络交易。网络交易虽然比传统交易少了一些分销环节,但它的特殊性促使食品安全监管面临转型升级。因此,网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这一研究热点的主要方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传统的流通和消费方式,而且对农业发展、农产品和食品流通影响越来越大。自2015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就开始强调以“互联网+”为背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销量。然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食品在线交易,消费者缺乏感知和体验,并且一些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产品大多是自产自销,使得网购食品质量安全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网购食品一旦出现纠纷难以维权,消费者往往对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缺乏信心(刘俊芳,2010)。(33)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者、电商平台、物流和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存在监管困境(纪杰,2018),(34)其中问题在电商销售环节和食品加工环节较为集中(王可山、张丽彤、樊奇奇,2018)。(35)因此,需要政府与食品网购供应链平台共建管理模式,建立卖家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定标准化产品质量体系(刘永胜、甘莹莹、徐广姝,2018)。(36)同时,要抓好源头治理,引导农户注重农产品品牌和声誉。此外,完善的物流体系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体系,还要做好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管理,健全网购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热点主要由图1-4中的聚类#0和聚类#8形成。在这一研究热点下,“生鲜农产品”和“鲜活农产品”关键词节点较大,出现频次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生鲜农产品市场开始越来越受电商企业关注,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数量也在大幅增多,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研究的热点。

由于消费者对新鲜度、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生鲜农产品成为农产品体系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产品(党辉、严军花、来燕,2017)。(37)但是,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还面临仓储难、物流难以及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市场渗透率和消费者黏性还不足,如何增进消费者购买意愿是当前研究的难点所在。张仲雷(2017)认为重视生鲜农产品营销能力建设,抓好产品价格与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可以增加消费者的信任。(38)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综合型电商和专业垂直型电商,在质量安全和物流配送方面存在局限性(周明,2017)。(39)邹俊(2011)通过实地调查提出,消费者尝试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意愿较高,对物流配送速度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较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40)李莉(2017)认为要确保物流运输环节产品质量,强化对物流成本和时效性的控制。(41)因此,物流服务的创新可以提升生鲜电商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顾客价值增值(刘刚,2017),(42)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5.农产品上行与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同时指出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众多学者对农产品上行、电商扶贫和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聚类#1和聚类#2的文献也表明以“农产品上行”和“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是当前的热点内容。

农产品上行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解决我国乡村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陈劲松(2018)认为建立基于农业供给侧视角下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解决农村地区农产品上行困境的有效策略,并提出在构建农产品上行渠道时应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电商从业者能力、电商平台进入壁垒、目标顾客消费能力、政策因素、渠道总体成本等依赖因素。(43)李曼(2018)则认为实施差异化战略将对农产品上行问题的解决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并提出优化农产品上行策略应从重构差异化农产品价值链、构建差异化产品品牌、优化差异化农产品供应链3个方面着手。(44)

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农村电商的发展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农村产业融合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焕发出了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的新气象。其中,农产品电商是具有代表性的新产业新业态,经营模式从线上向线上线下互动相结合转变(周振,2019)。(45)要关注农产品电商发展过程中的农产品品牌问题,很多电商小企业以销售自家农产品为主,对农产品品牌建设重视不够,现代网络营销手段较为欠缺,消费者认可度低(童云,2018)。(46)与此同时,要强化农村电商运营主体培育,优化农村电商市场运营模式,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庞爱玲,2019)。(47)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的演化趋势

为全面把握该领域研究的演化趋势,本书利用CiteSpace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时区分析,进一步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化规律。时间范围为2003—2019年7月,时间切片设为5,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仍选用Pathfinder算法对合并后的网络进行剪裁,并将运行结果以时区图的形式展示,得到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时区图(如图1-5所示)。由图1-5可知,2003—2019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领域的研究热点随时间演化的规律较为明显。

图1-5 2003—2019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时区图

2003—2008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网购食品领域处于前瞻性理论研究和对实践的初步探索阶段。该阶段文献数量较少,这一时期的主题为“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对策”“农产品供应链”和“网络集成”等。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该阶段虽然全国性的农产品网络信息系统已初步建成,但还未达到电子商务在线交易的要求。因此,国内学者主要从宏观层面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构建和网络集成等内容,主要针对这一时期农户生产规模小、农产品流通不畅和交易成本高等问题,探索农产品供应链的电子化和网络集成化模式,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的发展做了大量前期基础性研究。同时,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也为物流发展带来契机,如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更好地促进物流运作也是众多学者普遍探索的问题。

2009—2013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领域的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该阶段学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的研究开始进一步细化,从原来的宏观层面的研究转向更加具体的研究,表现在“电子商务模式”“流通体系”“交易模式”“交易方式”“农产品流通”和“C2C模式”等主题的出现。这一时期,大批传统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已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学者开始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和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并逐步关注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市场发展的问题,其中农产品营销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研究的重点对象。“网络营销”和“新农村”也是这一时期的热词,移动终端成为电子商务市场新领域,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在这个阶段开始受到学者重视。该阶段还恰逢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成为此阶段后期研究的重要内容,学者尝试通过改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助力新农村建设。

2014—2019年,是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学者在该领域发文量增速迅猛,并且研究层面也日益具体化。从2014年开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研究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物流体系”“冷链物流”“流通效率”和“营销策略”等更加具体的研究主题出现,该阶段的研究层面更加细化。此时,研究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及农村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为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该阶段处于“十二五”时期的中后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此阶段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契合国家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进程做出的规划。另外,“供应链”和“价值链”主题凸显,供应链视角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及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价值链研究日益增多。随着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十九大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研究者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关注度随之上升,“物联网”“大数据”和“信息化”等主题出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结合日趋紧密。并且,在“一带一路”倡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相关研究开始涉及“一带一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等主题。在这些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是众多研究关注的趋势所在,学者聚焦这一趋势研究政策、探索方法及寻找思路。

总之,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日益增多,主题更加丰富,研究内容也日趋深入和细化。总体趋势向着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的基础设施、优化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和物流体系、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等方面深入展开。

五、文献计量分析结果与建议

本书通过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软件对2003—2019年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的804篇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领域的研究状况、前沿热点及演变趋势。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的文献发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机构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所选的804篇文献来源于147种核心期刊,质量较高且具有一定影响力。2003—2013年发文量较少,2013年后研究热度上升,发文量激增,随后增速和热度都得到保持。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主要有林家宝、鲁钊阳、洪涛和但斌等专家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机构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力量。

第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热点的关键词是电子商务、网购、农产品、生鲜农产品、生鲜电商、“互联网+”、对策、流通模式和农产品物流等。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发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农产品及网购食品流通、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网购食品发展对策、互联网+食品安全、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上行和乡村振兴5个方向。

第三,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发展迅速,各个时段的相关研究前沿大有不同,主要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不断细化的稳步发展阶段和深入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研究者的视域不断扩展,极大丰富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的外延。而且,研究面不断细化,研究一步步深入,从最初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的宏观问题探索,发展至今趋向密切结合国家战略研究具体问题、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经济形态“互联网+”的提出,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食品网购新型流通业态成为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让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的热度将会得到保持,并且向深化研究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营商环境、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领域的研究,本书在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1)要完善作者之间和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逐步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食品网购研究领域形成关系密切的合作研究群体和交流网络。

(2)密切结合国家战略和政策,以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

(3)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新动能培育制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密切关注农产品电商和食品网购面临的短板问题,加强农村电商产业的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