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不断探索体旅融合新模式
——黔南州2019年体育旅游发展报告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培育和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全民健身工程的全面推广、“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略的持续推进,体育旅游也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作为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西南地区连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黔南州,不断注重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将黔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体育+旅游”发展新模式,逐步使体育旅游成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促进了黔南州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黔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推动黔南体育旅游产业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为旅游助力全州脱贫致富奔小康积极作为。
一、高位统筹 基层落实
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体旅融合的基本保证。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体旅融合工作,《黔南州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黔南州旅游提质升级着力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关于印发黔南州促进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性、法规性文件均对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明确了方向、措施和办法。结合2018年机构改革,州委、州政府在贯彻中央、省机构改革精神的基础上,将文、广、旅、体职能进行了整合,新组建了黔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并加挂黔南州体育局牌子,在全省创新了体旅融合的新机制,充分体现了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领导对体旅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统筹好体育、旅游资源并延伸到文化、广电领域,增强基层公共事业发展质量、促进体旅和文广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和空间,为体旅加速融合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纵深推进 体旅融合
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体旅融合的先天优势。黔南州位于贵州中南部,南近邻两广,北紧靠省会贵阳,是贵州的南大门和西南三省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省内首屈一指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为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黔南州年均气温16.6℃,被誉为“天然氧吧”,气候环境宜居、宜游,境内自然条件优越,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休闲体育旅游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黔南州是生物、植被、地理特征多样性的典型地区,如今“绿色”和“生态”已成为黔南的代名词,这为开展漂流、探险等山地型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地形条件;黔南州共有布依、苗、水、汉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56.7%,少数民族文化悠久灿烂,特别是独具神秘性的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如荔波陀螺、都匀独竹漂、三都赛马、惠水赛龙舟等增强了山地型体育旅游的吸引力,是山地型体育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每年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的参与,为体旅融合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三、培育发展新动能 实现产业新升级
生态体育公园和户外运动基地成为体旅融合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特色的生态环境,整合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深入培育打造体育旅游平台,重点建设生态体育公园和户外运动基地,不断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实现优化升级。
一方面,积极申报创建生态体育公园。近年来,黔南州结合全省推动实施的“100个生态体育公园”和“绿色健身步道工程”工程,努力在景区引入体育元素和赛事资源,积极打造了一批体育旅游综合体。目前,已建成生态体育公园11座,在建23座;已建成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7条,其中省正式命名的9条;已建成健身步道18条,总里程300余千米。
另一方面,利用户外基地开展活动。目前,都市人群的旅游方式开始以观光旅游向追求休闲、娱乐为主的体验式旅游方式转化,黔南积极利用极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开发建立了一批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每年吸引了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和广大干部职工到基地开展冬(夏)令营和拓展训练。目前,开展活动较好的基地有:龙里风之原青少年体育活动户外基地、惠水野梅岭森林公园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基地、龙里县自然之子青少年户外营地。
独具特色的户外赛事活动成为体旅融合的必要支撑。户外赛事活动的持续举办,不断擦亮了黔南户外运动品牌,为更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搭建了平台,通过山地户外赛事活动的带动加上黔南优秀的旅游资源,有效推动了体育和旅游的融合,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首先,率先成立机构,大力打造山地户外运动。黔南州于2016年在贵州省率先挂牌成立了黔南州山地户外运动管理中心(隶属黔南州体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并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在贵定、长顺两县成功举办了两届黔南州山地户外运动大会,每年参赛人数均达5000人以上,为推动山地户外运动和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其次,强化特色引领,打造山地户外健身品牌。近年来,黔南州按照区域布局,打造陆地一片、民族一线、水上一带的集户外运动、民族特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国际山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陆地一片:以山地自行车为主线超100千米骑行(龙里十里刺梨沟→贵定金海雪山花海→福泉双谷生态体育公园→都匀螺蛳壳高原茶山)。民族一线:以少数民族风情、两高经济带为主线的超100千米徒步穿越(都匀归兰山自然保护区→三都尧人山原始森林→荔波瑶族茂兰喀斯特地貌→平塘大射电天坑群)。水上一带:以区域河流风光为主线的水上运动(惠水涟江龙舟→都匀剑江龙舟独竹漂→三都都柳江龙舟→平塘玉水河水龙节→罗甸千岛湖水上马拉松)。同时,帮助和支持各县(市)体育部门积极创建和打造“一县一特”和“一县一品”的活动和赛事。例如,瓮安“多彩贵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福泉“多彩贵州”山地自行车联赛暨国际山地自行车节等都已成为黔南州山地户外的品牌。
最后,不断丰富户外赛事内容和形式。近年来,全州利用景区、公园、旅游城市等开展户外赛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赛事内容,为打造黔南旅游品牌提升了知名度。仅2018年全州共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共计130余次,其中,州级举办15次,县市举办125次,国际级赛事8个,国家级赛事9个,省级赛事11个。例如,荔波全国皮艇球邀请赛、“多彩贵州,好花正红”惠水龙舟争霸赛、2018骑闯天路自行车挑战赛贵州龙里站、荔波月亮山徒步大会、2018CBSA中式台球中国大奖赛、“小康之约”2018荔波喀斯特马拉松赛、平塘“农商银行杯”中外搏击拳王争霸赛、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积分赛、2018全国藤球锦标赛、中国足协国际足球锦标赛、瓮安国际男篮巅峰争霸赛、荔波国际跳绳公开赛、长顺“贵阳银行杯”国际篮球嘉年华,等等。
赛事活动和景区旅游相结合成为体旅融合的基本形式。体育的典型特点是集聚人,举办体育赛事能够促使上千上万人因此集聚,而每个体育门类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粉丝群,通过举办丰富的户外赛事活动,不断地带动了黔南旅游景点的消费。
第一,将大型赛事举办地放到景区或附近。例如,“中国贵州·黔南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在都匀杉木湖生态体育公园附近举办、第十五届全国健身交谊舞锦标赛在千年古邑瓮安举办、“贵州动起来”系列体育赛事在贵定县金海雪山景区正式启动等,这些赛事的举办,每年都吸引了全国各地3000~5000名运动员参赛并到周边景区旅游观光,使赛事举办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积极打造休闲、康体、时尚、高端的体育综合体。中铁文旅投资建设的体育休闲小镇就是黔南州典型的旅游融合成功范例,该项目总投资68亿元,目前已投资43亿元,先后建成了NIKE运动营体育馆、麓岛体育会所、木球训练基地、健身步道、自行车道、足球场、篮球场、水上运动乐园、巫山峡谷空中溜索等,多次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木球公开赛”“第27届全国友好城市中老年人足球赛”“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龙里站)”“贵州省首届山地半程马拉松比赛”等国际类、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带动近万人参与其中。同时,举办了“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贵阳生态国际文明会议龙里户外嘉年华”“‘多彩贵州’山地户外体育休闲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画展活动”“红牛现象音乐节”等近20次大型活动及数十场丰富的社区文体活动。
打造特色品牌成为体旅融合提质升级的重要目标。黔南将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特色优势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健身”为载体,以打造实现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大宣传、大营销氛围为路径,将“好花红”塑造成为“全国知名、全省响亮、全州认同”的文化体育旅游品牌,将黔南州打造成为全国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创新发展新标杆、新高地。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黔南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总体来说,体育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还处于起步阶段,数量、结构、品质与新时期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不对应。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黔南将积极围绕做好规划、挖掘特色赛事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山地运动管理人才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把握资源的可利用性,抓住“旅游+”的关联性,提升“+体育”的黏合度,将“旅游+体育”的文章做成产业精品,做出市场效益。
启示与思考
体育旅游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丰富人类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其在传承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等方面的作用,依然值得深入思考。
1.以体育旅游为载体强化民族文化自信。黔南州境内,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其中水族端节赛马、布依族武术、毛南族猴鼓舞、瑶族陀螺是黔南独具特色民族体育文化名片。独特的异域风情、多元的民族文化正成为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民族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降低开发成本,创新发展方式,丰富产品类型。目前,黔南州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主要集中于自然资源,应当分批次、有计划地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文脉进行挖掘整理,充分结合乡村旅游、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传统节庆旅游等进行融合开发,塑造黔南州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文化品牌,同时,开发过程中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生产性保护与再生产,强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信。
2.以产业开发为媒介平衡各种发展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育旅游也正成为丰富人们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黔南州体育旅游应当立足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精准脱贫的时代背景,从赛事参与主体、旅游产品营销模式、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可参与性等方面,对于非运动员以及贫困人口进行全面考虑,充分发挥体育旅游在全民健身与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平衡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执笔:顾晓燕 屈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