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脊髓压迫症
一、脊髓肿瘤
【临床表现】
1.脊髓压迫的临床表现 多缓慢进展,分为神经根痛期、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半切综合征)、完全受压期(脊髓横贯性损害)。可出现以下症状:①神经根症状。②感觉障碍。③运动障碍,急性期表现为脊髓休克。④反射异常。⑤自主神经症状。⑥脊膜刺激症状。
2.脊髓不同平面的临床特点
(1)高颈髓(C1~C4)病损:颈部及肩部神经根痛,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受损节段C2~C4 可出现感觉缺失,损害平面以下的深、浅感觉均缺失。括约肌障碍。C3~C5 节段损害可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以及呼吸困难等。无汗,常致高热。
(2)颈膨大(C5~T2)病损:可有向双肩部及双上肢放射性神经根痛,双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上肢可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性深浅感觉障碍。括约肌障碍。C8、T1 侧角细胞受损可出现Horner 征。
(3)胸髓(T3~T2)病损:神经根痛常出现于相应的胸腹部或表现受损节段束带感。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瘫)。病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感觉障碍水平有助于病变定位,如乳头水平相当于T4,剑突水平为T6,肋缘水平为T8,平脐水平为T10,腹股沟水平为T12。上、中、下腹壁反射的脊髓反射中枢分别位于T7~T8、T9~T10、T11~T12,根据腹壁反射消失的水平有助于定位。括约肌障碍。
(4)腰膨大(L1~S2)病损: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腰膨大上段受损时神经根痛区在腹股沟或下背部,下段受损时神经根痛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自下腰部向骶部、股部及小腿后外侧及足底放散。损害平面以下即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损害平面在L2~L4 节段时膝腱反射消失,损害平面在S1~S2 时踝反射消失,损害平面在S1~S3 时出现阳痿。括约肌障碍。
(5)脊髓圆锥(S3~S5,尾节)病损: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多见于髓内病变,神经根痛不明显。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不引起下肢瘫痪及锥体束征,但可发生臀肌萎缩。S2~S4 侧角是支配膀胱逼尿肌的副交感中枢,圆锥病变可出现逼尿肌麻痹,导致无张力型神经元型膀胱,尿潴留引起充溢性尿失禁,出现阳痿等性功能障碍及肛门反射消失。
(6)马尾(L2 至尾节共10节神经根组成)病损:下肢出现剧烈的自发性神经根痛,下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症状从一侧开始,症状及体征分布包括瘫痪均不对称。下肢及会阴部出现各种感觉障碍,分布多不对称。性功能及括约肌障碍出现较迟且较轻。
【辅助检查】
1.腰椎穿刺时压颈试验可有椎管梗阻,严重梗阻可见蛋白-细胞分离(蛋白含量增高)。
2.X 线片可发现脊柱病变。
3.MRI 可显示脊髓肿瘤,必要时行增强扫描。
【诊断】根据缓慢发病、逐渐进展的病程,以及脊神经根受损征、不完全或完全性脊髓受损征,须考虑脊髓或椎管内肿瘤的可能。如X 线平片显示椎体变形、破坏及椎体附件结构异常,脊髓造影显示杯口状、梳齿状充盈缺损或脊髓梭形膨大等征象,可初诊为脊髓肿瘤,并可经MRI 证实。
【治疗】
1.脊髓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但也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和患者的临床状态。
2.放疗和化疗。
3.辅助药物及理疗、康复治疗。
二、脊柱结核
【临床表现】
1.以青少年多见,多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病史。患者在早期可有低热、消瘦、盗汗、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结核中毒症状,并可有血沉增快。患者常患有其他脏器的结核如肺结核、淋巴结核等。
2.急性脊髓受压症状常由于急性发生的椎体塌陷引起,突然出现背部剧烈疼痛,多为神经根痛,出现截瘫及尿潴留。病灶局部棘突常有明显的突起或出现向后的成角畸形,并有明显的局部压痛及叩痛。腰椎穿刺显示椎管梗阻。
3.慢性脊髓受压症状常由于硬脊膜外结核性肉芽组织压迫引起,神经根刺激症状如神经根痛、腰或背部剧痛等也是早期表现,继之出现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缺失,截瘫或四肢瘫,腱反射消失或活跃,出现病理反射。晚期可发生括约肌障碍。
【辅助检查】
1.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腰椎穿刺可见完全或不完全椎管梗阻现象,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
2.脊柱X 线检查早期可仅见椎体上缘或/ 和下缘密度减低,两个相邻椎体关节面骨质显示轻度破坏现象。典型的脊柱结核X 线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缩窄,侧位片见椎体呈楔形塌陷,并有脊柱后凸,椎体旁冷性脓肿阴影。
3.CT 检查可较X 线片更清楚地显示脊椎结核病变,尤其对冷性脓肿更为敏感。
4.MRI 检查可见椎体、椎体上下缘及椎间盘等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等骨质破坏现象,椎间盘狭窄,冷性脓肿T1信号与肌肉相似,T2为高信号。结核病灶多累及两个以上的椎体。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主要根据青少年结核病患者或有结核病接触史,亚急性病程,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消瘦及食欲不振等全身性结核中毒症状,出现脊髓压迫综合征,以及脊柱疼痛、压痛及叩痛,伴有神经根性刺激征。X 线、CT 或MRI 检查显示椎体及椎间盘破坏性病损,以及冷性脓肿。
2.鉴别诊断
(1)脊髓肿瘤或椎管内肿瘤:多于中年以后发病,X 线平片缺乏椎体或椎间盘破坏现象,也无冷性脓肿。
(2)急性脊髓炎:发病急,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现象,无结核病史,腰椎穿刺缺乏椎管梗阻现象,脑脊液细胞数可增高,X 线椎体无骨质破坏现象,脊柱无压痛及叩痛等。
(3)脊髓蛛网膜炎: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轻重可有波动,病变范围较广泛,脑脊液检查及动力学检查、碘剂造影和MRI 检查均有助于鉴别,少数脊椎结核病例可伴有脊髓蛛网膜炎。
【治疗】
1.药物治疗 可采用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包括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及乙胺丁醇等。
2.手术治疗 某些病例除了长期抗结核药物治疗外,尚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3.支持对症治疗 对截瘫患者须注意并发症如压疮、尿路感染等的防治。
三、椎管狭窄症
【临床表现】
1.多在50岁以上发病,病情发展缓慢,如遇意外损伤,可突然加重。
2.椎管狭窄可发生在颈段、胸段或腰段,以颈段和腰段多见。颈段的首发症状如颈痛、臂痛,上肢、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出现四肢瘫痪;胸段症状可有胸部束带感,并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轻截瘫;腰段狭窄者则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和马尾综合征等。
3.神经体征可多种多样,如神经根痛、神经根性感觉障碍、锥体束征和/或后索受损征。多有较清楚的截瘫平面,但也有个别患者截瘫平面并不清楚,或低于病变水平;脊髓半切综合征少见。
【辅助检查】通过X 线、脊髓造影、CT 和MRI 可确定诊断。MRI 在诊断脊柱、脊髓疾病,包括椎管狭窄方面具有独到的优点,在诊断由椎管狭窄造成的脊髓压迫方面有重要价值。
【治疗】轻症多数均可采取保守治疗,只要症状缓解就达到了治疗目的。但若出现持续性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时,则必须采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