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第六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而陈寅恪笔下的新名词,最有内涵而值得细说者,则见于《元白诗笺证稿》。陈氏引白居易诗“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为据,指出当时吐蕃风俗已影响到长安士女,并有分析:

外夷习俗之传播,必有殊类杂居为之背景。就外交关系言,中唐与吐蕃虽处于或和或战之状态,而就交通往来言,则贞元元和之间,长安五百里外即为唐蕃边疆。其邻接若斯之近,决无断绝可能。此当日追慕时尚之前进分子,所以仿效而成此蕃化之时世妆也。(第五章《新乐府·时世妆》,第269-270页,三联书店2001年版)

此处讲的是唐代服饰风气,但“追慕时尚之前进分子”的“前进分子”四字不可放过——这曾是颇为流行的一个政治性用语,意思大约近于“进步分子”,特指左倾知识分子而言,而揶揄的意味似更强烈。

检陈氏最初发表的《白香山新乐府笺证(元白诗笺证稿之一)》(《清华学报》第四卷第二期,1948年4月),上述文字与通行本无异。——我猜测,当陈氏撰写此文时,恐怕这个词语还流行未久。

齐邦媛女士在回忆40年代中期的校园活动时,曾用到这个词:

她们也许早就参加读书会之类的活动,被左倾团体吸收,成为“前进分子”……

壁报、话剧,甚至文学书刊都似乎非左即右,连最纯粹的学术讲座也因“前进”程度而被划分为不同的政治立场。(《巨流河》,第202、227页,〔台〕天下远见出版公司2009年版)

但齐氏回忆录写于半个世纪之后,其所用词语未必就是她所述时代即有的,作为词源的证据尚不充分。

但这个词胡适也多次用到。其1949年致蒋廷黻函有云:

有一天,陶孟和(没有看过你的信)说,“自由是有闲阶级的奢侈品。”……我在北平时,亲自听见所谓“前进教授”说的论调与陶孟和说的很相似! (见邹新明《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胡适给蒋廷黻的一封信》,《胡适研究通讯》2013年第4期;此据林建刚《朋友乎,敌人乎?——胡适与吴景超》,《我的朋友胡适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

这是胡氏信函中的话,时间自可确定。嘲弄式地使用“前进”一词,这是我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例。而《元白诗笺证稿》成稿于40年代后期,定稿于50年代初期,则书中的“前进分子”,必与胡适的“前进教授”来自同一语境。

胡适1955年致赵元任函又有云:

我这几年所以故意不教书,也不热心向人要教书讲演的机会,实在是因为一种避嫌的心理,一面是许多所谓“汉学”“支那学”家总有点怕我们打入他们的圈子里去,一面是这种人在政治上又往往是“前进”分子,气味也不合,所以我总有点神经过敏的感觉,觉得还是“敬而远之”为上策,切不可同他们抢饭吃。(《胡适书信集》,下册,第1256-125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关于这封信,余英时先生曾专门拣出来讨论,认为“‘前进分子’必以费正清为首选”(《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4年版,第130-132页)。这是题外话,兹不多述。

又,胡适1960年在“北大校友会”组织的“五四纪念会”上作演讲提到:

过去四十多年国民党执政了三十多年,它没有能帮助五四,使有辉煌的成就。国民党中只有吴稚晖、蔡元培、蒋梦麟、刘大白等的前进人物,他们很想帮助这个运动的推行。(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补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增补版〕,第11册,〔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5年版)

不过,在此胡适是转而将“前进人物”作为褒义来用了。

自50年代之后,这个词在海外知识分子笔下一直较为常见,含义亦大体未改。或有名或无名者的例子,我所见的还有这些:

“靠拢”、“前进”……各种帽子别人可以把他随便戴,但是梅郎的命运还不是前后一样吗?(唐德刚《梅兰芳传稿》,《五十年代底尘埃》,〔台〕远流出版事业公司2003年版)

当时在南京,有些政府官吏和自命“前进”的知识分子……(王纯如《一座大学的覆灭》,《中国的噩梦》,〔港〕自联出版社1955年版)

在我心目中对曹某为人的观感,是现实的,是一个依附得势政权的帮闲角色……这几年,他好似很“前进”的样子……(《道听途说的史笔》,《乱世文章》第四集,〔港〕吴兴记书报社1966年版)

吴老师的中国通史,着重历代制度,内容新颖。……抗战末期,他突然“前进”,时常著文演说,攻击政府。(傅乐成《我怎样学起历史来》,《时代的追忆论文集》,〔台〕时报文化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

冀朝鼎的父亲,冀老先生战后也在北大教书,教法律。……他那时候已七十多岁,白胡子一把了,可是很健谈,而且思想非常“前进”……(《蒋硕杰先生访问记录》,〔台〕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版;此据林建刚《胡适与一对山西父子》,《我的朋友胡适之》)

此外,甚至在翻译著作也有使用。我在吉拉斯《不完美的社会》的中译本里见到一处:

人们也可以从那些所谓前进分子的发言和行动看出他们将来想驾凌于社会之上。(叶苍译,第112页,〔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6年版)

由以上例证,足见这一词语使用的政治背景,由此我们就能更充分地理解“追慕时尚之前进分子”的真正意味:“前进”本指知识分子在政治上赶时髦,拈来指涉唐人在服饰上赶时髦,借力打力,自可供识者一笑。不过我并不认为,陈氏是有意借唐人仿效吐蕃“髻椎面赭”的风俗,来影射左翼知识分子接受苏俄的主义。那样就未免求之过深,拟非其伦了。这只是他在专业论著中任性地“幽他一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