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少年壮志,远涉重洋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已被腐败的清政府弄得内外交困,民生凋敝。1848年,美国旧金山出现淘金热潮。恩平有不少人为了逃脱厄运,从那时起陆续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旧金山谋生。冯如虽然僻居乡间,仍然可以听到一些归国华侨谈论外国科学进步、实业发达的情况。稍长,有了往外国学习及谋生以增长见识的念头。读书时,当读到《论语》“父母在,不远游”时,常流露出不以为然的意思,有时甚至故意把“父母在,不远游”念成“父母在,得远游”(粤语“不”与“得”音近)。1895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惨败,被迫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二万万两。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冯如家中的生活愈加困难,供不起他继续读书。当时恰巧冯如的伯母有一个弟弟,名叫吴英兰,在美国旧金山做小本生意,1895年回乡省亲。冯如征得父母同意,随其前往旧金山,实现了“父母在,得远游”的夙愿,时年仅十二岁。
冯如到旧金山后,得到亲友帮助和介绍,日间在当地的耶稣教纲纪慎会做童工,夜间在英文补习学校学习英文。他目睹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城市,接触了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心向往之,“尝谓国家之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于是发愤学习英文,为研究制造机器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