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聪颖、勤奋的童年
图1 冯如故里广东恩平牛江昌梅杏圃村村场
这位揭开中国动力载人飞行史第一页的冯如,原名冯九如,字鼎三,号树恒,乳名珠九,广东省恩平县莲岗堡(今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杏圃村(图1)人,1884年1月12日(农历光绪九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家乡的一座砖墙瓦顶的平房内出生。父名冯业纶,母名吴美英,在家乡以种田为业,兼做肩挑肉贩,农闲时也做些采集、贩卖中药材、稻谷等小买卖。冯如有四个哥哥,在冯如1911年归国前均已去世。
冯如八岁开始就读于邻村莲塘恩举书馆,主持教学的老师叫冯树义,教读的是《三字经》、《论语》、《孟子》等清代私塾常用的启蒙课本和珠算、信札等日常生活知识。老师也常给学生们讲述《三国演义》、《封神榜》等章回小说中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冯如特别喜欢《封神榜》中的两个飞人——辅助商纣王的辛环和辅助周武王的雷震子空中大战的故事。他不管商纣王、周武王的是是非非,也不管老师说的不过是人们渴望飞行天空的神话。他感兴趣的只是这两个有翅膀的飞人“四翅在空中,风雷响亮冲”的空战情景。他甚至能够把老师讲过的这段古代飞人空战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
冯如童年最喜欢制作及玩放风筝。他制作的风筝多式多样。有一次,他做了一只翼端成椭圆形、体积特别大的风筝,风筝的两边各吊着一个小木桶。村里的乡亲见状,都说他瞎胡闹,不相信风筝能把木桶吊上天。冯如却不慌不忙,把风筝拉到村东空地,吩咐一个孩子拿着系着绳子的风筝,走到离冯如十多丈远处站定,冯如拿着绳子的另一端,一声吆喝:“放”,那孩子随声把风筝向上一抛,冯如拉着绳子一掀,迎风急走几步,风筝便如巨鸟腾空,带着两只小木桶飞上了天,逐渐升到近百米高。这件事一下成了奇闻,传遍了整个莲岗堡。
1893年,冯如十虚岁,由恩举书馆转到邻村西闸学校半工半读,学习的课本和恩举书馆的差不多。虽然劳动占了几乎一半的学习时间,他的学习成绩仍然很好,还常常在功课及劳动之余,用纸盒、竹片、木板等物料制作车船等模型玩具,做得惟妙惟肖。他后来醉心机器及志切航空事业,实是胚胎于此时。
冯如课余常帮助双亲种田。有一年天旱,父亲叫他去戽水灌溉家田。他看到自家的田旱得龟裂,而隔邻略高的田却灌满了水,还向外溢出,水面比自家的田略高,中间隔着一条小路。于是他模仿乡间酒坊运酒的方法,也就是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用一根凿通了竹节的小竹竿,先用火烧软,屈弯成虹状,一头插入隔邻田的水中,口含另一头,用力一吸,把隔邻田中的水引进自家田中。这显示了他童年时代的科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