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园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古籍名家论园林兴造

石令人幽静,水令人旷达。园林中,水、石最不可或缺。山水的峭拔回环,要布局得当,相得益彰。造一山,有壁立千仞的峻峭;设一水,具江湖万里的浩渺。加上修竹、古木、怪藤、奇树,交错突兀,壁崖深涧,飞泉激流,似入高山深壑之中。如此,才算得上名景胜地。这只是略举概要,并非千篇一律。

——明·文震亨《长物志》选译

刚开始择地建筑住宅时,我仅仅想建三五座房子就行了。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我听了之后并不在意,认为想法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等到在山上徘徊了几回,不觉寻思客人的话,心中很是难忘。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果然是不可或缺的。前面的建筑之事还没有结束,常在心中思考,不知不觉中与众不同、突出新颖的园林构思,急迫地奔涌而出。每每到路途困窘险恶的地方,就穷尽心思考虑,表现在梦寐之中,于是便有了另辟的境地,好像是天设的一般。因此兴致更加振奋,趣味也更加浓厚。早晨出去,傍晚回来。严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我都不认为是苦。两年以来,囊中一贫如洗。我身体也病了好,好了再病,这是开园的痴癖啊。

——明·祁彪佳《寓山注》选译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明·唐顺之《竹溪记》选译

于园中没有其他的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有两丈高的石头假山,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到上面去,因为这里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厅临近池塘,池塘里有奇异的山峰和陡峭的山沟,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起头来看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往后还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生长茂盛,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人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阁子中,这里的境界使人感到舒坦、碧绿、幽深。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在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明·张岱《陶庵梦忆》选译

说山石的美丽,都蕴涵在“透、漏、瘦”三个字里。这里通向那里,那儿又通向这儿,如果有道路,这就是所谓的透;石头上有洞,四周看起来很可爱,这就是所谓的漏;陡峭的山壁在半空中挺立,不向任何东西依,这就是所谓的瘦。对于石头“透”和“瘦”二字越突出越好,然而漏过了就反而不好了,如果到处都是洞的话那不就好比窑内烧成的瓦器了?洞的大小有一定的限制,石头上的洞有一两个,堵塞到了极点才畅通,才与石头本身相符合。

——明·李渔《闲情偶寄》选译

修建园林就像写诗文,必然要使它结构曲折而又有迹可循,做到首尾相连前后照应。这是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修建园林贵在曲折含蓄,切忌直白露骨,并要注意首尾照应,所谓豹头凤尾是也。

——清·钱泳《覆园丛话》选译

随园本是一片荒地,我于平地开池沼、起楼台,先是“一造”,后又“三改”,所耗的费用无法计算。随园中的奇峰怪石,我用重金购来;万竿绿竹,全都人工栽植;器用则以檀梨木和文梓木为原料,用上雕漆和枪金的工艺;文玩则是晋帖唐碑,商彝夏鼎;印章则用青田县的黄冻石,由名家亲手雕刻;端砚则用蕉叶青花的款式,兼具多种古款。这些都是大江南北的富贵人家从来没有过的。

——清·袁枚《遗嘱》选译

我因此而修葺了这座园林,拮据用度五年之后,粗略地准备就绪了。因为园中种植了很多白皮松,所以名叫寒碧庄。其中也罗致了很多太湖石,但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于是,我在虎阜北面的沙滩中找到了一块石笋,宽度不满二尺,长度几乎达到两丈。询问当地的人得知,这种石头俗称“斧掰石”,本来产自四川。不知是何人运到这里,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年。我用载酒的船将它运回,立于寒碧庄听雨楼的西面。从下往上观赏,有干霄凌云的气势,因此以“干霄”命名。

——清·刘蓉峰《寒碧山庄记》选译

个园这个地方,本来是寿芝园旧时的地址,由园的主人开发重新建造寿芝园而成。园中的各部分盛大而严整,曲廊连接着深邃的屋宇,四周围以虚设的栏杆,地势开阔的地方修筑着高楼。叠起石头堆成小山,引通泉水蓄为池塘,绿萝的枝叶纤细回绕,美丽的树木遮挡了阳光,但又细碎地处处弥漫。所有部分都开朗美丽,各有韵致。

——清·刘凤诰《个园记》选译

◎四大名园平面图示·颐和园

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以佛香阁为构图中心,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它以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宏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充分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① 宝云阁铜殿
  是清帝祈福诵经之所,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成,通高7.55米,重达207吨。铜殿的梁柱、斗拱、椽瓦、匾联等全部构件,均采用传统的“拨蜡法”和“掰沙法”工艺铸造并将表面处理成蟹青冷古铜色。

② 云松巢
  位于万寿山前山西部偏东的位置,主要由云松巢、绿畦亭、邵窝三部分组成,三个建筑之间由长廊连接。

③ 清华轩
  云辉玉宇牌坊后是宽阔的昆明湖,西侧的院落就是清华轩,院内中央有石砌八角莲池,一座石桥南北横跨水池上。这个院落原为大报恩延寿寺的罗汉堂遗址,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至十九年(1750—1754年),院中主要建筑有“田”字形罗汉堂,堂内供奉五百尊罗汉。

④ 云辉玉宇牌楼
  该牌楼是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为三间四柱七楼式。

⑤ 排云门
  排云门是排云殿的大门,门前耸立着壮观的“云辉玉宇”牌楼,两只精美的铜狮分列宫门两旁,还有十二块姿态各异的太湖石,寓意“十二生肖”。

⑥ 佛香阁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阁的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体高36.44米,巍然耸立于20米高的石台之上,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亦是观景的极佳之处。

⑦ 排云殿
  排云殿其名取自西晋时期诗人郭璞《游仙诗》中的“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诗句,寓意为此为神仙降临之所。排云殿坐北朝南,依山面水,殿的正门为“万象光昭”,对面临湖的“云辉玉宇”牌楼,三柱顶托,雄伟壮丽。进入排云门共有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东西配殿“云锦”、“玉华”面宽七间,殿后有两排灰瓦顶房屋,俗称东西十三间。第二进院落即为排云殿,面宽七间,重檐歇山顶,加上对称于两侧三间复道和五间的顺山殿横列共二十三间。东西配殿“芳辉”、“紫霄”面宽七间。第三进院落为配殿,叫“德辉殿”。排云殿是专门为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庆典”而建,每逢阴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生日,这里都要举行壮观而气派的典礼。

⑧ 智慧海
  位于佛香阁的后面,建于乾隆年间,由于其结构没有用梁柱承重,而用砖石发券砌成,又被称为“无梁殿”。

⑨ 写秋轩
  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殿三楹,建于高台之上,两侧以爬山廊联结“观生意”与“寻云”两个配亭。此轩隐于山间,幽雅清静,是赏秋的极佳之处。

⑩ 万寿山
  为燕山山脉,传说曾有老人在此山凿得石瓮,故名瓮山。它前临翁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明湖。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改名万寿山,并以此为轴线建造了颐和园。

⑪ 乐寿堂
  乐寿堂是一座大型的四合院,曾为慈禧太后的寝宫。这座四合院的大殿红柱灰顶,垂脊卷棚呈歇山式,甚是堂皇。此外,“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帝手书,堂前有专门供慈禧乘船的码头;堂内西内间为慈禧寝宫,东内间为慈禧更衣室;正厅设有宝座、御案、掌扇、屏风等;堂阶两侧对称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谐音“六合太平”之意。

◎四大名园平面图示·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遂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同一个园林中能分别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全园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营造出多种多样、层次丰富的意境。

① 冠云楼
  冠云楼是冠云峰庭院的主体建筑,居于庭院北部,是一座两层的宽大楼阁,卷棚顶,灰瓦,朱红隔扇,形体稳固、庄重,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②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是太湖石中绝品,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北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冠云峰所在的园林之中的各个建筑物均以此峰命名,可见该园主人对于此石的热爱。

③ 冠云台
  冠云台位于冠云峰的西南角,建筑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是一座小亭的形式,屋顶隔廊与西面的“佳晴喜雨快雪亭”相连,檐角飞翘灵动。

④ 冠云沼
  位于冠云峰的前面,并以其得名。

⑤ 伫云庵
  伫云庵亦称“待云庵”,位于冠云峰庭院东南角,与冠云台东西相对。此建筑既得园林意趣,又富有禅意,其内有对联一副:“儒者一出一入有大节,老僧不见不闻为上乘。”

⑥ 馆内之景
  林泉耆硕之馆内部,通关中间的罩、隔扇、屏门将其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为男主人接待宾客之处,北部为女主人接待女客之用。

⑦ 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则指有名望的人。林泉耆硕之馆在此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此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是单檐歇山四面厅形式。

⑧ 不二亭
  伫云庵南部庭院的依墙处,建有一座体态轻盈的小亭,此亭叫作不二亭。亭内的墙壁上设有一圆形的门洞,既可以连接两院又有可以当作框景的画框,用以欣赏内园景观。

⑨ 庭院
  伫云庵的南边有一个长方形的庭院,此庭院之中,遍植梅、松、竹等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极富自然之趣。

◎四大名园平面图示·拙政园(中园)

拙政园借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名。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1亩约合666.67平方米),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山水园林,分东园、中园和西园三个部分,最精彩的是中园,西园次之。中园是拙政园的主景区,面积约18.5亩。它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总的格局也依然保持着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① 嘉实亭
  位于拙政园中园东部枇杷园内的一座小亭,其名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句“江梅有嘉实”。小亭为矩形,面积很小,设计得独具匠心。一方面利用其南面界墙的一段作为背景,墙前栽翠竹;另一方面园主在亭的南壁墙上开了一个很大的空窗,正好框住后面的青竹美石。亭旁植有多株枇杷,相传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所栽。

② 听雨轩
  位于嘉实亭之东,轩前有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则种有芭蕉、翠竹;轩后也植有一丛芭蕉,前后相映,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听到各具情趣的声音,别有一番韵味。如遇落雨,在此下棋品茗,边听雨打芭蕉、翠竹、荷叶之声,正是应了南唐诗人李中诗句中“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的意境。

③ 梧竹幽居亭
  位于拙政园中部水池东端,为一正方形平面、单檐四角攒尖顶的亭式建筑。该亭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四壁方墙上开了四个圆形洞门,坐亭中心石凳向外望,景色面面不同:南面可品春日百花齐放之盛景;西面可赏夏日十里荷花之壮景;北面可观秋日落叶缤纷之佳景;东面则可看冬日落雪纷飞之美景。

④ 雪香云蔚亭
  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亭旁植梅,暗香浮动,适合冬末春初之时赏梅,故又被称为“冬亭”。而且亭子周围竹丛青翠,林木葱郁,又有一种城市山林的趣味。据史载,此亭是专门供主人赏雪的地方,它恰好与远香堂是对景——冬天与夏天的一对,高与低的一对,煞是好看。

⑤ 远香堂
  古人造园,讲究“奠一园之势者,莫如堂”,因此厅堂在园中位置的确定需要再三推敲斟酌。故远香堂位于离园大门不远的主要游览线上,是园内最为重要的建筑,也是整个园内最理想的赏景点。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处于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年间所建。由于此处面水而建,夏日可在此赏池中田田荷叶,嗅迎风而来的淡淡荷香,别有一番韵味,故名“远香”。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因此即使在堂内也可通过透明的玻璃来观赏堂四周的曼妙景致。

⑥ 小飞虹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它位于倚玉轩西南,斜跨于从大水池分流南去的河汊上,东接由倚玉轩南下的曲廊,西接得真亭。其廊桥还成为远香堂西南隅小沧浪水院的北部边界,这座木构廊桥采用了中跨高、边跨低的结构形式,宛若拱桥,意境幽深。

⑦ 松风水阁
  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此阁两面邻水,阁后植松,风过枝摇,松涛作响,色声皆备,是别有风味的一处景观。这座水阁攒尖方顶,空间封闭,由廊间小门出入,其余三面均采用半墙加半窗的结构。

⑧ 荷风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坐落在园中小岛上,四面皆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丝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是一处赏景的绝佳之处。

⑨ 与谁同坐轩
  依据苏东坡的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而得名“与谁同坐轩”。又因其傍水而建,其平面形状为扇形,连带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以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呈扇面状,而被叫作“扇亭”。在轩中既可凭栏远眺,亦可依窗近观,小坐歇息。

⑩ 见山楼
  见山楼是一座建在水上的楼阁,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它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古朴典雅。

◎四大名园平面图示·承德避暑山庄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组成。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八十九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七十二景(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三十六景,乾隆以三字组成三十六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① 修路
  山庄内的道路在宫殿区多用漫砖地;湖区以石块砌成冰裂地;峡谷通向广元宫、山近轩的斜坡上,修有弯曲的蹬道;从松云峡入口通向西北门处,用花岗岩大石条砌有石板御路,长达1700余米。

② 理水
  就低势凿水,利用储存的泉水和雨水,按自然落差形成瀑布。松林谷中将泉水储入水库,所谓“一勺之多众山里,涓涓不停注宛委。瀑源本在此谷中,旧贮木匣存积水”(《承德府志》卷首二十四,《山庄》三,琰:《瀑源歌》)。

③ 山峦区
  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占了全园的五分之四,此处山峦起伏,众多的楼宇、殿堂、寺庙点缀其间,充满了诗意。

④ 平原区
  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这里碧草茵茵,树木茂盛,是典型的北方草原的景象,万树园和试马埭就位于此处。

⑤ 湖泊区
  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洲岛,占地约43公顷,有八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极富江南水乡的特色。它的东北部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

⑥ 外八庙
  外八庙指的是环绕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的一组规模宏伟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建筑群陆续建于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是清代喇嘛教的中心之一,也是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用的场所。外八庙事实上共有十一座寺院,因分属八座寺庙管辖,其中的八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又都在古北口外,故被称为“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此庙为其中之一。

⑦ 宫殿区
  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万壑松风、松鹤斋以及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此处春日山清水秀,生机盎然;夏日凉风习习,荷香四溢;秋日可乘船采莲;冬日又可滑冰赏雪。

⑧ 造林
  湖区原来是起伏不平的沼泽地带,挖湖时将长有松树和林木的地方留下,成为洲岛。挖湖造园时,将土方堆叠于湖畔,形成连绵而又断续的丘陵,丘陵上种植大量苍松柏,丘陵上的松柏和长堤上的杨柳起到划分空间、组织层次的作用。山庄外围寺庙群,也进行了大面积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