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
国家鼓励人们之间的交易,个人也要与国家做交易。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交易,充分体现了国家作为经济共同体,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利益的特点。中国古代的贤哲们对这一点非常清楚,比如《周易》的《系辞传下》有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汉语里的“交易”一词,就出自这句话。其中“市”是国家为交易者提供的一个场所。汉语里的“市场”一词,也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同时,国家不仅为交易者提供场所,而且还会从中收取一些费用,以便更好地维持秩序。于是,人与国家之间的交易就产生了。
如果我们站在中性化的立场上来看“交易”,就不难发现:交易无所不在;交易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当然,交易也有质量高低之分。高质量的交易能够提高交易者的生活质量。高质量的交易不仅为交易者提供了良好的收益,还提升了交易者的个体品位。又是什么决定了交易质量呢?是信息质量。信息质量又不仅仅指交易者得到的信息的可利用程度如何,更指交易者把握信息的能力。
交易成本的付出根本上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在接下来的交易中获益。信息获取的过程是以中间人为主导完成的。
假设你手上有10股新浪股票要卖掉。你可以找找朋友,向他们推销,也可以在报纸上做广告。但如果你使用中间人(在这个例子中是股票经纪人),甚至在付了佣金之后,你仍然可能卖一个更好的价钱。毫无疑问,如果你的广告做得时间足够长、范围足够大,你也能找到一个买主,愿意出股票经纪人为你提供的价格。但是,你自己找买主的成本低于经纪人佣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外,新技术普及后,出现了网络股票经纪人,他们正是通过大幅压低佣金来和传统的股票经纪人竞争的。
对很多自以为节约的人来说,“批发”是一项受欢迎的消遣。也可能真的是吧。如果他们以寻找便宜货为乐趣(很多人确实是这样),他们就能从其中得到收益。那是他们的选择。自由的市场允许这些购买策略的存在。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零售商能给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是一个重要的、低成本的信息来源。供应商和中间人之间的市场竞争促使他们寻找向潜在消费者传达信息的新渠道,同时降低交易成本。零售商的库存反映了某些可供选择的机会的范围,通常这一信息用其他任何手段都难以得到。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于职业介绍所。人们经常对私人职业介绍所收取的介绍费感到愤怒。除非他们预期职业介绍所提供的信息比介绍费更有价值,否则他们估计也不会去职业介绍所。但他们还是去了。一旦他们和用人单位建立联系,职业介绍所好像就没什么用了,当然,介绍费也就显得像是一种不正当的强迫征税。
通过给可用资源贴价格标签,供求关系(或称市场竞价过程)无意中为决策者创造了价值指数,这将是本书将反复讨论的话题之一。它有一个极重要但又极不为人重视的优点,就是市场参与者可以从中获取高质量、低价格的信息。中间人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这个过程反映了他们的比较优势。
某些市场是“有组织的”,例如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意思是说在一个广大的地域中,许多潜在的买方和卖方的报价被集合在一起,为某类相当单一的物品创造出单一的价格。另一些市场,例如给单身男女幽会的酒吧,即便是最没有经验的眼睛也能看出是缺乏组织的:对每一笔交易来说,待交换的商品和交换的条件都得经过协商,因此交易成本非常高。相对而言,二手家具市场也是没有组织的,因为买方和卖方没有广泛接触,所以交易的价格会有很大的变动。日用杂货的零售市场,与之相反,是最有组织的市场之一。所以,对某一个地区来说,牛肉的价格变动要远远小于二手家具的价格变动。
有的时候,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据说会比杂货市场和二手家具市场更接近“完美”。这种差异描述是一种误导,因为这个说法的言外之意就是杂货市场和二手家具市场应该被改变(完美比不完美好)。然而,只有在改善市场能降低交易成本,并且改善市场的收益超过改善市场的成本时,这种建议才有意义。可是我们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改善一个特定的市场,有时交易成本太高,都不值得去改善市场了,事情往往就是这个样子。此外,某些政府为“改善”市场所做的努力看起来似乎是为了部分的特殊利益。
每一个价格都是一条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用它来判断有没有适合的机会。这样的价格越多,价格的表述就越清晰、越准确,知道的人就越多,可供人们选择的机会就越多。总之,人们的财富就越多。难道这不正是我们对财富增长的阐释吗?人们有更多机会可以选择,更能做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