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企业绩效
2.4.1 企业绩效的类型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小微企业必须将经营的绩效与策略结合起来,以精准反映小微企业现状,并提出策略执行的标准以及衡量策略的有效性绩效。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对此进行重视与研究,绩效的构成通常被区分为主观性质的绩效与客观性质的绩效两大类型:
(1)以主观性质的绩效指标来看,企业绩效常取决于环境、策略及目标,所以不可能会有明确的定义适用于每一个企业的绩效标准,只能以一般性质的绩效作为标准。主观的绩效指标可以采用满意度(satisfaction)、适应或效能(adaptability or effectiveness)。其中满意度是根据态度与价值观衡量,诸如顾客满意度,而适应或效能则是指目标达成度(Anderson,1988)。
(2)以客观性质的绩效指标来看,Ramanujan &Venkatrtraman(1986)则按照下面三种不同的分类,对衡量绩效指标的范围作出阐释:
①财务绩效(financial performance)。财务绩效是指将诸如销售额成长率、毛/净利率作为衡量指标,常应用于传统的策略性研究。
②企业绩效(business performance)。企业绩效又称为事业绩效,除了财务绩效指标以外,运营绩效亦包括在内(operational performance),是最近策略性研究所常采用的扩大范围指标,产品的品质、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导入、制造附加价值等属于非财务性之指标。
③组织效能(organization performance)。组织效能不仅涵盖了前述两项指标,还将内容延伸至组织内各类冲突性目标的完成与各种关系的目标满足,因而是最具广泛性的组织绩效定义。
Tracey等以产品价值、顾客的忠诚度、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四类绩效指标作为衡量评估企业的绩效指标。产品价值表示产品价格是否符合顾客的认知,市场绩效包括市场占有率、整体的竞争地位,财务绩效则为投资周转率。本书认为企业的绩效是作为企业策略的目标达成率的一种结果,改良作业流程、顾客服务品质、经营能力品质以创造企业的获利率,并提升市场占有率,为股东创造更大的利益。
2.4.2 协同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Sheu等认为协同合作的社会因素如互动、信任,以及科技因素如信息科技能力,信息分享等,会影响协同合作的程度,而协同合作则能改善绩效。
Sarana &Mason则提出成员在不同供应链层级活动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为确保供应链活动的灵活运用,企业必须对合作伙伴进行必要的协调与管控,并评估协同的伙伴与企业本身的工作绩效表现。Sarama等认为协同合作社会因素如互动、信任,以及科技因素如信息科技能力、信息分享等,会影响协同合作的程度。Roth和Nigh(1992)与Gunasekaran等(2001)则认为,企业进行协同合作时会重视弹性、交货时间、产品品质等非财务性指标,而汇总性的绩效衡量指标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非财务性指标在内的多方面衡量信息,加深绩效衡量的使用需求
。
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本书发现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合作的程度最终会反映在企业绩效上,若协同创新程度越高,则小微企业的绩效越好,越能展现各个协同主体的协同创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