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结构的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5 小结

本章从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网络和企业绩效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各种理论和观点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对基于网络结构的企业协同创新研究,国内外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其研究思想分散不统一,国内外学者仍未达成共识,这就有必要从系统、共性、全局等不同角度去深入研究,以期探索出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

协同创新部分的主要内容涉及协同与协同效应的概述、创新与协同的关联、协同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协同创新的维度、实现协同创新的可行性路径等方面。迄今,学术界主要是从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两个视角开展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关于内部协同创新研究,要关注与外部创新源的结合程度,并将环境等外部因素融入加以考虑;关于外部协同创新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产学研”为基础的横向协同,并逐步将与企业价值链或供应链有密切联系的上下游企业、竞争者及中介机构等外部创新源纳入研究范畴;同时对技术创新协同的研究则集中在关键要素、阻碍机制、协同网络的成员关系等方面,对如何评价和衡量协同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联系的研究还比较少。此外,目前在有关协同创新的研究方面,与企业微观层面相关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基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包括系统科学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协同学理论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正在逐渐深入展开,因此在创新系统的框架下以网络结构的视角进行协同创新机理的研究和在企业层面探讨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网络结构和创新网络部分,主要是在网络结构、创新网络的定义和类型化、创新网络的资源观、创新网络的嵌入观等方面对网络结构与创新网络进行综述。按研究单元的层次,目前国内外创新网络的研究可分为两大范式,一类是组织内网络,另一类是组织间网络。不同于通常基于个体层次的组织内网络研究(其基础研究单元往往是企业),组织间网络的研究范式是将组织看成一个黑箱,对于每个组织均采取质点化处理模式,只关注组织间网络在这些点阵之中形成的联结总和。目前的研究现状是组织内网络研究和组织间网络研究泾渭分明、各谋其政。

协同创新网络部分,主要从协同创新网络的成因、协同创新网络的产生机制、协同创新网络功能机制等方面对协同创新网络进行阐释。在创新网络中,企业内外之间存在着纷繁的交互作用,而且在外部影响下,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和要素协同都会产生更复杂的动态变化。因此企业的协同不仅仅局限在其内部或外部一个层次上。但这一问题却很少有人进行研究。实际上,无论是系统观,还是创新活动的网络观,无一不强调要素之间的互动与协同对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从实践来看,协同创新就是要围绕创新的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增益、分工配合。企业必须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开发,实现单个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然而,企业战略性要素具有的专门性、不可模仿性以及非流动性等特质,使得在要素市场上以传统方式的公开定价和交易几乎不可能获得这些异质性资源。故而,只有打破单元、组织、区域乃至国别的藩篱,才能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而创新网络不同于传统的市场交易和科层组织,可促进异质性资源的充分流动与优化整合,有利于不同性质的个体间关系,如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的有效协同。企业绩效部分主要从企业绩效的类型、协同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综述。企业绩效的构成通常被区分为主观性质的绩效与客观性质的绩效两大类型。以主观性质的绩效指标来看,企业绩效常取决于环境、策略及目标;以客观性质的绩效指标来看,则对于绩效的衡量分为三大类的不同范围的绩效指标。从国内外学者对协同创新和企业绩效的研究发现,协同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本书通过归纳总结,发现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合作程度会最终反映在企业绩效之上,若协同创新程度越高,则小微企业的绩效越好,越能展现各个协同主体的协同创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