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书家群体对元代书法复古思潮发展的推动作用
如上节所述,元代文人群体的形成,包含有多种因素,然而以不同原因聚集起来的书家群体,对元代书法的复古潮流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元初复古观的初步形成,到元中期复古书风尤其是赵派书风的充分成熟,再到元末书家对复古书风的革新与反叛,书法家群体在其中无不发挥着主导性的推动作用。
复古风气导致元人对魏晋作品高度重视,在以鉴赏书画为主题的文人群体活动中,藏家向众人郑重出示的藏品,基本都是这种观念下的收藏。如郭天锡展示王羲之《思想帖》、柯九思展示《曹娥诔辞》、“天庆寺雅集”上祥哥剌吉展示《定武兰亭序》及《唐摹钟繇贺捷表》等,在开阔观者视野的同时,也会促进他们对魏晋作品的取法,而这种群体在参与人员上的相对固定,也有助于形成审美上的趋同。
同样,以同在朝廷任职为背景聚集起来的文人群体,因为皇室收藏的高端性和便利性,官僚文人得以有机会浏览一些高级别的藏品,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兰亭序》等。特别是文宗与顺帝分别创立的奎章阁与宣文阁,更为群臣雅集品评书画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而帝王也有意识地顺应复古潮流并主动介入某些活动:奎章阁时期,元文宗对《曹娥诔辞》《定武兰亭序五字不损本》的收入与赐出,从大量奎章阁文臣的题跋和观款上,可见此事参与人数的众多;宣文阁时期,顺帝命周伯琦将智永所书《千字文》刻石并将拓片赐予近臣,这更是以帝王的号召力来影响众人。
以赵孟为核心的书家群体,其成员如邓文原、龚璛、郭畀、钱良右、朱德润等,书风无不接近赵孟,特别是赵孟在大都被帝王召见并任用后再回到江浙,他的书法彻底影响到整个江浙书家群。赵孟的书名由大都辐射到全国,并奠定了书坛宗主的地位,实际上就是其书风先影响到江浙书家群体,再由江浙书家进一步推广至全国。赵孟信奉释老,本是对当时一些著名的僧人与道士执弟子礼,然而在书风上,赵孟却反过来影响到除中峰明本以外与他交游的大部分僧道。
元末持续了十余年的“玉山雅集”,以文人们的唱和往来、煮酒赋诗、徜徉山水为主要活动内容,在这种悠游的氛围下,参与者即兴进行书画创作,自然能够心手双畅。因为资金充裕、时间充足、参与人员量多质高,所以“玉山雅集”在成为元末文坛标志的同时,也为元末书风的变革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元末书坛异军突起者如郑元祐、张雨、杨维桢等人,均是玉山草堂的常客,这便是“玉山雅集”引导元末书风创变的明证。
所以说,元代书法复古观念的兴起与流变是书家群体共同推动的结果,群体内彼此的创作观与书法实践互相影响,是元代书风的形成、书法思潮发展与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1) 顾瑛:《玉山名胜集》卷下,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21页。
(2)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三笔》卷二,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211页。
(3) 张廷玉:《文苑传》,《明史》卷二百八十五,中华书局1974年版。
(4) 杨维桢:《聚桂文集序》,《东维子文集》卷六,文渊阁本四库全书。
(5) 吴荣光:《辛丑销夏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514页。
(6) 金梁:《盛京故宫所藏书画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591页。
(7) 见天津博物馆藏赵孟书《方交外疏》及本书第三章第三节。
(8) 《贞一稿序》,著录于《辛丑销夏记》卷四,另刻于《岳雪楼鉴真法帖》。
(9)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二笔》卷一,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