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书法家群体与复古观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南宋遗民书家群与元初期复古思潮的初步兴起

元初之时,天下甫定,此时南宋遗民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由于对新政权的抵触与恐惧,他们多不愿意与统治者合作,或是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合作。由于蒙古人在覆灭南宋政权时,并没有展开对平民的屠杀,因此以激烈的方式对抗新政权的文人微乎其微,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消极的抵抗,比如宋末元初的画家郑思肖及画僧温日观等。郑思肖(1241—1318)自宋亡以后画兰从不着土坡,人问缘故,郑思肖答曰:“土为蕃人所夺,汝尚不知焉?”郑思肖的书斋又取名“本穴世界”。“本穴”二字,即“大宋” 笔画的分解重组,他是用斋号来表明心迹。温日观在杭州玛瑙寺当和尚,以画葡萄出名,卒于至元二十七年(1290)至大德元年(1297)之间。郑元祐《遂昌山樵杂录》记载,当时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亲信,在杭州一带威势极盛,曾把南宋历代皇帝的坟墓全部挖掉,温日观每见到他必痛骂其为“掘坟贼”;鲜于枢家中植有一松,名曰“支离叟”,温日观每到其家,必抱着“支离叟”或歌或哭。政权更替时,前朝遗老以疯癫之态示人,早有先例,这也是文人特有的一种非武力反抗的方式。除此以外,大部分文人还是持退隐或者观望的态度,或授徒卖文,或田野耕作,这成了南宋遗民最典型的生活方式。

退隐者如钱选。钱选,字舜举,号玉潭,与赵孟同乡,同属“吴兴八俊”,但是与赵孟顺应时代大潮不同,钱选明显不愿与新政权合作。钱选原是南宋的乡贡进士,南宋灭亡以后,钱选将自己一些关于经学的著述全部烧毁,以绘事度日,其《题山水卷四首》自言“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1),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钱选对新政权的抗拒,还鲜明地体现在画作的题款上,钱选画作现存世数十幅,大多题有题识,识文以赋诗为主,然而题有元代年号的极少,目前仅见两件,一是天津艺术博物馆藏《花鸟图》长卷,落款处虽残损,但仍可见“至元甲午”字样;另一件是大英博物馆所藏《五陵挟弹图》,题曰:“此子昂郎中奉余,因图之。”落款时间为“至元二十七年十月廿一日”。按:《五陵挟弹图》必伪无疑,一是书法线条靡弱,结体松散,与所见钱选真迹差距极大;二是赵孟虽曾在至元二十四年任兵部郎中,但钱选以元廷所授官职称呼赵孟,几无可能。这样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花鸟图》就成为孤证。钱选书跋不书元代年号,当是有意为之,所表达的正是内心的抗拒之情。

观望者如赵孟。元初,赵母教导赵孟“多读书,以异于常人”,读书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方式,它的态度模棱两可,可以认为是迎合时务,也可以认为是待时而动,所以赵孟在最初拒绝吏部尚书夹谷之奇的举荐之后,最终还是在至元二十三年(1286)响应了程钜夫的征召。

元初杭州书坛,可以用群星璀璨来形容,当时的杭州繁华依旧,南宋遗民多聚集于此,其中不乏饱学大儒,如周密、仇远、白珽、牟巘、牟应龙、戴表元、袁桷、方回等人,于是自然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文化圈。赵孟在启程大都之前,以其诗文书画的全面修养,在杭州已有极大影响,当其在大都受到认可后再返回家乡,并于大德三年(1299)出任江浙行省儒学提举时,才真正成为江浙乃至全国书坛(也包括画坛)的领袖人物。除赵孟外,当时影响力巨大的尚有鲜于枢和邓文原二人,此外周密由于对书画收藏眼力与见识的卓著,在圈内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段时期,杭州书坛发生的群体性的重要活动包括:

① 至元二十四年(1287)至至元二十五年(1288)间,杭州的诸名家为周密所藏王献之《保母砖》拓本作跋,跋者有赵孟、鲜于枢、邓文原、仇远、白珽、张楧等人。

② 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因鲜于枢访白珽,从而引发元初南方书坛一次重要的文人雅集——“武林胜集”,参与者与周密藏《保母砖》跋者几乎重合,只是因为赵孟十二月时已赴大都,故未能参加此次聚会。

③ 大德二年(1298)二月,周密、郭天锡、廉希贡、乔篑成、李衎、王芝、赵孟、邓文原等十二人,同聚于鲜于枢的寓所,欣赏郭天锡所藏王羲之《思想帖》。

④ 元贞三年(1297)阎复所书《瑞鹤诗》由章耕隐收藏后,章耕隐邀请在杭名家家之巽、张楧、牟应龙、方回、杜道坚等五人唱和,成《崇真万寿宫瑞鹤唱和诗卷》,诸家唱和诗约书于大德三年(1299)前后。

从这十数年间发生的多次活动中可以看到,雅集所围绕的核心人物,还是赵孟、鲜于枢、邓文原、周密四人,而赵孟更是重中之重。至元二十四年八月间,赵孟由大都返杭,与周密、牟应龙等相会,因冬再次赴京,所以没能参加十二月的“武林胜集”。至于《瑞鹤诗》的唱和,赵孟虽未参与,但他与阎复、方回、杜道坚等人,无不熟识。所以说,在元初的杭州,赵孟的复古观已经有了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在1286年赵孟初赴大都后的数年,他的书画活动都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他对晋人书法的推崇。如至元二十四年(1287)《跋保母砖》(故宫博物院藏)与《跋王羲之大道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至元二十六年(1289)小楷《禊帖源流考并致野翁信》(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跋王羲之思想帖》(刻于《余清斋法帖》),至元二十八年(1291)《临褚遂良临兰亭序》等。赵孟对二王一系的书法,或临习,或题跋,或考证,都是在不遗余力地推广晋人书风。

元初南方最重要的书法家鲜于枢、赵孟与邓文原,当时他们三人同在杭州,交往频繁,书法观也极为接近,因而成为倡导元代书风回归传统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