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后矢状切口直肠肛门成形术
【概述】
1980年De Vires和Pena提出由骶尾部正中作后矢状切口,将横纹肌复合体(包括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肌纤维从正中分开,然后将直肠置于横纹肌复合体之中形成肛门,这样不但能利用耻骨直肠肌,而且也充分利用了外括约肌。适宜于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此手术(Pena)为经后矢状切口,在电刺激引导下逐层切开肌肉,由正中线将后矢状肌、肛提肌分开,直肠盲端游离下拖后,直视下把直肠置于括约肌群之间逐层缝合,并形成肛门。如有尿道(阴道)瘘,于直肠盲端缝支持线,切开肠腔,直肠前壁中央凹陷处即为瘘口。在直视下距瘘口3mm处切开肠壁一圈,用无损伤针线缝合闭锁瘘口,并自下而上游离直肠前壁,直到直肠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达到肛门处为止。如果直肠达不到肛门处或有张力,可将直肠周围纤维膜牵拉到紧张处,作多个不同水平的小横切口使之松解,可延长直肠3~5cm,或开腹游离直肠。如直肠盲端极度扩张,难以通过肌肉复合体时,应将直肠后壁作倒V形剪裁,使其直径为1. 2~1. 5cm直肠置于左右两部分横纹肌复合体之间,将肌肉复合体与肠壁缝合固定数针,缝合修复肌肉复合体及外括约肌。直肠与肛周皮肤缝合形成肛门。
【适应证】
适用于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及并发有瘘者。如肛门闭锁、直肠尿道瘘、阴道下1/3瘘等,高位闭锁者需加用腹部切口,游离结肠后,方可拉下作肛门成形术。
【禁忌证】
新生儿及发育不良有严重其他疾病的婴幼儿。
【术前准备】
1.通常在出生后先行结肠造口,6个月后再行此手术。
2.造口远端结肠碘油造影检查,了解有无瘘管存在及其位置。
3.清洁肠道。
4.术前放导尿管或阴道放肛管作术中分离时标志。
【麻醉】
气管内麻醉。
【体位】
折刀位或俯卧位,骨盆垫高。
【手术技巧】
1.骶尾部正中纵向切口,上自尾骨尖上2cm,下至肛门隐窝前1cm,必要时可纵向劈开尾骨以利于暴露术野(图8-22)。
2.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部肌肉,随时用电针刺激切口两侧肌肉,以了解切口是否偏离中线。如一侧出现脂肪组织,说明切口偏向该侧,应立即纠正(图8-23)。
图8-22 选择切口
图8-23 切开皮肤、皮下及肌肉
3.在深部暴露直肠盲端及下方的外括约肌、尿道(图8-24)。
4.如瘘管不易暴露,可作直肠切开,由肠腔内找到瘘管内口,肠壁先缝两根牵引线,作纵向切口(图8-25)。
5.于直肠前壁可见一瘘管开口处,先作荷包口缝合然后切断结扎(图8-26)。
图8-24 显露直肠盲端及下方的外括约肌、尿道
图8-25 切开直肠,寻找瘘管内口
6.提起直肠,游离前壁及近端,将周围的纤维韧带、血管结扎切断,使直肠能充分松解,得到足够的长度以拖至肛门(图8-27)。
7.瘘管用丝线作内翻间断缝合(图8-28)。
8.继续向近端分离、松解直肠,以求获得充分的长度,使直肠在无张力下拖至肛门吻合(图8-29)。如直肠盲端位置特别高,游离段不能达到肛门皮肤,应立刻改用经腹游离结肠。
图8-26 缝合瘘管开口
图8-27 游离直肠
9.直肠盲端肥厚增粗,可行楔形切除修剪,以缩小直肠直径(图8-30)。
10.肠壁用肠线及丝线缝合两层,直肠缩小至直径1. 2cm左右(图8-31)。
11.将直肠拖出放于尿道后方,然后缝合两侧的肌肉复合体和纵行肌,使肌肉包绕直肠(图8-32)。
12.当缝合两侧肌肉时,应与肠壁作适当固定(图8-33)。
13.直肠与肛门皮肤、外括约肌缝合固定,形成新的肛门,缝合骶部切口(图8-34,图8-35)。
图8-28 瘘管内翻缝合
图8-29 将直肠拖至肛门处
【术中要点】
1.该术式最好在有结肠造口术后进行。
2.术中尽量减少肛周肌肉组织损伤,厘清直肠盲端、尿道或阴道、瘘管间关系,减少副损伤。
3.直肠游离要充分,保证能拉下且没张力。
图8-30 修整直肠盲端
图8-31 缝合调整直肠盲端大小
图8-32 拖出直肠、重建括约肌
图8-33 固定直肠
图8-34 直肠残端与皮肤缝合
图8-35 缝合切口
4.缝合尽量恢复直肠与其周围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
【术后处理】
1.术后给予抗生素,静脉输液。
2.俯卧或侧卧位,保持肛门清洁。
3.术后2周开始扩肛。初始每日1次,2周后改为每周2次。从0. 8cm肛门扩张器开始直到1. 2~1. 5cm扩张器能顺利置入为止,或持续半年。
4.约3个月后关闭结肠造口。
【手术并发症】
1.伤口感染
通常应做结肠造口,粪便转流,伤口即使感染,引流后亦较容易愈合,处理不当可伤口全层裂开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2.直肠回缩肛门狭窄
直肠盲端应充分游离、松解,如确实长度不够,应改作腹骶、会阴手术,术后应坚持扩肛。
3.直肠骶尾部瘘
部分伤口感染患者转变成慢性病变形成直肠骶尾部瘘,肠造口患者有自愈可能。
【述评】
本手术的优点是所有操作都在直视下进行,术野清晰,避免了盲目地切开、分离,将手术损伤减到最小程度。尽量保留直肠及肛周组织,恢复直肠与其周围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以便术后获得较好的肛门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