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辨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九 咳嗽·音哑

柴某,男,79岁。台湾人,住我院内科病房,住院号18280。1988年10月5日初诊。
主诉:患咳嗽音哑十余天。患者半月前从台来邯探亲,由于久别思亲,心急如火,加之中秋时节,天气尚热,一路奔波劳累,寝食不安,在路上就得了感冒,初则恶寒战栗,继则发热,咳嗽,声音嘶哑,到邯后,经某医用中药治疗,药后连泻三天,及至卧床不起,便急到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治疗数天,发热退,腹泻止,但咳嗽音哑不见轻,方请中医会诊。刻诊:咳嗽少痰,痰白而黏,不易咳出,咳则胁疼,声音嘶哑,说话费力。伴口干咽燥,鼻干,夜间尤甚,时欲饮水,干呕,噫气,食欲不振,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检查:脉弦略数,舌红苔白黄薄干,形瘦面黄。
辨证分析:患者年老体弱,长途跋涉,车船劳累,心急如焚,饮食不周,最易上火;再加当时天气炎热,秋令燥气盛行,内火外热加之于身,稍有不慎,便易发病。
从发病经过来看,初病恶寒战栗,似属感冒风寒。内本有火,又加感受风寒,肺气郁闭,外寒内热,故初病恶寒战栗,肺失宣降,故而咳嗽音哑,治疗本当解表散寒,宣肺清热,前医误用下法,导致表邪入里,阴液大伤,病情急剧恶化。幸亏我院积极抢救,方使病人转危为安。仲圣告诫我们:“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伤寒论》第六条)。故对当前的治疗,必须高度重视,精益求精,不得再误。
从刻诊情况看,患者干咳少痰,痰黏不利,这是肺热伤津,由于肺热津伤,喉咙失润,则声音嘶哑。关于音哑,前人有“金实不鸣,金破不鸣”之说。本病音哑,初起由于风寒外感,当属“金实不鸣”,发展至今,音哑由于肺热伤津所致,故而当属“金破不鸣”。其他如口鼻干燥,口渴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也是燥热伤阴,肺胃津伤的表现。肺阴不足,津液不布,不能滋养全身及清窍,故口鼻干燥,口渴欲饮;肺为水之上源,上源干涸则小便短赤;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则肠亦燥,故而便秘;胃喜润而恶燥,胃阴不足,失于和降,故见干呕,噫气,食欲不振;咳伤胸络则两胁疼痛。脉数舌红,舌苔白黄而干为热盛阴伤之象,形瘦面黄,也是素体阴血不足的表现。综观脉症,这是一个肺胃燥热,阴津已伤的证候。
治疗:滋阴清热,宣肺止咳,方用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加减。处方:
方解:桑叶、芦根辛凉轻清,能宣散肺热而祛邪,芦根还能养阴生津,止呕除烦,特别适宜于肺胃热邪伤阴之证;前胡、桔梗、杏仁、枇杷叶能宣降肺气而止咳;沙参、麦冬、元参滋阴清热,以润肺胃,知母清热泻火,配以川贝润肺化痰,两者相配清热化痰而止咳;胖大海宣肺清热,消痰开音,并能润肠通便,用于本病非常适宜;甘草清热解毒而止咳。
治疗经过:10月10日二诊:上方服用5剂,咳嗽减轻,有痰易出,胁肋不疼,干呕噫气消失,食欲好转,精神转佳。仍有口鼻干燥,声音嘶哑,脉弦略数有力,舌红少苔,原来之干薄苔消失。印象:病已见轻,仍有阴虚燥热。原方加蝉蜕10g、玉蝴蝶5g,以增清热化痰,开音止哑之力。
10月15日三诊,上方服5剂,音哑,咳嗽均轻。但昨日洗澡又着凉,今日全身拘紧恶寒,鼻流清涕,仍有口咽干燥,脉浮弦而数,舌偏红少苔。印象:风寒外束,肺有蕴热。治疗解表散寒,养阴清热。处方:
此病表寒里热,表实无汗,故加麻黄而去桑叶,以散表寒,内热壅盛,故用石膏,以清里热。全方具有解表清里,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之功能。
10月17日四诊:服完上药,感冒痊愈,音哑减轻大半,仍有咳嗽吐痰,痰黏不利,夜间口干咽燥,常需饮水,脉弦滑,舌淡红,苔薄润,此为肺阴不足,肺热未清。治疗:用10月10日方,去蝉蜕继服。
前方服用5剂,病告痊愈,于10月25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