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心肺疾患康复治疗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心肺康复团队和设施建设

心肺康复是系统性、综合性治疗手段,需要多学科技术整合和团队合作,心肺康复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一项治疗技术,而是多种治疗手段在患者身上的有机结合,更需要患者的配合和坚持,因此团队组织合作、沟通协调以及整合各专业技术都与心肺康复效果密切相关。多个国家的心肺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前提是要求各医疗单位确保心肺康复的质量,实施心肺康复的医疗单位必须有完整的康复团队,根据规范的心肺康复流程实施,并且有可溯源的心肺康复质量评估数据。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将心肺康复评估和治疗项目纳入医保,并在不断完善中。
我国临床医护工作者正逐渐转变理念,认识心肺康复的实质,学习核心技术,逐渐用于临床实践。在开展心肺康复工作的过程中,组建康复团队是确保质量的基础。结合国外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我国国情,对我国心肺康复团队建设和学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一、团队组成和培训要求
心肺康复工作需要根据规范流程团队合作,特别对于疑难高危患者要组织讨论,为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奠定基础。
心脏康复团队的核心组成包括:康复医师(心血管医师、康复医师及相关专科临床医师兼职)、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心理医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药师(可以兼职)和社区工作者。对于从事心肺康复工作的团队成员,必须熟悉心肺疾患临床诊治,需要经过认证培训机构的规范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工作,确保工作安全和有效。

(一)康复医师

具有医师资格证书,能独立进行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工作,有心肺康复经验至少1年,熟练掌握心肺康复流程,具有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抢救经验,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研能力。
以制订康复计划为核心。负责推荐患者、风险评估,围绕五大处方(①药物处方;②运动处方;③营养处方;④精神心理/睡眠处方;⑤戒烟限酒处方)组织团队成员制订康复计划、特别是对药物处方的持续优化管理,定期评估各项临床指标。负责康复期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救治,患者病情变化时的及时评估和康复指导,以及康复团队的管理。

(二)康复治疗师

康复治疗或运动康复医学专业,有1~2年工作经验。掌握心脏康复治疗核心技能,熟练掌握运动风险评估、心肺运动功能评估、运动处方制定、各项运动治疗技能、运动指导咨询等。
康复治疗师工作以运动处方管理和执行为核心。根据康复医师及团队制订的计划,参与运动功能评估和运动处方制定,指导和实施运动处方,在执行过程中,为团队调整康复方案提供数据,参与病例查房和讨论。
康复治疗师核心技能:①心肺运动风险评估;②体适能评估;③心肺运动功能评估;④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⑤呼吸训练;⑥排痰技术;⑦有氧运动;⑧抗阻运动;⑨核心稳定,柔韧和协调功能训练;⑩出院康复运动指导。

(三)康复护士

有1~2年工作经验,有心血管急症急救经验,基本掌握心电监护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康复护士在心肺康复中以协调康复流程和健康教育为核心。负责接待患者、整理病例档案、健康教育、心电监护、康复随访和医疗急救措施的执行,参与病例查房和讨论。

(四)心理医师(心理治疗师)

以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为核心。有条件最好配备精神卫生科医师,或者有相应资质的心血管医师兼职,实现双心康复。心理医师对心肺康复患者制订心理干预计划,由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量表评估,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常规心理咨询和管理可以由心肺康复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执行。心理治疗师定期审核,对复杂病例进行咨询治疗,并定期参与患者教育,定期参与病例查房和讨论。

(五)营养师

以营养管理为核心,可以兼职。对患者营养等进行个体化指导,特别针对血脂、血糖、尿酸、心功能异常的患者制定营养处方和专业饮食指导,对进食方式、种类、进行量化,常规营养咨询可以由心肺康复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执行,营养师定期审核,定期参与病例查房和讨论。

(六)药剂师

以指导药物合理服用为核心,建议兼职。定期参与病例讨论。

(七)社区工作者

以完成二期和三期心肺康复为核心,指导和管理患者心肺康复。上级医院团队形成很好的衔接,延续Ⅱ期和Ⅲ期心肺康复工作,同时为双向转诊提供可能。
二、康复机构建设要求

(一)康复机构模式

需根据各单位医院等级和患者结构,设立相应心脏康复中心或小组,可以由心内科或康复医学科牵头,学科合作,或者成立心脏康复科。基层医院或社区可采取门诊康复形式开展工作。

(二)场地要求

各机构或康复中心根据需要设置功能评估室、康复治疗区、健康教育区、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区域等。其中运动功能评估室和运动治疗区需要有急救设施。高级机构可以设置相应床位数,或融合在专科病房。

(三)康复设备要求 1.运动功能评估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含肺功能检测,建议高级机构配置)、运动平板试验仪(建议高级机构配置)、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场地和设备(各机构均需配置)。

2.功能测评

简易肺功能评估仪、体脂成分测定仪、体重计、体适能评估工具箱及相关量表。

3.运动设备

有氧训练设备和肌力训练设备,如功率车、平板跑台、肺功能训练仪等,心电监护设备(遥测型和穿戴式),运动血压计;肌力评估和训练设备;柔韧协调功能训练设备等。

4.其他设备

体外反搏仪,体外膈肌起搏治疗仪,弹力带,心理干预设备(生物反馈治疗仪)。

5.抢救应急设备

心脏电除颤仪,抢救车(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多巴胺、阿托品等)、氧气等。

6.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多媒体设备。
以上团队成员和设备,需要各单位根据现有实际条件,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有计划地逐渐完善。
(朱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