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生保健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药膳食疗方

第一节 益智健脑防衰老食疗

益智健脑药膳是具有改善大脑功能,提高智力功能的药膳。智力的开发、养护与各脏腑的功能有关,而主宰在心、脑,并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故药膳主要由补肾填精、养心健脾、开通心窍的药食组成。如常用药食有人参、茯神、百合、山药、益智仁等,药膳方如琼玉膏、水芝汤等。
1.琼玉膏

【来源】

《洪氏集验方》

【组成】

人参60克,白茯苓200克,白蜜500克,生地汁800克。

【制法用法】

将人参、茯苓制成粗粉;与白蜜、地黄汁一起搅拌均匀,装入瓷质容器内,封口中。再用大锅一口,盛净水,将瓷器放入,隔水煮熬,先用武火,再用文火,煮3天3夜。取出;再重新密封容器口,放冷水中浸过,勿使冷水渗入,浸1天后再入原锅内炖煮1天1夜,即可服用。每次服10ml,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效】

健脾补肺,滋肾填精,益髓健脑。

【主治与应用】

气阴精髓不足证。适用于气阴精髓不是所致的心悸、疲倦乏力、记忆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

【方解】

元气之出入盈虚,责之肺脾肾二脏,故以益脾、滋肾、补肺为调养大法。本膳以生地为主料,补肾阴以生水,水盛则精血生,心火自息。人参补益肺气。肺气之大主,得人参可以鼓生发之元。虚则补其母,故用茯苓健脾,以培万物之本。白蜜为百花之精,味甘归脾,性润悦肺。全方皆温良和厚之品,是著名的补益方剂,对智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古今名医方论》引郭机之论:本膳“珍赛琼瑶,故有琼玉之名”,尤其适用于身体虚弱或久病之后的智力减退者。

【使用注意】

阳虚畏寒,痰湿过盛者不宜多食本膳。
2.水芝汤

【来源】

《医方类聚》

【组成】

莲子60克,甘草12克,芡实30克。

【制法用法】

莲子不去皮,不去心,炒香,与芡实碾成细粉;甘草炒后也制成细粉;再将莲子芡实粉与甘草粉混匀。每次服用12克,加少许盐,滚开水冲服。

【功效】

养心宁神,益髓健脑,补虚助气。

【主治与应用】

心肾不交证。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心烦、失眠、健忘等。

【方解】

本膳为调养心神,助益智力而设。膳中莲子,功善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神农本草经》称其“补中养神,益气力”;《本草纲目》论其功效为“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在本膳中,不去皮,不去心,因此又有清心泻热之效,与甘草配伍,益气之中寓泄热安神之效。《遵生八笺》指出:读书人勤奋过度,废寝忘食,夜间常常会精神疲乏,不欲饮食,此时可饮服一小碗水芝汤,有补虚益智的效果。该方简单而实用。是各个年龄阶层的养生佳品。

【附方】

芡实粥(《经验方》):由芡实30~60克,粳米30克组成,煮粥食之。功效“益精气,强志意,聪利耳目”。因芡实是健脾固涩药,故脾虚者更为适宜。
3.山莲葡萄粥

【来源】

《天柱养生方》

【组成】

生山药(切片)50克,莲子肉50克,葡萄干3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法用法】

将前二味洗净,然后同粳米放入开水锅里熬成粥,加糖食之。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

健脾益气,养心益智。

【主治与应用】

心脾两虚证。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形体瘦弱、烦躁失眠、口燥咽干、身疲乏力、遗精盗汗、记忆力减退等。

【方解】

本膳中山药性味甘平,能益气养阴,滋补脾、肺、肾诸脏,《日华子本草》谓其“主泄精,健忘”,《本草正义》则称其“能健脾补虚,滋肾固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莲子肉味甘而涩,性平,可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神农本草经》谓其“补中,养神,益气力”,《本草拾遗》称其“令发黑,不老”。葡萄干为滋补类果品,味甘而涩,性平,功能益气强志,养心除烦。三者合食可补益心脾,对久病体衰,心神失养者甚宜。
4.金髓煎

【来源】

《寿亲养老新书》

【组成】

枸杞子不拘多少。

【制法用法】

枸杞子取红熟者,去嫩蒂子,拣令洁净,以米酒浸泡,用蜡纸封闭瓮口紧密,无令透气。约浸15日左右,过滤,取枸杞子于新竹器内盛贮,再放入砂盆中研烂,然后以细布滤过,去滓不用。将浸药之酒和滤过的药汁混合搅匀,砂锅内慢火熬成膏,切须不住手搅,恐粘锅底。膏成后用净瓶器盛,盖紧口。每服20~30ml,早晚各1次。

【功效】

填精补髓。

【主治与应用】

肝肾不足证。适用于老人肝肾不足所致的心智衰减、体力不支等。

【方解】

本膳所主,为肝肾不足所致的心力、体力不足诸症,治宜填精补髓,养肝益肾。膳中仅用枸杞子一味,用酒浸法熬制成煎膏服用。枸杞子味甘性平,功效滋肾补肝,养血明目,生津止渴,《本草经疏》称其“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遵生八笺》名为“金水煎”,并称“久服发白变黑,返老还童”。方虽单一,效则多端,兼有轻身壮气,聪耳明目,延年益寿,是老人养生益智的常食之物。

【使用注意】

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5.玫瑰花烤羊心

【来源】

《饮膳正要》

【组成】

羊心1个,鲜玫瑰花60克(干品15克),食盐30克。

【制法用法】

将玫瑰花洗净,放小锅中,加清水少许,放入食盐,煮10分钟,待冷备用;羊心洗净,切小块,用竹签串好,蘸玫瑰盐水反复在火上烤炙至熟(稍嫩,勿烤焦)即可。随量热食或佐餐。

【功效】

养心安神,行气开郁。

【主治与应用】

心血虚证。适用于心血亏虚所致的惊悸失眠、郁闷不乐、记忆力减退、两胁时痛、头痛目暗、神疲食少,或胃脘不适,或妇女月经不调等。

【方解】

本膳原名“炙羊心”,功效补心,疏肝,醒神。膳中羊心,味甘而温,能补心气,滋心阴,安神志,以脏补脏而入心;玫瑰花甘微苦温,能理气解郁,和血散瘀,芳香醒神,可使精气升运于诸神窍;食盐咸寒调味。三味合用,既味美可口,又能散郁调气,合为养心安神之膳。二味共烤炙食用,以补心养肝,具行气开郁之效而奏安神之功。

【使用注意】

心火盛或肝郁化火者不宜食用。高血压患者去食盐,或减至小量。

第二节 增气力强筋骨食疗

增气力强筋骨药膳是以补肝肾,健脾胃药食为主,用于增力强筋、壮骨耐劳的药膳。本类药膳常用药食有黄芪、人参、肉苁蓉、鹿筋、白芍、附子、羊肉等,药膳方如猪肚方、牛骨膏等。
1.芪蒸鹌鹑

【来源】

《食疗本草》

【组成】

鹌鹑2只,黄芪、肉苁蓉、生姜、葱各10克,清汤100克,胡椒粉、盐各2克。

【制法用法】

将鹌鹑宰杀,去毛、内脏和爪,洗净,入沸水中氽1分钟捞出待用。肉苁蓉、黄芪切薄片,和姜片、葱一起装入鹌鹑腹内,放入蒸碗,注入清汤,用湿棉纸封口,上笼蒸约30分钟,出笼揭去棉纸,滗出原汁,加盐、胡椒粉等调好味,再将鹌鹑扣入碗内,灌入原汁即成。饮汤,食肉,隔日1次。

【功效】

益气健脾。

【主治与应用】

脾气虚证。适用于脾虚气弱所致的消瘦无力、泄泻、营养不良等。也适于老年人、产妇及体弱者食用。

【方解】

本膳中以鹌鹑为主料,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清利湿热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说:“肉能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肉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泻痢、酥煮食,令人下焦肥。”临床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咳嗽哮喘等病症,其食用价值被视为“动物人参”;黄芪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敛汗固脱,两者并用,加强健脾益气,肉苁蓉滋补肾元,增力耐劳的作用。

【使用注意】

《嘉祐本草》记载:“不可和菌子食之,令人发痔。”慎与蘑菇同食。
2.猪肚方

【来源】

《寿亲养老新书》

【组成】

猪肚1具,人参3克,干姜3克,花椒3克,葱白7茎,糯米250克。

【制法用法】

将人参、干姜、花椒制成粗粉,葱白和糯米捣烂,混匀;放入猪肚内,封口。用水5000ml,微火炖烂熟,空腹温食。

【功效】

补气助力,健脾和胃。

【主治与应用】

脾胃虚弱证。适用于老年脾胃虚弱所致的虚羸乏力、精神委顿、头晕昏沉、行动迟缓等。

【方解】

本膳以猪肚为主料,具有治虚劳羸弱、泄泻、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的功效。《日华子本草》谓猪肚“补虚损,杀劳虫,止痢”“酿黄糯米蒸捣为丸,治劳气,并小儿疳蛔黄瘦病”。其中配合干姜、花椒、葱白,辛开温胃,且除猪肚本身之膻腥味。人参大补元气且健脾益肺,安神益智,一方面补虚助力,另一方面合猪肚大补脾气,对脾胃虚弱有力挽狂澜之效。

【使用注意】

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服用本药膳时,忌用藜芦、五灵脂、皂荚;不与萝卜同食。
3.神仙鸭

【来源】

《验方新编》

【组成】

乌嘴白鸭1只,黑枣49枚,白果49个,建莲子49粒,人参3克,陈甜酒300ml,酱油30ml。

【制法用法】

将鸭子去净毛,破开,去肠杂,鸭腹内不可见水;黑枣去核,白果去壳,建莲去心。然后将各料放鸭子腹内,装入瓦钵(不用放水),封紧,蒸烂。陈酒送服。

【功效】

健脾益精,滋养阴血。

【主治与应用】

脾胃虚弱,阴血不足证。适用于脾胃虚弱,阴血不足所致的劳伤虚弱。

【方解】

本膳中以白鸭为主料,古书记载,白鸭补虚、强精、除热、和脏腑、利水道、消水肿、解毒。如无乌嘴白鸭,可以白毛老鸭代之;人参(可用玉竹15克代)、莲子、黑枣,均为补气健脾,润养气阴之品;白果滋肾润肺,固涩阴精,甜酒和血通络。合为膳方,可健脾益气,填补阴液,经常食用有增强体力之功。无病者食之则增力耐劳。

【使用注意】

服用本膳期间,忌食木耳、胡桃、豆豉、鳖肉等。古人认为白鸭补虚,黑鸭滑中,性偏寒,故不宜用黑鸭。白果有小毒,不可多食。
4.虫草炖老鸭

【来源】

《本草纲目拾遗》

【组成】

冬虫夏草5根,老雄鸭1只,香葱、黄酒、生姜、胡椒、精盐各适量。

【制法用法】

鸭子去肚杂洗净,将鸭头劈开,纳冬虫夏草于中,仍以线扎好,加酱油、酒等调味品如常煮烂食之。

【功效】

补虚损,益肺肾,止咳喘。

【主治与应用】

肺肾亏虚证。适用于病后虚损,身体羸弱,腰膝酸痛,阳痿遗精以及久咳虚喘,劳嗽痰血等。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乃久病精血亏虚,或肾阳不足,肺阴耗损所致。治宜补肾助阳,补肺益精。
方中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的滋补药品,性味甘温,秘精益气,专补命门。用治肾虚阳痿、腰膝酸痛等症,《本草纲目拾遗》谓其“入房中药用”,功能保肺气,补肾精,且可化痰止血,如《本草从新》曰:“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故为肺肾阴虚,久咳虚喘,劳嗽痰血的要药。老雄鸭温阳补虚,《本经逢原》曰:“男子阳气不振者,食之最宜。”与冬虫夏草炖服,味道鲜美,补肾助阳,养肺益精功能加强,对肺肾不足之虚喘劳嗽者宜。若肺肾阴虚者,宜用性味甘平,有滋阴作用的白鸭肉。

【使用注意】

外感表邪咳喘不宜使用。
5.田七白芍蒸鸡

【来源】

《天柱药膳》

【组成】

三七20克,白芍30克,陈皮9克,土鸡500克,黄酒50克,生姜20克,葱50克,味精3克,食盐适量。

【制法用法】

将鸡处置干净,剁成核桃大块,分10份装入蒸碗内。取三七半量打粉备用,另一半蒸软后切成薄片。三七片、葱姜片分为10份摆入各碗面上,加入白芍、陈皮水煎液、黄酒、食盐,上笼蒸约2小时,出笼后取原汁装入勺内,加三七粉煮沸约2分钟,调入味精,分装10碗即成。

【功效】

养血补虚,填补壮骨。

【主治与应用】

气血不足证。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体虚气弱以及产妇。

【方解】

本膳中三七甘温微苦,是传统的活血止痛药,多用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血分病证,民间则认为其有补益功能,能强壮筋骨。现代研究发现其中所含皂苷与人参相似,本膳即取其补益功能。白芍酸甘微寒,能养血柔肝,舒缓筋脉。两味合用,一强骨,一柔筋,可使筋骨强健。鸡肉可温中益气,合之辅料,能温补散寒,调畅气血。对气血不足而筋骨痿软者,有补益作用。

【使用注意】

因三七有活血化瘀作用,故孕妇慎用。本膳性偏温,阴虚火旺,虚热口干者忌用。
6.牛骨膏

【来源】

《济众新编》

【组成】

黄犍牛骨(带骨髓者)500~1000克,怀牛膝20克。

【制法用法】

大锅中加足水,放入牛骨、牛膝熬煮,煮沸后加黄酒150ml,煎至水耗至半,过滤,去牛骨、牛膝不用,放入容器中,待其凝固。凝后去除表面浮油,只取清汤。然后上火熬化,煮沸后用小火煮30分钟,入姜、葱、精盐少许。随量饮用。或佐餐饮用。

【功效】

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益髓填精。

【主治与应用】

肝肾不足证。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或用于筋骨损伤者的辅助治疗。

【方解】

本膳中以带髓牛骨为主料,据《食物本草》记载,牛骨髓“味甘温,主安五脏,平三焦,温骨髓,补中,续绝伤,益气”,本膳用之,亦是以骨补骨、以髓填髓之意。辅以牛膝,入肝、肾二经,有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之功,又善下行,长于治疗下半身的腰膝、筋骨酸痛,是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的要药。两味熬制成浓膏,有强壮精力的功效。体力劳动者常服,可增强体力。可用作体力劳动者的饮料,既可解渴,又能强壮筋骨。
7.肉桂老鸽汤

【来源】

《天柱药膳方》

【组成】

肉桂3克,老鸽1只。

【制法用法】

将鸽子去毛及内脏,与肉桂一起加入清水,置大汤碗内,加盖,隔水炖熟,去肉桂滓,饮汤,食鸽肉,隔日1次。

【功效】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主治与应用】

肝肾不足证。适用于脑力劳动者因肝肾不足所致的少气、乏力等。

【方解】

本膳中以鸽肉为主料,味甘咸,性平,有补肝肾,补精血的作用,《食物本草》谓其“无毒,调精益气,解一切药毒,食之益人”,临床治疗可用于体虚、消渴、妇人血虚闭经;由于其脂肪少,味鲜美,故多用于食补。肉桂温肾化气,有化精气为气力的作用。两者合用,可加强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功能。除了用于增进体力外,还可用于性欲低下、男子少精、死精等症。

【使用注意】

古书记载,鸽肉能消解药力,故生病治疗用药期间不宜服食。不宜与猪肉同食。

第三节 妇科病证的食疗

一、月经不调食疗方

月经的周期、经量、血色、血质出现异常,称为月经不调。经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并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或后期;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延后,达到7天以上,并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而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或持续时间延长或缩短者,为月经过多或过少。月经色、质异常与经期经量异常常同时发生。
(一)病因病机
月经不调的形成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外感寒、湿等六淫之邪,或郁、怒、忧、思等七情内伤,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职,冲任二脉损伤而成。
(二)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应结合月经的色、质,有无腹痛,以及伴随症状和舌脉辨其虚实。一般经色淡,质清稀,小腹无疼痛者属虚。肾虚者大多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血虚者大多伴头晕眼花,心悸等症。突见经量减少、经色紫黯、有块,或质黏如痰,小腹疼痛或满闷不适者属实。血瘀者伴见块下痛减,舌质紫黯;痰湿者多见形体肥胖,带多黏稠。临证时应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三)辨证与食疗
月经期易损耗血液,宜多食含铁量高和具补气养血功效的食物,如蛋黄、豆类、动物肝、油菜、芹菜、鸡、鱼、肉、虾、大枣、小米、芝麻、龙眼等。虚寒者宜温补,宜多食龙眼、大枣、羊肉等;虚热者宜清补,宜多食甲鱼、乌龟、瘦肉等。实热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好,忌食用滋腻、温热动火之物,如猪蹄、大蒜、辣椒、羊肉等,可多食胡萝卜、番茄、青菜、百合等富含糖类和维生素的食物。
适当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可多食白菜、油菜、茭白、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可多食菜花、芝麻、蛋黄、葵花子、花生、豆油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缓解经期腹痛及肌肉痉挛。深绿叶蔬菜、辣椒、牛肝、核桃、柠檬、橙等都富含维生素B 6,有助于减轻忧郁及焦虑情绪。牛奶、酸奶都含有丰富的钙质,有助于减轻经期不适。
月经期应吃新鲜、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生冷、难以消化的食物。因生冷食物一则有碍消化,二则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经血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出现痛经、闭经等。同时应注意勿过食辛辣、香燥、伤津的食物,也不宜抽烟、喝酒,以免刺激血管扩张,引起月经先期和经量过多。
1.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1)气虚 【证候】

月经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或经期延长,经色淡、质稀,小腹空坠,伴神疲体倦、食少便溏,舌淡胖,脉细弱。

【证机概要】

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脾胃虚弱、营养不足,以至气无力行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或气血生化乏源,冲任亏虚而见相关证候。

【食疗方法】

补气,摄血,调经。

【推荐食材】

黄芪、人参、鸡肉、大枣、猪瘦肉、茯苓、粳米、小米等。

【推荐食疗方】

1)参芪大枣瘦肉煲(《天柱食疗方》):党参、黄芪各20克,大枣3克,猪瘦肉100克。上述诸物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煲汤。喝汤吃物。每天1次。
2)参芪煲乌鸡(《天柱食疗方》):乌骨鸡1只,黄芪20克,党参、茯苓各15克,调料少许。先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等,洗净。将黄芪、党参、茯苓分别洗净,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再放入砂锅中,用旺火煮沸,然后用小火煮至鸡肉熟烂,用调料调味即成。喝汤吃物。
3)黄芪大枣粥:黄芪、党参各30克,大枣10枚,茯苓30克。将黄芪、党参、茯苓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煎取汁。用该汁与大枣、粳米共煮成粥。作餐食用。
4)鸡汁粥(《本草纲目》):母鸡1只,粳米50克。将母鸡用白水煮烂取汁,去油。按常法煮米作粥,临熟时入鸡汁调匀。作餐食用。

(2)血热 【证候】

月经提前,或经量较多,或经期延长,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面红口干、心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证机概要】

多因外感温热之邪,或其他邪气化热;或情志过极,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等致火热内炽,迫及血分,导致经血妄行,而生病症。

【食疗方法】

清热,凉血,调经。

【推荐食材】

木耳、生地黄、鲜藕节、鲜芹菜、荸荠、茜草根、鲜茅根、红糖、冰糖。

【推荐食疗方】

1)生地藕节饮(《天柱食疗方》)生地黄50克,鲜藕节100克,冰糖20克。将生地黄、鲜藕节分别洗净,共入锅内,加适量水煎取汁,加入冰糖溶化即可。代茶饮。
2)芹菜炒茜草根(《天柱食疗方》):鲜芹菜30克,茜草根10克,食油、调料各少许。将芹菜、茜草根洗净,按个人口味炒熟。佐餐食用。
3)荸荠茅根汁(《天柱食疗方》):荸荠、鲜茅根各500克,荸荠去皮,洗净,榨取汁;鲜茅根洗净,榨取汁。将荸荠汁与茅根汁混合放入碗内,用小火隔水炖5分钟即可。随量饮用。
2.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先后无定期

(1)血虚 【证候】

经期延后或月经量少,经色淡红,无血块,小腹绵绵作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少寐,舌淡红,脉细弱。

【证机概要】

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等所致。

【食疗方法】

补血养血,调经固冲。

【推荐食材】

龙眼、莲子、大枣、粳米、黄芪、当归、阿胶、鸡血藤、鸡肉、猪瘦肉、木耳、黑豆。

【推荐食疗方】

1)芪归大枣粥(《天柱食疗方》):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5枚,粳米60克。将大枣洗净,去核,与黄芪、当归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煎取汁,入粳米熬粥。于经前每日1次温服,连服10日。
2)木耳大枣炖母鸡(《天柱食疗方》):母鸡1只,木耳30克,大枣10枚,调料少许。将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与木耳、大枣共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用小火炖至熟烂,加入调料调味即可。吃鸡肉喝汤。

(2)肾虚 【证候】

月经延后或月经量少,或月经周期先后不定,经色淡黯、质薄,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黯苔薄,脉细尺弱。

【证机概要】

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而至;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血海亏虚,遂致月经量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舌淡,脉沉为其特征。

【食疗方法】

温肾调经。

【推荐食材】

枸杞子、核桃肉、栗子仁、粳米、当归、生姜、羊肉。

【推荐食疗方】

1)核桃板栗粥(《中医食疗学》):枸杞子30克,核桃肉、栗子仁、粳米各100克。将上述诸物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早、晚作餐食用。
2)杞子当归羊肉羹(《天柱食疗方》):枸杞子、当归各25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调料少许。将羊肉、生姜洗净,切成块,余料用洁净纱布包好,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煮至羊肉熟烂,加入调料调味即成。吃肉喝汤。于月经前每日1次,连服7日。

(3)血寒 【证候】

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证机概要】

多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脉络而致血行不畅,瘀血阻络,故见月经色黯有血块,但冷痛多于刺痛,有别于血瘀。

【食疗方法】

温经散寒,调经止痛。

【推荐食材】

羊肉、豆豉、生姜、肉桂粉、红糖、红茶汁、艾叶、鸡蛋、鳙鱼头、川芎、白芷。

【推荐食疗方】

1)豆豉生姜炖羊肉(《天柱食疗方》):羊肉100克,豆豉500克,生姜15克,食盐少许。将羊肉洗净,切块,与豆豉、生姜共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熟烂,加盐调味即可。于月经前10天开始,每日1剂,连用5剂。
2)肉桂红茶(《天柱食疗方》):肉桂粉1.5克,红糖15克,红茶汁200ml。将肉桂粉和红糖加入红茶汁中,搅匀即可。代茶频饮,当日饮完。
3)艾姜煮鸡蛋(《天柱食疗方》):艾叶10克,生姜15克,鸡蛋2个。将上述诸物共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至蛋熟后剥壳取蛋,再放入汤汁中煮片刻,入味后即可。喝汤吃蛋。
4)芎芷鱼头汤(《天柱食疗方》):鳙鱼头1个(约500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生姜10克,食盐适量。将鳙鱼头去鳃,洗净。川芎、白芷用洁净纱布包好,与鱼头共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旺火煮沸后,再放生姜、盐,改用小火炖至鱼头熟烂,除去纱布包即成。吃鱼喝汤,于月经前隔日服1剂。

二、痛经食疗方

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小腹疼痛或其他不适,每随月经周期而发者称为痛经。一般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生殖器肿瘤等。
(一)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二)辨证要点
①辨时间:经前、经期痛者。多为实证。②辨部位:少腹疼痛,病位多在肝;痛在小腹正中,多属胞宫血瘀;痛及腰背,病位多在肾。③辨性质:隐痛、坠痛、喜揉喜按属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属实;灼痛得热反剧属热,冷痛得热减轻属寒。
(三)辨证与食疗
均衡饮食。痛经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宜过饱,不宜吃太咸或过甜的食物,可食用补血活血的食物,如大枣、藕、水耳、豆腐皮、高粱、羊肉、苹果等。月经期应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因便秘可以引起盆腔和下半身充血,从而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尽可能多吃些蜂蜜以及香蕉、芹菜、番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润肠通便。
月经期间避免食用酒、咖啡、浓茶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生冷,包括冷饮、生拌菜、田螺、蚌肉等,因生冷食物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宜食温性食物,如红糖、大枣、鸡蛋、韭菜等。
1.气滞血瘀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或弦涩。

【证机概要】

肝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源,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故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肝血瘀滞,瘀血停滞,积于血海,阻碍经血下行,经血不畅则致痛经。

【食疗方法】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推荐食材】

三七、木耳、乳鸽、延胡索、益母草、鸡蛋、金橘、山楂、佛手、陈皮、粳米、月季花、川芎、凌霄花、桃仁、核桃肉、鲜香橼等。

【推荐食疗方】 (1)三七炖乳鸽(《天柱食疗方》):

三七15克,木耳30克,乳鸽2只,红糖适量。将乳鸽宰杀后去毛及内脏等,洗净,与三七、木耳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小火炖至鸽肉酥烂,加入红糖调味即可,喝汤吃物。

(2)牡丹花粥(《宫廷颐养与食疗粥谱》引《粥谱》):

牡丹花(阴干者)6克(鲜品可用10~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先以米煮粥,一二沸后,加入牡丹花再煮,粥熟后入白糖调匀即可。

(3)佛手元胡山楂汤(《食疗药膳》):

佛手、元胡各6克,山楂10克。共入锅中,水煎取汁。连服3~5天。

(4)茉莉花粥(《天柱食疗方》):

茉莉花干品或鲜品60克,粳米50克,加水如常法煮粥。加适量白糖趁热服,每日1次。

(5)双桃香橼饮(《天柱食疗方》):

桃仁10克,核桃肉10个,鲜香橼1只,冰糖适量。将香橼切成片状,与桃仁、核桃肉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取汁,加冰糖调味。每日2次,连服5日。
2.寒湿凝滞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痛剧如绞,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夹有瘀块,畏寒,手足欠温,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证机概要】

居处环境潮湿、阴冷,以致寒湿之气侵袭,或因寒气下结,湿气不能顺畅排泄,遇寒湿环境加重,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手足欠温,有别于血瘀症候。

【食疗方法】

散寒除湿,温经止痛。

【推荐食材】

艾叶、薏苡仁、大枣、红糖、当归、花椒、生姜、羊肉、山楂肉、桂皮等。

【推荐食疗方】 (1)姜艾苡仁粥(《天柱食疗方》):

炮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先将炮姜、艾叶加适量水煎取汁,然后加入洗净的薏苡仁,用旺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每日2次,温热食用。

(2)干姜艾叶大枣汤(《中医食疗学》):

干姜、红糖各20克,艾叶10克,大枣10枚。将干姜洗净,切成片。与艾叶、大枣、红糖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每日2次,温热食用。

(3)艾糖饮(《天柱食疗方》):

艾叶20克,红糖15克。将艾叶、红糖共入锅中,加水略煎煮。代茶饮。

(4)当归椒姜炖羊肉(《天柱食疗方》):

当归15克,花椒3克,生姜5克,羊肉250克。将羊肉、生姜切成块,与当归共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沸,然后用小火炖至羊肉半熟时加入花椒,再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吃肉喝汤。

(5)山楂桂皮红糖汤(《天柱食疗方》):

山楂肉15克,桂皮5克,红糖30克。将山楂肉、桂皮放入砂锅内,加清水煎取汁,加入红糖,调匀即可。代茶频饮。
3.气血亏虚

【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有空坠感,喜揉按,月经量稀少、色淡,面色不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

多因体虚脾胃素弱,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气血虚弱,精血不足,经期血海溢泻,势必更虚,冲任失养,虚滞作痛。

【食疗方法】

益气补血,调经止痛。

【推荐食材】

党参、当归、羊肉、生姜、黄芪、阿胶、鸡肉、熟地黄、川芎、鸡蛋、白芍、鲫鱼、鲜韭菜、红糖。

【推荐食疗方】

(1)党参当归羊肉汤(《天柱食疗方》):党参30克,当归15克,羊肉500克,生姜5片,食盐少许。将上述诸物一同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水,炖至羊肉熟烂,加食盐调味。吃肉喝汤。
(2)黄芪阿胶鸡肉汤(《天柱食疗方》):黄芪25克,阿胶15克,鸡肉250克,生姜5片,食盐少许。将鸡肉切块,与黄芪、生姜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旺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炖至鸡肉熟烂,加入阿胶,搅匀使其溶化,用盐调味即成,吃肉喝汤。
(3)芪地煮鸡蛋(《天柱食疗方》)黄芪、熟地黄各30克,川芎6克,鸡蛋2个。将上述诸物一同放入砂锅中,同煮至蛋熟。吃蛋喝汤。
4.湿热瘀结

【证候】

经前或经期腹痛,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经色深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涎,素常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

素有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稽留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发为痛经。

【食疗方法】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推荐食材】

赤小豆、桃仁、红糖、益母草、苦瓜、车前草、粳米、丝瓜。

【推荐食疗方】 (1)赤小豆桃仁羹(《天柱食疗方》):

赤小豆100克,桃仁25克,红糖30克。将桃仁、赤小豆洗净,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小火煮至赤小豆、桃仁熟烂,加入红糖,待糖溶化即成。经前7天开始至经行,代茶饮用。

(2)益母草苦瓜泥(《天柱食疗方》):

益母草嫩苗200克,苦瓜250克,白糖适量。将苦瓜、益母草嫩苗分别洗净,剁成细末,捣烂如泥糊状,放入碗中,拌入白糖。佐餐食用。

三、带下病食疗方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带下病与生殖系统炎症、肿瘤、内分泌疾病等有关。
(一)病因病机
带下过多的主要病因是湿邪,湿邪有内生与外感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逢经期、产后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引起带下病。内湿的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譬如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等。总之,“夫带下俱是湿症”(《傅青主女科》)。脾肾功能失常是发病的内在条件;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过多的基本病机。临床常见分型有脾虚湿困、肾阳虚、湿热下注等。
(二)辨证要点
带下病辨证主要根据带下的量、色、质、味及伴随症状、舌脉辨其寒热虚实。如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无臭味,绵绵不断者,多属脾虚湿困;带下量多,色质清稀如水,无臭味,有冷感者,属肾阳虚;带下量多或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者,为阴虚夹湿;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脓性黏稠,有臭气,或如泡沫状,或豆渣状,为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稠,恶臭难闻,属湿毒热结重证。带下量少伴有阴道干涩或性交痛等症状者,多为肝肾亏损。临证时尚需结合全身症状及病史等全面分析,综合辨证。
(三)辨证与食疗
白带多、身体虚弱者应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宜食补脾固肾、止带的食物,如莲子、山药、芡实、核桃仁、栗子、榛子、粳米等。忌食生冷、瓜果等,否则会使脏腑功能更虚弱而加重带下的症状。
体形虚胖、痰湿重者应忌食滋腻厚味难消化的食物,如龟肉、鳖肉、海参等,否则会使湿热更甚。宜食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葵、马齿苋、冬瓜、黄豆芽、蕹菜、薏苡仁等。
1.脾虚湿盛

【证候】

白带色白或淡,质黏稠,无臭,绵绵不断,神疲乏力,纳少便溏,面色㿠白或萎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虚缓。

【证机概要】

素体脾虚或伤食损脾,或痰湿阻脾。脾虚生湿,带脉失约而致湿浊下注,带下异常。

【食疗方法】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推荐食材】

莲子、山药、薏苡仁、炒白扁豆、山药、粳米、鲫鱼、银杏、猪肚、枸杞子、黄豆。

【推荐食疗方】

(1)莲子苡仁山药汤(《天柱食疗方》)莲子(去心)、薏苡仁、山药各30克,分别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用小火煮熟。佐餐食用。
(2)扁豆山药粥(《天柱食疗方》)炒白扁豆15克,山药30克,粳米60克。将上述诸物加适量水同煮成粥。佐餐食用。
(3)苡仁鲫鱼汤(《民间食疗方》):鲫鱼1条,炒薏苡仁30g,生姜4片,调料少许。将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与炒薏苡仁、姜片共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约2小时,加入调料调味即可。吃鱼喝汤。
(4)银杏苡仁猪肚汤(《民间食疗方》):银杏10个,炒薏苡仁30克,猪肚1只,调料少许。将银杏去壳,猪肚洗净。把银杏、炒薏苡仁、猪肚共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旺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3小时,加入调料调味即可。吃物喝汤。
(5)莲子枸杞汤(《民间食疗方》):莲子(去心)、枸杞子各30克。将莲子、枸杞子共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熟。随时食用。
2.肾阳虚

【证候】

白带量多、质稀清冷,终日淋漓,质稀薄,腰酸腹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证机概要】

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多产,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失健运,寒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以致带下。

【食疗方法】

温肾止带。

【推荐食材】

芡实、核桃肉、大枣、粳米、韭菜、羊肝、银杏、虾米、乌骨鸡。

【推荐食疗方】 (1)芡实粥(《民间食疗方》):

芡实30克,核桃肉15克,大枣5枚,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芡实、核桃肉、大枣、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加入白糖调匀即可。作餐食用。

(2)韭菜炒羊肝(《民间食疗方》):

韭菜150克,羊肝200克,食油适量,调料少许。将韭菜洗净、切段,羊肝洗净、切片,按常法炒熟,加调料调味即可,佐餐食用。

(3)银杏虾米乌鸡粥(《民间食疗方》):

银杏6克,虾米15克,粳米50克,乌骨鸡1只。将乌骨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等,洗净。把银杏、虾米纳入鸡腹内,加适量水,用小火煮至八成熟,加入粳米共煮成粥。食肉喝粥。
3.湿热下注

【证候】

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浑浊如豆腐渣,质黏腻、气秽,外阴瘙痒或灼热疼痛,或小腹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

脾虚生湿,湿气下注下焦,导致带下淋漓不断,色黄或赤白相兼,黏稠腥臭。

【食疗方法】

清热利湿止带。

【推荐食材】

芹菜、马鞭草、猪肚、马齿苋、银杏仁、鸡蛋清、鸡冠花、藕汁、茯苓、车前草、粳米、鱼腥草。

【推荐食疗方】 (1)马鞭草猪肚汤(《民间单验方》):

马鞭草30克,猪肚1只。将马鞭草与猪肚分别洗净。加适量水煮至肚熟即可。食猪肚喝汤。

(2)马齿苋银杏蒸蛋清(《民间方》):

鲜马齿苋250克,银杏仁7枚,鸡蛋清2个。将马齿苋和银杏捣烂,加入蛋清调匀,蒸熟。每日2次,连服7日。

(3)鸡冠花藕汁饮(《民间单验方》):

鸡冠花15克,藕汁15ml,白糖适量。将鸡冠花煎成浓汁,倒入炖盅中,加入藕汁、白糖,隔水炖至糖溶化。每日2次,温热服。

四、不孕症食疗方

不孕症是指夫妻性生活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1年以上而未能受孕者。未避孕而未受孕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曾有过孕育或流产史,未避孕而1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
(一)病因病机
不孕的发病原因,女性因素主要以排卵障碍,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为主。
(二)辨证要点
女性不孕,主要基于月经病进行辨证。以月经的期、量、色、质、气味等变化为辨证的特点与依据。
(三)辨证与食疗
宜多食益气、补肾、生精的食物,如核桃、虾、鹌鹑、山药、鱼、甲鱼等。忌辛辣刺激、生冷肥腻的食物。有报道称,过多食用胡萝卜有可能抑制卵巢排卵功能,引起闭经。
1.肾阳虚衰

【证候】

婚久不孕,经期延后或经闭,神倦乏力,小腹冷感,或子宫发育不良,性欲减退,腰酸膝软,夜尿多,小便清长,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细或沉迟,尺脉弱。

【证机概要】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温煦,或伤肾中真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寒湿滞于冲任,湿壅胞脉,不能摄精成孕。

【食疗方法】

补肾益阳,温通胞脉。

【推荐食材】

阿胶粉、蛤蚧粉、鹌鹑蛋、羊肉、生姜、大枣、大米、当归、枸杞子、甲鱼、五味子、覆盆子、菟丝子、黑豆、鲜紫河车、韭菜等。

【推荐食疗方】 (1)阿胶蛤蚧鹌鹑蛋(《天柱食疗方》):

阿胶粉9克,蛤蚧粉3克,鹌鹑蛋10个,调料少许。将鹌鹑蛋敲入碗内,打匀,加入阿胶粉、蛤蚧粉,调料调匀,上笼蒸15~20分钟即可。佐餐食用。

(2)羊肉大枣粥(《天柱食疗方》):

羊肉250克,生姜20克,大枣9枚,大米100克,红糖50克。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至八成熟,放入生姜、大枣、大米共煮至肉熟粥稠,调入红糖即可。作餐食用。

(3)鹿角枸杞鸡(《天柱食疗方》):

鹿角胶、当归各20克,枸杞子15克,肉桂3克,生姜9克,嫩母鸡1只,调料适量。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等,洗净,把当归、鹿角胶、枸杞子、肉桂、生姜纳入鸡腹中,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熟后加入调料即可。佐餐食用。

(4)菟丝子黑豆粥(《天柱食疗方》):

菟丝子20克,黑豆、红糖各30克,粳米60克。将菟丝子加适量水煎取汁,用该汁与黑豆、粳米共煮成粥,加红糖调食。作餐食用。
2.肝气郁结

【证候】

婚久不孕,月经先后无定期,量时多时少,行而不畅,经前腹痛、乳房胀痛,胸胁不舒,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舌质正常或暗红,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气不和,冲任不能相资,以致不能摄精成孕。

【食疗方法】

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推荐食材】

冬瓜子、莱菔子、粳米、陈皮、香附、当归、远志、甜酒、鲜芹菜、鲜藕、茉莉花等。

【推荐食疗方】 (1)二子粥(《天柱食疗方》):

冬瓜子30克,莱菔子10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将冬瓜子和莱菔子加适量水煎取汁,用该汁与粳米一同煮粥,粥成调入红糖即可。经前作餐食用。

(2)芹菜炒鲜藕(《天柱食疗方》):

鲜芹菜、鲜藕各120克,食油、食盐各适量。将芹菜洗净,切成段,藕洗净,去皮,切成片,按常法炒熟即成。每日1次。
3.瘀滞胞宫

【证候】

婚久不孕,形体肥胖,经行延后不畅、量少或多、色紫黑、夹有血块,甚或闭经,带下量多、质黏稠,头晕心悸,胸闷胀满,纳呆泛恶,舌紫黯、苔白腻,脉滑或弦涩。

【证机概要】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涉水感寒,或不禁房事,邪与血结,瘀阻胞脉,以致不能摄精成孕。

【食疗方法】

理气化痰,行瘀通络。

【推荐食材】

鸡蛋、红花、乌贼肉、猪瘦肉、大米、菠菜、玉米油、山楂肉、莱菔子、肉桂、红糖。

【推荐食疗方】 (1)红花鸡蛋(《天柱食疗方》):

鸡蛋1个,红花1.5克。将鸡蛋打1个小孔,放入红花搅匀,蒸熟。月经来潮后1天食用,每天1次,连吃9天。持续食用3~4个月经周期。

(2)乌贼肉丝粥(《天柱食疗方》):

乌贼肉120克,猪瘦肉、大米各100克,调料适量。将乌贼肉洗净,入沸水中焯过,捞出沥干水分后切成丝。猪瘦肉洗净,切成丝。把乌贼、猪肉与大米共入锅中煮粥,至八成熟时加入调料,再煮至粥熟。作餐食用。

(3)玉米油炒菠菜(《民间验方》):

菠菜500克,玉米油、调料各适量。将菠菜洗净,用沸水烫软,捞出,切段,入热油锅中翻炒,加入调料调味即成。佐餐食用。

(4)山楂肉桂红糖汤(《民间验方》):

山楂肉10克,肉桂6克,红糖30克。将山楂肉、肉桂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数沸后加入红糖。分次喝汤。

五、产后恶露不绝食疗方

产后恶露持续2周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为“恶露不绝”。本病为现代医学子宫复旧不全的典型症状,胎盘、胎膜残留所致的晚期产后出血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冲任不同、气血运行失常所致。
(二)辨证要点
恶露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无臭气,伴有神疲乏力,短气懒言,面色㿠白,小腹空坠,乳房松软,乳汁少而稀,舌淡少苔,脉细弱,多属气虚不摄;恶露量少,色紫黯,有血块,伴有小腹痛而拒按,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多属血瘀内阻;恶露或多或少,色紫红,质黏稠,或臭秽,面色潮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属阴虚血热;如伴有胸胁、小腹胀痛,心烦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属肝郁化热;如腹痛拒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洪数,属湿热蕴结。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素体情况、月经史、孕产史、分娩方式及过程、产后情绪、休息环境与哺乳等情况,因这些亦是辨证的重要依据。如素体弱,分娩前后操劳过度,多致脾气虚;产后感寒或七情气郁,为气血瘀滞。
(三)辨证与食疗
忌食寒凉食物,因寒凉可加重瘀血内停。宜食用富含维生素E、有利于子宫收缩功能恢复的食物,如植物油、鹅蛋黄、葵花子、核桃、油豆腐和赤小豆等。气血虚弱者,可食用大枣、山药等;不宜多食清热之品,如百合、生地黄等,以防寒凝血脉,耗气伤血。瘀热者宜食用清热化瘀的食物,如山楂、藕、西瓜、梨等;不宜过食补益之品,如人参、黄芪、大枣、龙眼肉等,以防助邪生热。
1.气虚

【证候】

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淡质稀,无臭,伴小腹空坠、神疲气短、面色㿠白,舌淡,脉缓弱。

【证机概要】

素体虚弱,产时气随血耗,其气益虚,或产后操劳过早,损伤脾气,中气虚陷,冲任失固,血失统摄,以致恶露日久不止。

【食疗方法】

补气摄血。

【推荐食材】

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粳米、白参、莲子、山药、大枣、猪瘦肉、淡菜、海参等。

【推荐食疗方】

(1)参芪粥(《天柱食疗方》)党参10克,白术、黄芪各15克,粳米60克。将党参、白术、黄芪煎取汁,用该汁与粳米煮成粥。作餐食用。
(2)黄芪当归粥(《天柱食疗方》)黄芪50克,当归20克,粳米100克。将黄芪、当归煎取汁,用该汁与粳米煮成粥。作餐食用。
(3)白参莲子粥(《天柱食疗方》)白参3克,莲子、糯米各50克,大枣10枚。将白参研成极细末,备用。把莲子、大枣、糯米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共煮粥,粥快成时调入白参细末,拌匀即可。作餐食用。
(4)参枣猪肉汤(《天柱食疗方》)白参3克,山药50克,大枣20克,猪瘦肉250克,调料少许。将猪肉洗净,切成块,与白参、山药、大枣共入砂锅内,加水炖至肉熟烂,加入调料调味即成。佐餐食用。
2.血热

【证候】

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深红,质黏稠,或有臭秽气,伴口干咽燥、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

产妇素体阴虚,因产亡血伤津,营阴更亏,阴虚则内热,或产后过食辛辣温燥之品,或肝气郁滞,久而化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而致恶露不绝。

【食疗方法】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推荐食材】

生地黄、木耳、芹菜、苦瓜、赤小豆、鲜荸荠、旱莲草、白茅根、猪瘦肉。

【推荐食疗方】 (1)生地木耳汤(《天柱食疗方》):

生地黄15克,木耳20克,调料少许。木耳先用冷水浸泡,备用。生地黄煎取汁,再放入木耳煮至熟烂,加入调料调味。喝汤吃木耳。

(2)芹菜拌苦瓜(《天柱食疗方》):

芹菜、苦瓜各250克,调料少许。将芹菜洗净、切成段。苦瓜洗净、切成片,把二物同入沸水中焯过,捞出沥水,加调料凉拌即可。随意食用。

(3)赤小豆荸荠羹(《天柱食疗方》):

赤小豆50克,鲜荸荠100克,白糖20克。将荸荠切成小丁,备用。赤小豆加水煨至酥烂,待汤汁稠浓时,加入切好的荸荠丁及白糖,搅匀即成。早、晚分食。
3.血瘀

【证候】

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时多时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证机概要】

产后胞宫、胞脉空虚,寒邪乘虚而入,血为寒凝,结而成瘀,或七情内伤,气滞血瘀,瘀阻冲任,新血难安,以致恶露淋漓不绝。

【食疗方法】

活血祛瘀。

【推荐食材】

红糖、茶叶、黄酒、山楂、木耳、益母草、当归、川芎、三七。

【推荐食疗方】 (1)黄酒糖茶(《天柱食疗方》):

红糖50克,茶叶5克,黄酒50ml。将红糖、茶叶加适量水煎汤。去茶叶后加入黄酒。代茶频饮。

(2)山楂木耳汤(《天柱食疗方》):

山楂30克,木耳15克。将山楂、木耳同放砂锅内,加适量水煮至木耳熟。喝汤吃木耳。

(3)山楂益母膏(《天柱食疗方》):

益母草、山楂各60克,红糖100克。将山楂去核,切片,与益母草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成浓汁,去渣,加入红糖收膏即可。每日2次,每次10ml。

(4)益母当归川芎汤(《天柱食疗方》):

益母草30克,当归、川芎各10克,红糖30克。将益母草、当归、川芎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煎取汁,再加入红糖煮沸。每日2次,连服5日。

六、产后缺乳食疗方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多发生在产后2~3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脾胃虚弱、产后出血过多、产后情志抑郁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一)病因病机
乳汁为气血所化,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若素体脾胃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伤气伤血,或产后汗出过多,伤阴耗津,致使乳汁生化之源不足;或情志所伤,肝郁气滞,乳络不通,乳汁运行受阻;或素体肥胖,或产后膏粱厚味,痰浊内生,阻滞乳络而致乳汁不行。
(二)辨证要点
乳房松软不胀,或乳脉细少,多由气血虚弱、冲任不足所致;乳房胀满而痛,乳脉胀硕,为肝气郁结之实证;躯体肥胖,乳房丰满而松软,乳汁少,为痰浊阻滞。
(三)辨证与食疗
缺乳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食用营养丰富、补气补血、易消化和能催乳的食物,如鸡肉、猪蹄、鲫鱼、鲤鱼、蘑菇、无花果、鹌鹑、鸡蛋、瘦肉、丝瓜、冬瓜等;汤水一定要充足,以保证产妇对水分的需要,可多喝肉汤、骨头汤及各种粥类;属于肝郁气滞者,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导致乳腺分泌不畅,则应进行劝慰,使其精神稳定、情绪开朗,并食疏肝理气的食物,如柚、橙、玫瑰花、茉莉花、陈皮等;不宜食寒凉或辛辣食物,如黄瓜、生茄子、花椒等;禁食有回乳作用的食物,如麦芽糖、麦芽、麦乳精等;乳汁排出不畅引起乳汁不足者,宜先通乳,后予以催乳。
1.气血虚弱

【证候】

产后乳汁清稀量少,乳房柔软无胀感,神疲纳少,面色无华,或有心悸、头晕,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机概要】

素体气血虚弱,复因产时失血耗气,气血亏虚;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以致气血虚弱无以化乳。

【食疗方法】

补血,益气,通乳。

【推荐食材】

猪蹄、当归、川芎、通草、鲫鱼、黄芪、母鸡、莴苣子、甘草、小米。

【推荐食疗方】 (1)猪蹄通草汤(《经验方》):

猪蹄2只,炮甲珠15克,通草15克。将猪蹄洗净,与炮甲珠、通草共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炖至猪蹄熟烂。喝汤吃肉,佐餐食用。

(2)鲫鱼通草粥(《经验方》):

鲫鱼1条,通草10克,炮甲珠10克,粳米100g,调料少许。将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切成小块,通草、炮甲珠与鲫鱼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浓汤,去渣,再加粳米一同煮成粥,放入调料调味即成。早、晚空腹食用。

(3)黄芪通草鸡(《经验方》):

炙黄芪40克,通草9克,母鸡1只,调料少许。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等,洗净,切成块,与黄芪、通草共入锅中,隔水蒸3小时,加入调料调味即可。空腹食,分3天吃完。
2.肝郁气滞

【证候】

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房结块,乳房硬痛,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情志抑郁,舌质正常或暗红、苔薄,脉弦。

【证机概要】

素性抑郁,或产后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失调,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而缺乳。

【食疗方法】

疏肝,解郁,通乳。

【推荐食材】

猪肝、金针菜、通草、橘皮、橘络、丝瓜络、胡萝卜、胡荽、鲫鱼、海带、豆浆。

【推荐食疗方】 (1)通草猪肝煲(《经验方》):

猪肝500克,金针菜50克,通草30克。将上述诸物分别洗净,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煲汤。佐餐服食。

(2)橘皮橘络饮(《经验方》):

橘皮10克,橘络5克,丝瓜络15克,白糖20克。将橘皮、橘络、丝瓜络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煎取汁,调入白糖即成。早、晚分服。

(3)胡萝卜鲫鱼汤(《经验方》):

胡萝卜、胡荽各50克,鲫鱼1条,食油、调料各少许。将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用食油煎至皮黄。再加水煮成乳白色,加入胡荽和胡萝卜,煮熟后用调料调味,佐餐服食。

第四节 儿科病证的食疗方

一、积滞食疗方

积滞是指以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胃肠病证,各个年龄均可发病,以婴幼儿为多见。现代医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以此为主要表现者,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食疗。
(一)病因病机
乳食内积,伤及脾胃,或先天脾虚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均可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而成积滞。其基本病机为食积气滞,病位在脾胃。若积久不消,可进一步发展为疳证。
(二)辨证要点
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初期表现多为实证,积滞日久则虚实夹杂,脾胃虚弱者病初即表现为虚实夹杂的情况。
若素体阳盛,发病见口气臭秽,呕吐酸腐,面赤唇红,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臭秽,手足胸腹灼热,舌红苔黄厚腻,此系热证。若素体阳虚,贪食生冷,或过用寒凉药物,致脘腹胀满,喜温喜按,面白唇淡,四肢欠温,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此系寒证。
(三)辨证与食疗
本病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总体食疗原则。实证主要治以消食导滞,如遇积滞化热,则佐以清解积热;如遇偏寒者,则佐以温阳助运;积滞较重,或者积热结聚者,治以通腑泄热;虚实夹杂者,治以消补兼施。
1.乳食内积

【证候】

不思乳食,嗳腐吞酸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夜寐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证机概要】

乳食停聚,气机阻滞。

【食疗方法】

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推荐食材】

山楂、麦芽、莱菔子、萝卜、荞麦、胡荽。

【推荐食疗方】 (1)山楂粥(《粥谱》):

山楂10克先煎,去滓,再加水适量,煮粳米50克为粥。温热食用。每日1~2剂。

(2)消食导滞小孩健脾良方(《集验良方》):

山楂500克去核,大麦粉500克炒熟,白高粱米500克炒熟,将三物混合均匀,每服30克,白糖调味,开水调服。每日2次。
2.食积化热

【证候】

不思乳食,口干,脘腹胀满,腹部灼热,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臭秽或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证机概要】

脾胃运化失常,乳食停聚,日久化热。

【食疗方法】

清热导滞,消积和中。

【推荐食材】

莱菔子、白萝卜、余甘子、荸荠、刺梨、鸡内金、山楂。

【推荐食疗方】 (1)玉蜀黍饭(《饮食辨录》):

玉米适量,煮熟。早晚温热服用。

(2)蜜饯山楂(《医钞类编》):

生山楂500克去核,加水适量煎煮至七成熟,水将耗干时加入蜂蜜200克再以小火煎煮熟透,收汁待冷,放入瓶中贮存备用。每次饭前或饭后食用3~5枚,亦可以随意食之。
3.脾虚夹积

【证候】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稀溏酸腥,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

【证机概要】

脾失健运,食积不化。

【食疗方法】

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推荐食材】

薏苡仁、茯苓、陈皮、山楂、山药、麦芽。

【推荐食疗方】 (1)小米怀山药粥(民间验方):

将山药20克(鲜品50克)洗净捣碎或切片,与小米50克同煮,快熟时加入冰糖3克调匀。每日1~2剂,温服。

(2)焦米粥(《粥谱》):

大米50克炒焦,煮粥;或者用饭锅粑,煮粥,代粥食用。每日1~2剂,温服。

二、小儿厌食的食疗

厌食是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临床常见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夏季暑湿当令之时可使症状加重。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1~6岁儿童为多见。现代医学的神经性厌食、厌食症以此为主要表现者,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食疗。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导致,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病机关键为脾胃失健,纳化失和。
(二)辨证要点
本病以脏腑辨证为纲,主要从脾胃进行辨证。需要辨别的是以脾胃运化功能失健为主,还是以脾胃气阴亏虚为主。凡病程短,仅表现纳呆食少,食而乏味,饮食稍多即感腹胀,形体尚无明显变化,舌质正常、舌苔薄腻者,为脾失健运;若病程长,食而不化,大便溏薄,伴有面色少华,乏力多汗,形体偏瘦,舌质淡、苔薄白者,为脾胃气虚;若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者,为脾胃阴虚;厌食伴有嗳气、胁胀、性急者,为肝脾不和。
(三)辨证与食疗
本病总的治疗原则是开胃进食。食疗方剂不可过于峻补,以防损伤脾胃,影响纳化。日常注意饮食调养,纠正患儿的不良饮食习惯,避免过食油腻、甜食。一日三餐应注意食谱丰富,花色多样,引导患儿建立进食的兴趣。
1.脾失健运

【证候】

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证机概要】

脾胃失和,水谷受纳运化失常。

【食疗方法】

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推荐食材】

陈皮、大枣、砂仁、山楂、山药、胡萝卜、大麦。

【推荐食疗方】 (1)橘枣饮(民间验方):

大枣5枚去核、炒焦,与鲜橘皮5克一起放到保温杯里,用沸水冲泡10分钟。温热频服,每日1~2剂。

(2)胡萝卜粥(《本草纲目》):

胡萝卜50克洗净,切成小碎块;粳米30克淘洗干净,加入胡萝卜碎,加水熬煮成粥。每日1~2剂。
2.脾胃气虚

【证候】

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有未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证机概要】

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纳食减少。

【食疗方法】

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推荐食材】

猪肚、山药、大枣、鳜鱼、黄花鱼、红薯、大麦。

【推荐食疗方】 (1)一味薯蓣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山药、白糖少许。将鲜山药100克洗净、去皮,切成薄片,加水用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煮约45分钟,取汁。待汁稍凉,白糖调味。温热代茶饮。每日2剂。

(2)大米荔枝粥(民间验方):

荔枝干果3个,鲜山药30克,莲子5克,大枣5枚,粳米30克,一同放入锅内,添水煮粥。温服,每日2剂。

(3)大麦米粥(《调疾饮食辨》):

大麦30克,粳米30克,泡发,熬粥至大麦熟烂,调入白糖、糖桂花即可。温服,每日2剂。
3.脾胃阴虚

【证候】

不思饮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证机概要】

脾胃阴虚,脏腑失养,运化无力。

【食疗方法】

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推荐食材】

梨、甘蔗、藕、玉竹、小米、豆腐。

【推荐食疗方】 (1)牛乳粥(《济众新编》):

粳米30克煮粥,待米将熟时加入牛乳150ml,调匀,煮至米烂。每日早、晚各1剂,温服。

(2)豆浆粳米粥(民间验方):

大米30克淘洗干净,放入豆浆,共同煮粥,待米熟烂,白糖调味。温热服用,每日2剂。

(3)糖渍柠檬(《本草纲目拾遗》):

鲜柠檬500克,白糖200克。将柠檬去皮、核,切块,放在锅中,将白糖约175克放入锅中,腌渍1天。待柠檬果肉被糖浸透后,用小火加热,将锅中汁液煨熬耗干,停火,待冷却后再拌入剩余的白糖,装瓶备用。每日服用约半个柠檬的量,7天1个疗程。糖渍柠檬,取“酸甘化阴”之意。
4.肝脾不和

【证候】

厌恶进食,嗳气频繁,胸胁痞满,性情急躁,面色少华,神疲肢倦,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证机概要】

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乘脾犯胃。

【食疗方法】

疏肝健脾,理气助运。

【推荐食材】

白萝卜、李子、芹菜、决明子、金橘、黄花菜。

【推荐食疗方】 (1)佛手茶(《本草再新》):

佛手6克,花茶3克,用200毫升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2)佛手柑粥(《宦游日札》):

佛手柑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佛手柑洗净加水500毫升,煎煮3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及冰糖,文火熬粥。每日2次,5天为1疗程。

(3)糖渍金橘(《随息居饮食谱》):

金橘250克,白砂糖250克。将金橘洗净,放入锅中,用勺将每个金橘压扁,去核,撒入白糖腌渍1日,待金橘浸透糖后,再以小火煨熬至汁液耗干,停火待冷。再拌入白砂糖,放盘中风干数日,装瓶备用。可作为零食食用。

三、口疮食疗方

小儿口疮以口颊、舌体、上腭、齿龈等处发生黄白色溃疡为特征,疼痛流涎,或伴有发热、周身不适等。属于现代医学的口炎范畴,包括溃疡性口炎、疱疹性口炎、口角炎等。
小儿口疮的发病与风热乘脾、心脾积热上熏、阴虚火旺上攻口舌有关。本病病变部位在心、脾胃、肾,病机关键是火蕴心脾。风热夹毒上攻或邪热乘于心脾,病情重,病程短,属实证;若阴液耗损,久而肾阴内亏,病情轻,病程长,属虚证。重者阴液大伤,阴液耗损,口疮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总的食疗原则为祛火清疮。实证应以清热泻火为主;虚证治宜滋阴降火。可同时配合使用局部外治法。由于患儿口疮疼痛,进食困难,食疗方应少量频服,食物不能过热,以免加重疼痛。
(一)风热乘脾

【证候】

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多分布于口颊、上腭、口角、齿龈、口唇等处,周围红赤,灼热疼痛,烦躁多啼,拒食,口臭涎多,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发热恶风,或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证机概要】

风热外袭,内乘于脾胃,火热循经上炎。

【食疗方法】

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推荐食材】

薄荷、金银花、西瓜、菊花、淡豆豉、绿茶。

【推荐食疗方】 1.牛蒡子茶(《食疗本草》)

牛蒡子200克,用小火炒至微鼓起,外观成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研成细末。每次服用5g,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2次。

2.薄荷饮(《本草纲目》)

薄荷5克,将菊花5克,白糖25克加水250毫升煎熬至浓,再加切碎的薄荷煎10分钟,每日服2次。

3.糖渍西瓜(《随息居饮食谱》)

西瓜肉2000克,白糖250克。将西瓜瓤去籽,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入白糖拌匀腌渍1天,去汁水,将瓜条再曝晒至干,调入少量白糖,装罐备用。
(二)心火上炎

【证候】

口腔溃疡或糜烂,以舌边尖居多,红肿灼热,疼痛较重,心烦不宁,叫扰啼哭,面赤唇红,口干欲饮,进食困难,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指纹紫滞。

【证机概要】

热蕴心脾,郁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口舌。

【食疗方法】

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推荐食材】

苦瓜、金银花、绿豆、栀子、藕、黄瓜。

【推荐食疗方】 1.西瓜汁(《本草汇言》)

西瓜去籽取瓤榨汁。频服,不拘量。

2.银花柿霜茶(《粥谱》)

银花5克煎汤,取汁后兑入柿霜5克。代茶频服,每日2剂。

3.淡竹叶粥(《养生随笔》)

淡竹叶20克煎汤,去渣,用淡竹叶汤煮大米50克成粥,冰糖调味。微凉服用,每日2剂。
(三)脾胃积热

【证候】

颊内、上腭、唇角、齿龈等处黏膜破损溃烂,色白或黄,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溃疡创面较深,大小不一,有的融合成片,甚则满口糜烂,边缘鲜红,灼热疼痛,拒食,口臭,涎多黏稠,或有发热,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滞。

【证机概要】

脾胃蕴热,郁而化火,火热邪毒上攻口舌。

【食疗方法】

清胃解毒,通腑泻火。

【推荐食材】

西瓜、荸荠、黄豆芽、梨、莼菜、空心菜。

【推荐食疗方】 1.鲜藕白蜜汁(《太平圣惠方》)

鲜藕100克榨汁,调入白蜜20克频服。不拘时。注意:1岁以内幼儿不建议服用含蜂蜜食物。

2.荸荠豆浆(《存存斋医话稿》)

荸荠5个去皮,沸水中烫1分钟。捣茸,纱布绞汁备用。豆浆150ml烧沸,兑入荸荠汁,再沸,离火,白糖调味。日1剂,1次服完。备注:根据患儿年龄调整1次服用量。
(四)虚火上炎

【证候】

口舌溃疡或糜烂,稀散色淡,不甚疼痛,口流清涎,神疲颧红,口干不渴,手足心热,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证机概要】

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虚火上炎。

【食疗方法】

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推荐食材】

百合、枸杞子、小米、豆腐、香椿、番茄。

【推荐食疗方】 1.玉容丹(民间验方)

苹果1000克捣烂、绞汁,熬成膏状,调入蜂蜜混匀即可。每次服用约10~20ml,温开水送服。

2.甘蔗白藕汁(民间验方)

甘蔗500克榨汁;将白藕250克洗净,去节,切碎,用甘蔗汁腌浸半日,绞汁取液。1日分3次服完。

3.枸杞叶粥(《太平圣惠方》)

将枸杞叶100克洗净、切碎备用;粳米30克淘洗干净,加清水,枸杞叶、葱白一起煮粥,将粥熟时加入豆豉汁少许,继续煮沸1分钟,食盐调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