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美国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经验,有利于我们改变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弊端,对提高学前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有重要意义。

(一)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在NEAYC和NBPTS的标准指导下,美国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对毕业生(未来教师)需要具备什么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什么、做事的流程都有比较具体的说明。反观我国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级别要求和便于考核的衡量标准。2012年我国教育部就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已经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和考核衡量的标准应该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南针,按照新的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培养学生。

(二)调整和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2017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在《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关于“课程结构”的要求如下:“课程结构体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恰当,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支撑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相关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0%。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教育部教师〔2017〕13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课程与教学”(3.2课程结构)。而这个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必修课≥44学分(三年制专科≥40学分、五年制专科≥50学分),总学分≥64学分(三年制专科≥60学分,五年制专科≥72学分)”同上,见《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课程与教学”指标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是教育类国控专业,全国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均应对照认证标准,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

(1)要优化公共课结构,改变公共课课程以政治、英语、计算机为主宰的局面,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扩大学生在人文社科领域、行为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相应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虽然不一定与学前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但对于拓展学生人文知识,开阔视野,增强责任感、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却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成为“全面的人”。

(2)改革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片面注重学前基础理论和艺术技能训练的局面,合理建构课程模块。

其一,强化阅读(语言指导)、读写、数学、社会等领域的教学法训练。我国传统的幼师教育中重视“三学六法”的教学,近些年来,把“六法”统整为“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法训练方面存在不足。不少幼儿园反应现在的毕业生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美国大学早期教育专业对早期阅读、读写能力、语言发展和发音等课程的重视,及对学生教学法训练的强化,值得我们深思。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阅读指导能力应该成为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其二,增加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的内容。当前我国各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几乎很少开设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的课程。这与我国特殊儿童实际数量、教育需求乃至政策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也与全世界重视全纳教育的理念相背离。我国当前对特殊儿童教育主要还是采取隔离教育,条件好一点的城市已经开始尝试融合教育,这是当前国际对有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主流趋势,即在普通学校(含幼儿园)开发资源教室,满足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需求。研究表明,学前教育阶段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效果会更好。随着教育权利平等观念的普及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将出现在幼儿园、幼儿教师一线教学中,因此,有必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增加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类的课程。

其三,平衡学前基础理论和艺术技能训练课程比例。

纵观美国各大学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没有艺术技能训练模块的课程,而在中国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尤其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不少钢琴、舞蹈、美术、手工制作等艺术技能的课程模块,设置这些课程模块的初衷在于培养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但是,什么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了解幼儿的言行并做出正确的解读,从而让学生明了“教什么”“怎么教”难道不是最应该掌握的基本功?音琴舞美(唱弹跳画)是幼儿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是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艺术类课程的比例几乎占到专业课的30%~40%,甚至在有的高职院校该比例超过40%。很多高职院校有一两个艺术专业教师,就申报、开设学前教育专业,部分院校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简化为“手工制作”,这不能不说是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其四,把家园合作和家庭支持系统类的课程作为必修课。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开设家庭教育课程,但是基本上是作为选修课,学分也很少。

其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加大并落实幼儿园实践的时间。我国的学前教师教育一般开设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程,在实践教学时间设置上,一般为教育见习2周,教育实习4周,建议严格按照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教育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18周。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大“校—园”(学校—幼儿园)合作,把具有指导能力的幼儿园教师引入高校课堂,聘为“实践导师”或“实践教学督导”。三是在学生实习单位的安排上,改变现行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分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1~2年级)分别实习,以利于幼小衔接。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其中第十五条要求是“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我们必须按照《意见》的要求,切实做好专业建设,认真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幼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健全学前教育法规及规章制度,加强儿童发展、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类课程建设,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化水平,完成有质量教师供给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薄利南.中美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41.

[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R]. 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