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现状
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毋庸讳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实际状况难以让人满意。
(一)多数学生没有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课程,基本音乐知识欠缺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为高中毕业生,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大。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中小学阶段,受限于升学率等的要求,学校的课程安排重点放在“主业”课程上,只重视学生主科知识的教育,而未能列入升学考试的音乐等“副科”,只能让位于与升学挂钩的课程,其学科地位和专业课程相比相差甚远,从而导致学生音乐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不够的局面。虽然很多学校也开设有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但设备等相关教学条件没有保障,甚至学时有名无实,使得音乐素质教育无法正常开展,自然音乐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在当前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音乐审美需求,也无法适应当前的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的情况下,良莠不齐的大众流行音乐文化“趁虚而入”,成为高职学生音乐审美导向的主流。学生获得音乐认知能力的教育主渠道被很多非主流渠道所替代,学生喜欢的音乐大多通过网络、媒体、社会上流行的通俗作品等获得。另外,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文化现象及商业色彩浓重的音乐炒作,也对学校正常、健康的音乐教育形成影响,使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受到限制。
(二)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音乐技能水平有限,整体音乐素质有待提高
相当比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在校时学过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重视度不够,他们对艺术理论知识方面的了解尤其是音乐基本素养、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欠缺是普遍存在的状况。大多数学生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根本不知晓;不会欣赏交响音乐、歌剧、舞剧;不能准确区分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80%的学生不识五线谱甚至简谱,他们的音乐欣赏力、学习力和理解力自然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制约,更没有直接参与音乐表演的意识和能力。还有一些高职学前专业的学生民族音乐意识薄弱,对民歌、民乐不感兴趣,对传统戏曲更是不屑一顾。由于一部分学生不具备较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所以一些粗糙的、低俗的流行音乐也进入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学生对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有迫切愿望
调查显示,有95%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于对学前专业的认知与热爱,以及考虑到将来能更好地做好幼教工作,也有较为迫切的愿望,希望学校为他们开设形式多样的音乐课程并组织各类音乐活动,以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的青春期,即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时期,他们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面对本专业所要学习的音乐技能和各种形态的音乐作品时,他们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不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无从鉴别音乐的好与坏、优与劣。所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