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泾谷摩崖留青史
我的家乡在秦中仲山脚下,背依大山庇护,常年气候湿润,经世风调雨顺,又得泾水泽润,桑田旱涝保收,真乃天赐风水“宝地”。
我代生未逢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既要恢复连年战争创伤,又遭遇到严重自然灾害,为生计,我们这代人从小就上山砍柴,下河,逮过泥鳅和螃蟹,爬悬崖峭壁穿河越谷,踩羊肠小道割白草、掐韭菜、背冬青,足迹踩遍了家山河畔。在此依山水而居的山民,虽置身其山水中,却对峡谷风景和厚重的人文自然历史熟视无睹。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逐渐富裕,喜欢山水旅游,追求精神享受。与我泾阳县北仲山毗邻的淳化县,十几年前就开始打造仲山“泾河大峡谷自然风景区”,但随着“东庄水库”的投资修建,该县境内的峡谷在水库蓄水后,将被永远淹没水底。得知消息,省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相约,从历史上的“秦直道”仲山东谷口进山,行程约百里到仲峰后山,去泾河峡谷摄影,想留住泾河大峡谷的原始记忆。我也是参与拍摄淳化泾河峡谷中的一员。但做梦也没想到,如今的“新愚公”从我们家门口山前打通隧洞,直穿十余里泾河峭壁悬崖深谷腹地,到达泾河乾坤湾和礼泉、淳化山水交界处。
改革开放后,自己多奔波于省城,结交喜爱历史文化的朋友,曾带领他们参观过被誉为“天然水利博物馆”的秦郑国渠遗址。又带他们去历史上的秦拦河坝遗址,秦、汉老渠和历代引水口遗址,还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泾惠渠首大坝和水库参观。近几年,听说有南方人在泾河峡谷内建有一发电站,已投入运行几年,还听说该南方人又承包了荒山,正在打造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因自己对家乡仲山浅识,加之路陡坡险难行,走大坝施工道虽然很近,却也从未涉足。
这些年,自己曾去过四川都江堰和广西灵渠,看人家秦历史的水利工程,现在既发挥着水利灌溉作用,又是旅游热点景区,而自己家乡同时期的秦郑国渠,仅有水利灌溉历史仍然沿用,其他遗迹均被荒草淹没,无人问津,心里总很郁闷……
2016年11月8日,国际灌排委员会在泰国清迈召开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郑国渠申遗成功!从此,“天下第一渠”的郑国渠成为陕西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陕西水利喜添一枚世界级“金名片”,谷口家乡的老百姓为之振奋,已被历史近乎遗忘的千秋郑国渠被世人瞩目,泾河大峡谷也进入人们视线。泾阳县政府紧抓历史机遇,特意邀请在北京工作的泾阳籍文化名人白描,以秦郑国渠为主线,搜集秦郑国渠至民国泾惠渠引泾富民水利史籍,撰写歌颂“天下第一渠”。
近几年,一帮志趣相投,情浓桑梓的草根文化喜爱者,自发聚集成立了“泾河文化研究会”。几个年轻人和文化教育工作者及已退二线的干部,利用工作之余或节假日,骑自行车或徒步去有历史记忆的古城堡村落,田野墓地遗址调查,钻进县档案馆搜索历史资料。还有谷口农耕半世的“泥腿子”乡土民俗文化爱好者也加入其中,共同在民间找寻健在的老人,调查历史人文线索,义务整理撰写泾河流域乡土山水文化。
这帮人因志趣相投和白描老师结缘。经座谈,他们为白描老师痴情故乡之精神和诚实直率之性格所感动,于是,先后轮换配合白描老师搜寻与水利历史有关遗迹遗痕,考察论证和拍照,并热情提供会员多年来查阅搜集的水利、人文民俗,商贾宗教等有关文字资料。
去年夏季,在白描乡党创作“天下第一渠”资料采集到位后,为减少杂事应酬,使作品早日付梓奉献故乡,他专程去外地聚精会神专心创作。百余天后,初稿完成之后即刻返泾,他又配合泾阳县政府和郑国渠风景区,开始着手策划全国最大的“十里摩崖石刻书法长廊”文化工程,吹响了打造全国第一个“十里摩崖书法石刻长廊文化工程”的号角,为泾阳文化旅游产业添彩助力。白描老师既是此次活动倡导发起人,又是文化书法活动的策划人,他顺理成章义务担负起活动的“主角”。
白描老师具有丰富的组织领导经验,干工作总是亲力亲为。他亲自走进仲山腹地,实地考察泾河峡谷风景区的来龙去脉,每个景点的天然元素,各支谷的原始风貌,悬崖峭壁沟壑的自然形态,水流冲击的历史年轮等自然细节。为此,景区专为白描老师在仲山深谷郑国渠风景区游客中心建立了“泾谷山房”白描工作室。他不等工作室彻底安排好,不忌山里环境恶劣条件差,毅然带上生活日用品和几件换洗衣裳,冒雨离开泾阳县城招待所优越的居住条件,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大峡谷。在景区董事长赵良妙陪同下,直奔大峡谷孔雀湾景点。那天正下着倾盆大雨,他和赵总在大雨中撑伞驻足景区游客走廊,观察仲山峭壁雾岭,泾河险滩激流,因雨大不能下河床,他又上车钻隧洞顺盘道直奔峡谷风景区接待中心,观察找寻摩崖石刻位置。站立在深山打造独有的这块小天地,白描老师细心倾听着已在山中打拼十五个春秋的“新愚公”讲说。赵总手指着高耸入云的大山,看着正在河底修建的游泳池,如数家珍地讲述着峡谷各个山峰、奇景怪石的命名,当然也诉说着自己修建文泾水电站的曲折历程,及开发峡谷山水旅游,山谷凿石开洞,泾河修栈道时遇到的艰难苦酸。白描老师耐心细致地记听详问,极表同情与感动。
第二天,白描老师继续进谷考察,为山峰形状“看相”命名。在尚没有开发的深谷,步行数里羊肠小道,跋山涉水考察,晚上回来,不顾身体疲惫加班记录。经过数天辛苦的实景考察论证和反复琢磨,根据石洞口,山涧景点,天然峭壁,泾河古河道等处,应设文化石刻的景点命名,量尺寸大小、定横竖平直等,决定邀请文化名人,安排按各人书法特长,文化知名度定位书写刻石。
随后,他利用自己在文化艺术界的声誉和人脉关系,以个人名义,特邀北京等地的国家级文化学者,艺术界名流,前来为自己家乡的大峡谷风景区文化助力,打造全国第一的“十里摩崖石刻书法长廊”。受他为故乡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2018年5月28日,北京和其他省市,及本省的文化艺术界大咖群贤集聚泾阳,参加秦代郑国渠和泾河大峡谷文化采风活动。白描老师在接风欢迎时说:“这次来参加活动的人,是国家级文化学者,国家级书法艺术大师,国家级文化栋梁艺术精英,一起聚在泾阳搞文化书法笔会,恰似‘兰亭雅集’。”
从北京来泾的有王巨才、高洪波、廖奔、戴清民、王文杰等文化文学领域的有关领导,知名作家书法家:朱秀海、周明、关仁山、郭新民、水运宪、李炳银、刘家科、张瑞田、陈廷佑、王勇平、吴震启、张铜彦、李金豹、付如初、郑颖等;从西安来的贾平凹、雷涛、肖云儒、雷珍民、张鸿钧、李甫运、雒长安等名流。
5月29日上午,远道而来的文坛精英们,不顾鞍马劳顿和身老体迈,一大早就从县城招待所乘车,前去泾阳西北的仲山北谷口郑国渠大峡谷风景区。他们在游客中心,换乘进山旅游中巴进入第一站主景区,艺术家一行徒步穿越仲山峡谷河床景区,他们边走边细致地观察着河床奇形石层,亿年水流冲刷之痕迹,仰望着头顶的峡谷峭壁从天飞降的瀑布,踩栈道观河底万年自然滚落巨石,坚韧生长于峡谷石缝中的树木奇草。一行每参观一处,均唏嘘称奇,惊叹不已!
艺术家兴致勃勃地在的大峡谷文化采风,组委会特为三十余位艺术家专门举办了吟诗赠词书画笔会。在现场,文化艺术家们展现自己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书艺,为泾河大峡谷风景区旅游石刻文化泼墨题字赠词,先后为书法长廊开发者赵良妙董事长,题诗赋词赠墨宝,也为天下第一的郑国渠赠词赞誉留墨,还为群贤雅集的倡导策划组织者白描撰文颂赞。
在为期五天的采风活动中,组委会还安排去红色旅游景点“安吴青训班”接受红色革命洗礼,参观全国热播《那年花开月又圆》电视剧中的“吴家大院”“周家大院”。参观泾河岸边耸立的全国第一砖塔“崇文塔”“秦腔艺术馆”“茯茶体验馆”。参观泾河“茯茶小镇”“汉阳陵”等文化景点。让从北京来泾阳的文化艺术家,切身感受到泾阳美丽可爱的山水,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淳朴勤劳善良的乡民,天然的人文地理风貌,让这些文化大咖了解泾阳,从而去宣传泾阳。
这次活动的全国各界的文化艺术名流都是白描老师以个人名义邀约而齐聚泾阳,好多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所以在采风参观吃、住、行等方面,白描老师亲自安排细微至极。这次来泾阳参加活动的文化名家,一个个伸出大拇指赞誉泾阳:“山好,水好,人更好!”
中国作协原党组副书记、著名作家、书法家王巨才感叹:“两千多年的秦郑国渠遗址,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文明,古今中华儿女的智慧,干事创业的民族精神……”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书法家高洪波说:“泾阳是一个文脉很盛的地方,先后走出过于右任、吴宓、李若冰、雷抒雁、白描等知名文化大家……”
在北京工作的陕西籍作家、书法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说:“太震撼了,真没想到关中腹地八百里秦川的泾阳有这样一出处美景……”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廖奔讲:“对于泾阳县来说,这是你们的自然宝藏和历史文化宝藏,大峡谷给泾阳人民,陕西人民,给全国人民提供了青山绿水的一个样本……”
陕西师大教授、著名秦隶研究专家李甫运说:“我是泾阳人,看到这些文化艺术大咖为家乡奉献宝贵艺术墨宝精品,很感激……”
泾阳籍国家高级美术师、当代著名书画家张鸿钧说:“泾阳县全力打造旅游风景区人文历史摩崖石刻文化,这将为家乡后世留传下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精神财富……”
此次采风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北京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泾阳籍作家白描用“仁义,忠勇,刚正,礼敬”八个字高度概括了故乡人品德气概精神。
这次峡谷文化“大人物”为景区文化开展书法活动当日,周边群众闻知,放下手中的农活,赶往景区看热闹,更想目睹这些“国级精英”都是啥样,他们议论说:“这些人也都很随和面善慈祥呀!”
一个深藏关中平原埋名万年的泾河大峡谷自然美景,有幸遇当代愚公开发成为文化风景长廊,异乡人赵良妙先生功不可没!
诸位文坛巨匠,艺海名流贤士,为峡谷文化助力添彩,奉献墨宝流芳千古!
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白描乡党撰写完成家乡《天下第一渠》,紧接着又为家乡策划组织“全国第一峡谷石刻文化长廊”功德长存!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邀请来三十余位文化大咖,留墨宝于家乡峡谷风景区,他情系桑梓一年来为家乡文化之“连三义举”,家乡父老将会永世铭记在心!
斯盛世之壮举!噫!泾河峡谷文化摩崖石刻“兰亭”雅叙再现,将为家乡后代留下一笔宝贵之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