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经营的中国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如何构建企业经营哲学?

江苏有个企业,专门做水切割设备,这种设备可以用高压水射流切钢板、皮革、玻璃等。大慈善家曹德旺先生的福耀玻璃就是用他们的水切割设备来切汽车玻璃的。这个企业的营销总监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去福耀玻璃找他们的采购负责人,但不知道这个负责人在哪栋楼办公,当时正好是中午吃饭时间,公司员工走在去食堂的路上,这个营销总监就问一个员工他想找的人在哪儿办公,这个员工不是简单地告诉他在哪儿,而是把他送到他要找的人的办公室门口,然后才去吃饭。这件事情给这个营销总监触动很大,逢人必讲这个故事。虽然这是个小事,但这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一个普通员工身上的体现。

很多企业在顺境中往往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等到了逆境中越做越累时才被迫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建设不是临时抱佛脚就可以做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首先需要企业创始人树立明确的经营理念,然后围绕这个理念展开经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企业文化。其中最关键的是首先要有核心价值观和明确的经营理念,通过统一的思维方式,将行为方式和核心价值观及理念连接起来。行为方式靠思维方式来驱动,而理念的灌输最终一定会反映在思维方式上。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根基,企业经营哲学要有一个框架,就像建房子要有骨架一样,骨架就是房子的筋骨,经营哲学也相当于是企业的筋骨,有了这个筋骨,就有精气神,就可以不断沉淀和积累。企业经营哲学框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使命、愿景、经营原则。

1.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是企业经营哲学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最集中的价值内核,是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原则,是企业坚持走下去的内在动力和面向未来的共同承诺。它能够潜入员工的思想和心灵深处,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是员工共同遵守和维护的行为准则,能够确保员工步调一致,更好地服务市场和客户。核心价值观好比一把尺,用这把尺来衡量员工行为的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有了尺度才能界定行为、明白道理。

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激情、诚信、敬业。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发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

梳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至少需要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就是敬畏客户。客户是伙伴,只能用心,不能用花招;客户是朋友,投入什么,就回报什么;客户是衣食父母,是用来感动的,不是用来搞定的。第二就是凝聚员工,培养员工,关怀员工,激励员工。第三就是尊重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承担社会责任。

2.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企业系统的、根本的管理思想,企业战略的选择以及整个经营管理体系的构建都是基于企业经营理念基础之上的。它源自企业创始人的初心,它要回答两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创办这家企业?到底为了谁?关于这两个问题,企业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会有不同的答案,正因为不同,企业经营的格局以及做人做事的境界才会升华。我们要尽量把自己的境界放高一些。“为什么创办这家企业”是从社会价值来谈的,要明确企业为社会提供了什么价值,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要想把创始人一个人的理念变成大家共有的理念,企业的经营理念就需要具备大义,只有这样才会感召更多的有识之士追随,跟着创始人长期发展。如果创造人只追求自己过得幸福,那就不可能有人长期追随。

稻盛和夫创立的京瓷公司的经营理念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

这个理念就是稻盛和夫的初心,是稻盛和夫经历了11名高中生集体离职事件后,通过深刻反思得出的京瓷的根本管理思想。京瓷在后续的战略选择以及经营原则的制定中,都以这个理念为出发点,这样的理念也得到了员工、社会、合作伙伴的广泛接受与认可。

3.使命

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与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化价值。这是华为的使命。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使命,并努力践行,华为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使命就是担当,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也是企业制定战略、确定目标的依据。使命要回答的是:企业要在什么领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企业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使命让我们真正感到了工作的意义——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创造历史”。

使命是一种高度,有了高度才能看到长远而不是只看眼前,看到的是光明而不再是风雨。使命的意义在于,给梦想找到合理的理由,给自己一种定力。一个公司如何找到使命?需要思考三点:给客户一个承诺,给员工一个舞台,给社会一个担当。

4.愿景

企业愿景是对企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是企业未来10—30年的远大目标及对目标的生动描述,是基于企业理念对未来的展望。企业愿景不只是企业老板的愿景,更是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的,是大家共同的梦想和美好蓝图。愿景也要回答两个问题:企业将来在社会当中的地位如何?未来的蓝图是什么样的?

5.经营原则

原则就是立场。企业的使命、愿景不同,走的路也不一样,不同的路就是不同的战略选择,不管是哪种战略选择,都要用经营的原则来保障每一项经营活动不走偏。所谓原则就是“贯彻做人、做事、做企业的正确的准则”,是评判行为的标准,是行动的依据,是对经营行为的主动引导或约束。经营原则能及时检验、审视我们已经或即将付诸的行为,能帮我们纠正错误、抵御诱惑、坚定立场。

三鹿集团的战略很好,但是它没有遵循经营和做人做事的原则,导致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投机取巧、伤天害理,最终破产,这不是它的战略出了问题,而是它丧失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稻盛和夫说得很清楚:

我们在思考一个企业的战略战术之前,更应该思考企业经营的原理和原则。

言外之意,原理和原则比战略和战术更重要。在原理和原则面前,战略和战术也仅仅是方法论。中国企业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理念、使命、愿景,但是明确提出经营原则的却很少,这也是企业理念往往难以落地的重要原因。因为理念太虚,而管理制度又太具体,在这两者之间缺乏一座桥梁,而这座桥梁就是经营原则。通过经营原则,把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渗透,最后再体现在制度和行为中。缺乏明确经营原则有时会让企业经历挫折。

有个做传统消费品的企业,做了三十年,也经营得非常稳健,但是前几年企业经营者发现搞房地产更赚钱,于是投入资金进入房地产业,但是企业团队对这一块业务并不精通,最后项目失败,损失巨大,而且还因资金担保等原因陷入法律纠纷。后来企业在梳理经营原则的时候,公司董事长就给企业制定了第一条经营原则:永不涉足本行业以外的任何领域。

企业如何确立自己的经营原则呢?制定原则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团结就是力量、依法经营等,这些当然也没有错,但是企业经营原则要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要有时效性。

一般来说制定企业经营原则时要结合以下五个方面考虑:①企业曾经走过的弯路;②企业值得传承的优良传统或曾经成功的经验;③企业未来发展要特别强调的东西,需要上升到原则层面的;④企业当下存在的不良现象,需要上升到原则层面予以纠正的;⑤对员工、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准则要求。

明确了经营哲学的基本框架,接下来就要对哲学框架里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梳理经营哲学的内容要避免为了梳理而梳理,草草地拼凑一些华丽而高大上的辞藻,但是空洞乏味,没有内涵,这样是无法转变为生产力的,这样的哲学只是用来挂在墙上或用来应对客户的。有些企业在会议室、走廊、前台都张贴了企业的理念、使命、愿景等,但是真的抽查员工的时候,发现很多员工根本说不出来,这种情况不在少数。那么在对经营哲学的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通过实践总结,在此提出以下八点建议:

①梳理经营哲学的过程就是统一大家思想的过程,所以不要急于形成最终的结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常见误区:企业认为经营哲学和企业文化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把哲学梳理作为一个任务交给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根据自己的理解弄了一个方案,提交给领导审批。

②在梳理经营哲学的过程中,尽可能体现大家的集体思想,所以前期讨论允许大家发散思维,充分发表意见,避免一言堂,因为一言堂不利于后续形成哲学共有。

常见误区:在梳理经营哲学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先入为主,在大家还没有展开发表各自的意见时,就已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反而限制了其他人的思维,因为大家都不好意思推翻企业领导的想法。这样的哲学思想往往只是企业领导个人的,不能代表众意。

③在梳理经营哲学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要敢于带头剖析自己,营造一种敞开心扉的交流氛围,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来。

常见误区:企业领导者往往不敢带头自我批判,最后大家都蜻蜓点水,最后把哲学梳理形式化。

④参加哲学梳理的人员建议是以核心管理层为主,部分中层可以选择性参加,讨论采取分组讨论,而且一般要经历3—4轮讨论,每一组要有一名核心高层领导带队组织。

常见误区:参加哲学梳理的人员过于单一和集中,讨论过程中意见不够发散,讨论不充分,影响哲学思想的全面性和深度。

⑤在梳理经营哲学的过程中,企业创始人和创业团队要多回忆企业一路走来的历程,多讲讲企业曾经辉煌或遭遇挫折的故事,以引起更多的共鸣。

常见误区:忽视了企业成长的心路历程,过分追求哲学的文字表述,而没有赋予文字内涵。

⑥分组讨论后要进行集中讨论,集中讨论时要结合各组讨论的结果,优先针对各组比较类似的部分进行研讨,形成共识。对于差异较大的部分,企业一把手在关键时刻要发出导向性的声音,避免一直发散达不成共识。

常见误区:哲学讨论过于民主,导致最终意见还是过于发散,很难达成共识。

⑦按照哲学框架要求逐条讨论,逐字逐句斟酌,尽量用简洁朴素的语言,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以及大话套话,确保最后都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想要的结果。

常见误区:哲学的梳理过于注重字面本身,语句描述过于复杂,也没有逐字逐句斟酌,造成内容空洞,有些经不起推敲或不够精准。

⑧为了让大家有统一的认识,将来传播不引起歧义,企业需要对哲学的每条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因为哲学内容都是高度精练、概括的,不同的人理解可能会不一样,所以释义非常有必要。

常见误区:只有哲学框架内容的高度性概括,但是没有针对每一条进行解释说明,导致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不一致,影响后续的哲学宣传贯彻、渗透和落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