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的当代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发展脉络

(1)资本积累模式的新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国际竞争加剧、政府陷入财政危机、公司利润率下降和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上升的新经济形势,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重大的制度和政策变革,从加强国家干预转向提高利率、降低政府税收和支出、放松管制和开放市场。这些国家将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发展起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作为变革合理性的依据,认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能通过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实现投资者和消费者福利最大化。该学派认为,在股权分散的现实经济背景下,投资者和消费者权益最大化才能代表民众福利的普遍增进,而工会要求的高工资只代表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增进,并损害了整体经济的增长和民众作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普遍利益。

在进行新自由主义变革后,这些国家成功地吸引了全球资本的大规模流入,金融市场获得了大扩张和繁荣,经济也恢复了增长。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发生了高科技革命,产生了“高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胀”的经济奇迹。美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在世界各国广泛地宣扬私有产权、自由市场、债权人和中小股东保护等制度的重要性。资本主义被精心地包装起来,并用于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度变革,要求其进行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和开放资本市场等改革。

资本主义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尽管仍然存在民族国家体系,但各民族国家似乎在为全球资本积累(而不是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提供法律和政治秩序。

尽管全球化资本积累体系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但也产生了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上升、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金融和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等问题,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劳工和发展中国家民众反抗金融资本统治和全球化的运动。

比如,1978—1982年,美国工人实际工资下降了10%以上,并在之后十年出现了实际工资增长的停滞,甚至继续下降。到1993年,工人工资比1978年低15%。这引发了工人阶级反抗金融资本和全球化的运动。

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产出、收入和就业都下降了相当大的幅度。并且,尽管这些国家的政府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也只是从衰退趋势转换为缓慢增长状态,还出现了政府债务危机、民众收入和福利被大幅削减等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这引发了民众大规模的反抗运动。

(2)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模式的批判和变革主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致力于分析新自由主义制度结构变革与阶级冲突、收入差距扩大、经济不稳定、金融和经济危机等现象之间的关联。

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市场结构是垄断还是竞争,以及利润率呈上升还是下降趋势等重要问题的看法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出现了分化。

美国每月评论学派认为,在该时期出现了垄断权力的强化和利润率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在于:第一,美国大公司通过大规模的国内和国外并购,大大强化了垄断地位。第二,通过裁员、削减工人工资和福利,美国大公司获得了国际竞争优势,并赚取了高利润率。

在垄断资本理论框架下,每月评论学派揭示了新自由主义制度变革的有害后果:第一,它造成了大公司垄断权力的强化,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停滞的趋势;第二,它推动了金融大扩张以及金融业集中和垄断程度的上升,使得生产体系的控制权从公司董事会转向金融机构,导致金融部门利润率上升,相应地使得真实资本积累率和劳动收入降低。

在该时期,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抛弃了垄断概念,转向探讨竞争加剧和利润率下降与制度结构改变之间的关联。戈登、爱德华和里奇等发展出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解释资本主义历史上长期增长和停滞的周期与资本主义制度结构改变周期之间的关联,并揭示制度结构转变的原因和条件。

通过对20世纪50—60年代国家管制型资本积累模式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国家管制型资本积累模式能保障高资本积累率、经济稳定和收入的合理分配,而新自由主义制度结构在为资本获利提供制度支撑的同时,会造成工人收入增长停滞和经济不稳定。

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市场结构是垄断还是竞争、利润率呈下降还是上升趋势等问题上,美国每月评论学派和积累社会结构学派间存在观点的分歧,但是,在对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模式的缺陷和变革途径的认识上,它们之间却存在颇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将真实资本积累率下降、收入差距扩大和经济不稳定的原因归结于新自由主义制度结构,并相信通过大众民主力量推动制度结构的变革,就能实现稳定、和谐的资本积累。

可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模式的分析和批判仍然深受“修正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停留在新自由主义、金融资本权力上升、全球化等局部的和表层的因素上,似乎相信如果不发生这些变化,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高资本积累率与民众高收入和福利并存的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显然,这些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远不如马克思和列宁等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全面和深刻,他们忽视了经济与政治间、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间、金融和实业部门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也忽视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内部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