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内生化对西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的创新及特色

一、主要创新

(一)研究内容的创新

本书研究在西部地区处于欠发达阶段和欠发达地区的特殊背景下,以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内生化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为研究切入点和突破口,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其作用发挥的客观现状,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探索提出促进其作用发挥的路径及对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到目前为止对西部地区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为欠发达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创新

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本书将生产性服务业内生化于制造业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制造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改变了现有一些研究成果侧重从产业链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局限。

二是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综合梳理了产业链理论、产业转型升级理论等经典理论,也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的实证分析成果,同时归纳了国内外典型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益路径,从而提出西部地区(以重庆为典型案例)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

三是研究注重定量分析,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量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内生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测度其作用的大小、影响因素,为西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的制定提供借鉴。

二、突出特色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中突出产业链分析特色。研究从产业链与价值链理论出发,将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内部,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等途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针对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生产性服务业缺失或薄弱环节,提出具体的路径及举措。

二是研究具有空间分析特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协作,既体现前者从降低成本与知识外溢等途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更体现了二者空间格局的演变进程。对此,本书采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两类集聚区之间的协作关系。

三是研究中突出了定量化的特点。以重庆为例,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及转型升级的作用程度大小,使分析更加客观,为未来路径的提出奠定了现实基础。

三、主要建树

本书同时以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产业链与价值链理论、空间互动协作等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吸收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在产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现实问题研究成果,在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乃至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的特殊阶段,提出了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内生化于制造业,以促进其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同时,以重庆为典型案例提出针对性的实施路径,力求为西部地区以及与重庆发展类似地区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