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内生化对西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研究成果的价值及影响

一、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书涉及的项目研究内容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基于产业链和产业空间集聚视角,以生产性服务业在价值链和空间上嵌入制造业为分析重点,探索具体的路径和方法,具有以下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将产业链与产业空间集聚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进行研究,将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符合西部地区当前发展的特点,丰富了我国针对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角度。

二是对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本书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研究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的缓慢曲折复苏阶段,中国经济正逐步步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我国促进制造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如何在国家战略指导下,研究破译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加速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是对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西部地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优的落后地区,制造业更是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态。在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济转型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其实现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至关重要。研究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作用发挥不足的客观情况下,探索一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环节,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社会影响和效益

本书的相关研究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其中部分内容和观点被纳入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成果可以为西部地区,尤其是典型案例的分析及思路可为重庆制造业发展,为重庆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参考。

三、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书重点探讨了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发展及转型的作用现状及未来路径,但由于统计数据的原因,未能从西部地区整体层面对这一作用发挥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而仅以重庆为例进行了定量研究。今后,随着统计体系的不断健全,可进行深入全面的定量分析,以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现状分析。同时,由于西部地区地域广大,各省(市、自治区)发展差异较大,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分类性的思路及举措研究不足,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关注并解决。


(1) 提出六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信息服务、科创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