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管理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讲 走进管理世界

一、管理的相关概念

1.管理的概念

管理(Management),是指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活动自古有之,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管理”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本书对“管理”作如下定义: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领导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包括三层含义:管理的内容是协调;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管理的作用在于其有效性。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因此,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称文化现象。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2)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正因为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组织,管理也才存在和有必要。有效的协作需要有组织,需要在组织中实施管理。

在组织内部,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宗旨,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含义比目标更广泛。

组织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活动必然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组织还包括九个外部要素:行业,包括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和相关行业的状况;原材料供应基地;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市场;技术;政治经济形势;政府;社会文化。

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既要具备五个基本的内部要素,又要受到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管理就是在这样的组织中,由一个或者若干人通过行使各种管理职能,使组织中以人为主体的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3)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管理不是个人的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组织中实施的。对主管人员来讲,管理是要在其职责范围内协调下属人员的行为,是要让别人同自己一道去完成组织目标的活动,因此说管理的核心是处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组织内的一般成员之间的关系、群体之间的关系。

(4)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管理者与管理者素质

1.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活动是通过人来进行的,人是进行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把执行管理任务的人统称为“管理人员”、“管理者”(manageral people)。管理的任务当然也就是管理人员的任务。

2.管理者的职能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通常说的管理职能。对管理的职能,国外有多种划分方法,早期的管理理论一般认为,管理有计划、执行、控制三大基本职能。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的古利克提出,管理有七项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结合我国管理活动的实践,我们倾向于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的观点,即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这四大职能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图1-1)。

(1)计划职能。计划是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计划是拟订实现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这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组织是指对管理系统拥有的资源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进行有序安排的活动过程。

(3)领导职能。领导是指管理者的一种行为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和影响力用于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去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职能的内容是激励、指导、引导、促进和鼓励。

(4)控制职能。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控制职能意味着去主动发现计划实施中出现的(或潜在的)偏差,并加以纠正(或预防)。

figure_0023_0004
图1-1 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

3.管理者的类型

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担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职能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如图1-2所示,管理者按其在组织中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者(top managers)、中层管理者(middle managers)和基层管理者(first-line managers)。

figure_0023_0005
图1-2 管理者的分类

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公司的总目标、总战略,把握发展方向,对组织绩效负责。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是否科学,职权利用是否得当等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存亡兴衰。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主要有:董事长、CEO、总裁、副总裁、COO、CIO、CFO等。

中层管理者通常是指处于高层管理者和基础管理者之间的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或对某一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参谋。中层管理者在公司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政令通行等负有重要的责任。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主要有:地区经理、部门经理、团队或项目主管等。

基层管理者即一线管理人员,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的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企业的基层管理者主要有监督者、领班、车间班组长、业务主管等。

不同级别和层次的管理者可以概括为:“高层管理者——做正确的事;中层管理者——正确地做事;执行层人员——把事做正确”。

4.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与技能

(1)管理者的素质。一般要求管理者应该具备品德、知识、能力和体能四方面的素质。品德体现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是推动个人行为的主观力量,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愿望和干劲。知识素质是指管理者做好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素质。管理者应掌握政治法律、经济学和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知识。

(2)管理者的技能。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的管理基本技能包括:技术能力、人际能力、概念能力。

①技术技能。一般来讲,“懂行”“一技之长”“才重一技”“隔行如隔山”“不熟不做”都是它的意思。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一般基层管理人员要求较高)。

②人际技能。人际技能也就是所谓的“懂人”,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在领导者的位置上坐好,坐稳,离不开与周围人群良好的关系,包括上级、下属、同行、外部等。这就是在领导活动中调节人际关系的艺术,其中包括协调同上级的关系、协调同级关系和协调与下属的关系。

③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复杂性的能力。具体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

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与人际技能;处于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处于量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

5.管理者的角色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55年提出“管理者的角色”(The role of the manager)的概念。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的。所以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三类:

管理一个组织(managing a business),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有什么目标,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实现目标;求得组织的最大效益;“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

管理管理者(managing manager)。组织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因此必须: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培训下级;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管理工人和工作(managing workers&work)。因此要认识到两个假设前提:关于工作,其性质是不断急剧变动的,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后者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对于处理各级各类人员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三、企业管理的基本活动

不管企业经营何种产品、所有制形式怎样、规模大小如何或组织结构形式差异有多大,为了实现其作为投入—产出经济系统的基本要求,任何企业都必然进行以下六种职能的活动(图1-3)。

figure_0025_0006
图1-3 企业的基本活动

1.营销活动

认识市场和用户的需求特征,并根据企业的特长进行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及公共关系建立与服务方面的决策,以沟通外界需求与内部能力,使企业系统的经营能够以市场为导向并使产品或服务能有效送达到用户。

2.生产活动

将市场信息与用户需求按工艺要求转化为物质形态的产品或能够满足需要的服务过程,使市场信息和企业营销愿望能够真正变为可供用户消费的实物或服务。

3.技术活动

进行产品(或经营对象)及其生产方法(或经营方法)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使企业有能力保持经营对象及其方法上的先进性,进而塑造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技术活动不仅涉及生产工艺方法,还要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方法进行研究与开发。

4.财务活动

对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性活动,包括各种资金的筹措、分配、运用,以及对负债、股本、利润的管理,使企业的经营能够在正常的资金条件下进行,并使企业的财务结构合理、经济效益提高、出资者的利益得以保护。

5.会计活动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财务状态进行统计、记载、整理、汇总、分析、以提供组织的财务性资料,帮助不同的人,如业主、债权人、投资者、政府、员工、金融机构等进行分析决策。会计本身侧重于对财务性活动的记录,而财务性活动是对以资金为表现形式的全部资本进行的经营。

6.管理活动

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激励与控制等手段,对企业上述各职能性活动以及所使用的各类资源进行协调,以期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所以管理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职能,其核心是在目标基础上进行各种活动的协调。

企业的以上六种职能性活动是完成企业使命,达到企业目标的基本活动,本质上说是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经营企业的机制问题。一般来说,以营销活动为先导,以生产或创造性活动为核心,在其他各项活动的支持下达到企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