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新保险:从人海战术到物联网金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6 从业务员角度看O2O是不是伪命题

在第一章中,我用4节的内容介绍了“大数据时代寿险营销应有的思维”,这是站在互联网改变保险生态的角度做的论述。接下来,我想尝试从业务员的角度,看看O2O会不会是个伪命题。

做任何事都要从“为什么”谈起,也就是“动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改变?为什么要创新?当受到互联网冲击时,业务员的发展策略究竟是什么?此时,从线上为业务员“获客”的O2O模式便应运而生。

然而,这里还存在很多待讨论的问题,例如,业务员的定位是否需调整,是否从过往的约聘改为伙伴关系?业务员的佣金奖励制度是否也该调整?业务员是否真的会被去中间化?又有哪些工作可能被互联网取代?这些取代非但不是坏事,反而可能是可提升效益的好事?这些问题,我们在前面做了论述。

好处与坏处,总是一体两面。例如,去中间化可能是坏处,但因此走向专业却是好处。此外,借助新技术,对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对外可以“获客”,这些都是好处。但从客户的角度应该怎么看?客户和业务员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或交集?公司的战略要如何确定?最终,我们是站在渠道的立场,还是站在客户的立场?这些都是价值主张的改变,也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

再回到问题的本质,保险的传统价值链被金融科技解构是不可逆的趋势。被解构的价值链会变成什么样?其成本和效益可能出现什么变化?在销售的前端、中端、后端,随着金融科技的介入,又会出现什么变化?从成本和效益的量化角度,这些问题或许会有一个合理的答案。

O2O模式的一大好处,就是为业务员带来可持续、可维护的潜在客户名单。然而,业务员是否存在缺少客源的问题?如果不存在,那么这种模式没有应用的价值;如果存在,那么它就非常有价值。

根据行业经验与访谈结果,我的结论是:业务员缺少客源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要让业务员“买单”,必须证明你的名单具有价值,这个价值可以从两方面衡量和体现:一是货币,二是时间。也就是说,你所提供的名单,可以为业务员带来多少生意?或者帮助业务员节省多少时间?货币和时间都是可以被量化的。

另外,业务员是否需要差异化奖励,我们也应该考虑。这是因为公司既然在前端“获客”上投入了成本,为业务员带来价值,理论上就不需要再为业务员提供佣金奖励。但是除非我们确定,改变佣金奖励制度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否则,采用差异化的佣金奖励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或许,另组一个新团队、采用新制度和新管理办法可能会更有效。新团队可以用互联网化为口号,以“理财规划师”为名,所有客户名单由公司提供,按照上述对成本和效益的计算思路,重新制定制度。

测试是必要的,也是降低风险的好办法。我们可以组建一个小测试团队,将名单提供给他们,对他们采用新制度和新管理办法,然后根据整体绩效和投资回报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

2012年,我曾尝试组建过一个名为“海豹部队”的互联网销售团队。在游戏公司的支持下,我当时使用的是来自网游保险的客户名单,通过微信等方式和这些客户交流。但后来由于配套管理措施和激励方案迟迟无法落实,加上身为主要推动者的我后来也离开公司,这个项目最后无疾而终,实在可惜。

相同的逻辑和过程也适用于其他渠道,例如电话营销,传统的电话营销也在朝网电合作的方向转变。有些公司趁势将过去只销售简单产品的电话销售员,转变为拥有产品销售能力和服务技能的“客户经理”。

不过,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与在业务员体系中建立一支全新的“理财规划师”队伍一样,难度很大。

也有其他做法,例如,将试点项目和新建立的团队放在一家由母公司控制的经代公司运营。这样也能有效打消现有团队对公司新政策的疑虑,减缓对现有团队的冲击。

O2O模式是被肯定的,再困难我们也要做。与其被浪潮所淹没,倒不如趁势而上,抢得先机,说不定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本节思考重点

1.如果你是从事销售工作的业务员,你会认同O2O这样的商业模式吗?

2.身为业务员,你认为什么样的O2O模式才符合你的期望?

3.身为业务管理者,你又怎么看待上述两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