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周边外卖餐厅卫生情况调查[1]
作者手记
这是我们组第一次尝试在校外采访,记者们光是“微服私访”、实地考察,都去了三四次。清一色的女生,在一些不太正规的餐馆内,不敢表现得太明显,只得不动声色地问,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希望能挖出更多“真相”来。
时隔一年回想当日,稿件发出后似乎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北大师生们随手转一转、看一看,也没有放在心上;“饿了么”的订单只增不减,随后美团也闪亮登场,可见线上订餐的确势不可挡,记者们的探访不过是一粒石子扔进大海。
但我想,“聚焦燕园”的责任之一,正是引导师生们关注那些原本重要却被忽视的问题。我们诚心发问,多方探访,严谨成稿,方能无愧于校园媒体的身份和职责。
我们的路还有很长,但至少我们从未停下脚步。
近日,上海华中师范大学一名新闻系学生在网上发帖,声称当地与“饿了么”订餐网站合作的餐饮店家中存在卫生情况恶劣的现象,并贴出了照片。“饿了么”的分部遍及北京、上海、天津等12座城市,在北大是多数网上订餐的同学会选择的网站。
准入标准与店家实际情况是否有出入?
据“饿了么”创始人之一、北京分部的负责人康嘉介绍,要成为该网站的合作餐厅,不但需要具备诸如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的资质认证,在初期审核阶段,网站还会留存店主的身份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以便出现问题时追究责任。
记者以此为标准,探访了部分北大、清华附近在该网站提供订餐服务的店家。
在记者探访的9家餐厅中,4家餐厅没有张贴《海淀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而张贴了公示板的店家卫生等级均为B级以下。两家餐厅(红辣椒湘菜馆和西门老丁烤翅)的公示板上要求贴出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员工健康证不齐全。
另外,个别商家存在许可证过期的情况。如北大西南门外畅春园食街上的红烧肉传奇餐厅的许可证有效期截止到2013年10月27日,距记者探访的日期2013年12月15日已经过去一月有余,对此店员的解释是“新的许可证还没有贴上来,下午马上就去复印”。
在记者提出“进入厨房查看”时,多数店家明确拒绝,仅有“川渝食府”的老板同意了记者的要求。
该餐厅的厨房大约15平方米,墙壁被油烟熏成褐黄色,一些地方沾着较厚的黑色油垢。盛放调味品的容器被密集地放在一角,并没有做任何遮盖,暴露在空气里。整个厨房没有过重的味道,但厨师并没有按照规定戴厨师帽。记者抬头看到一只悬挂在半空中的塑料瓶,里面装着油状的液体,呈暗黑色。“这几天比较忙,所以没有来得及收拾。”老板在一旁解释道。
订餐网站监管情况
康嘉告诉记者,网站工作人员会对店家进行随机检查。检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检查由各区负责人进行,大约一到两个星期一次。另一部分检查则为北京方面的高管不定期地以食客的身份进行抽查、暗访。
对此,清华西门附近的红辣椒湘菜馆的服务员表示,该网站的工作人员平均每月会来店里一到两次,多是来询问是否参加新的促销活动,而并不进行具体的卫生检查。川渝食府的老板则说,网站工作人员每月过来两到三次,会提出一些简单的整改意见。
在被询问到随机监察过程中具体的检查项目和标准时,康嘉以“不具备执法权力”“无法证明自身身份”等为由没有给出正面回答,同时他也表示自己“不清楚相关部门制定的卫生标准”。
除了网站工作人员的检查,该网站的网站留言板以及统一客服电话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监督、举报的途径。康嘉表示消费者无论是在“堂吃”,还是在“外卖”中发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以上途径进行反馈,并且能够得到网站较为及时的回复和处理。
据康嘉介绍,在对线上商家的日常管理中,该网站采用了积分机制。如果出现侵犯知识产权、虚假交易、信息与实物不符等情况,网站都会给予商家多少不等的扣分处罚。如果商家积分不足网站要求的下限,则会被要求整改,并且在网上暂时“歇业”。至于重新上线,还要依商家的整改和网站的检查结果为准。
在采访过程中,康嘉一直强调“饿了么”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产物,尽管很想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希望能与同学形成互利互惠的局面,但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尚无法对线上商家实现完全有效的约束。他认为,对餐饮业卫生的监管从制度层面而言是政府的职责,不能仅要求企业来完成。对于因政府失位或缺位而造成的餐饮商家违规行为,该网站虽有努力但也无能为力。
除接受一些小商家之外,“饿了么”还主动联系如“永和大王”“吉野家”“肯德基”等食品安全相对更优有保障的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康嘉还表示“饿了么”一直在争取与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合作,期望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和同学们的权益。
部门回应
2013年8月15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强调了规范互联网食品药品交易行为,要求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依法加强对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的监管,强化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2013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在原有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新增了对食品网络交易的监管内容,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工商部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是此类事件的直接相关部门,但两者的职责划分似乎出现了一块“灰色区域”。
自2013年11月1日以来,食品的卫生情况已经划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以下简称食药局)。自流通食品划归食药局管理后,工商局不再直接负责与食品卫生相关的任何事务,目前只负责商家营业资格的审核、用火占地安全等等内容。
海淀区食药局表示,在食品卫生工作重新划归后,11月、12月食药局主要的工作是全面摸底,调查情况。海淀区食药局餐饮服务监管科科长告诉记者,现在的监察办法就是实地调查和接受举报。
实地调查,即由每个街道的食药所按照工作量为每位监察人员划定监察区域,由监察人员定时或不定时走访,如果涉及违法违规行为,则严令整改,如果并未违法但监察人员认为不恰当,也要下意见书。
消费者投诉也是重要的监管途径。她告诉我们,接受举报后会立刻核实,严肃处理。可是实际执行起来,并没有这样简单。
当就清华西门餐厅无餐饮服务许可证而投诉给12315的工商举报平台时,工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餐馆先拿到食药局的前置审批资格,也就是食品生产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流通许可证,之后才可以办理营业执照。
如果没有办理前置审批就营业,那么工商局是不接受投诉的,应当转向食药局投诉,工商局仅接受完成前置审批而没有营业执照的无照经营投诉。也就是说,如果发现餐厅没有明牌经营,要先前去核实其是否有上述三个证件后才能判断应向何处举报投诉。
因为清华西门的几家店铺没有任何牌照,所以记者猜测应当是没有完成前置审批,于是记者转向食药局询问情况。可是由于食药局刚刚从卫生局分离,原来负责餐饮消费的卫生局举报平台已经不可使用,所以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真空状态,记者只好通过114查询到海淀区食药局的号码投诉。而食药局下设科室众多,在食药局、食药局办公室、食药局餐饮服务监管科中间反复辗转了一圈后,终于找到投诉之门的记者被告知,只有确定没有牌照或者见其长期没有明牌经营,而不是暂时性地补办、续办等情况,投诉平台才可以作登记。
[1] 王晨阳,历史学系2013级本科生;于文澜,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本科生;刘婵,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本科生;廖垠雪,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级本科生;金枫铭,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