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俄苏文学批评理论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舍斯托夫:悲剧哲学

在白银时代的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理论思潮中,列夫·舍斯托夫是一位非常独特的文艺批评的理论家、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一生为反对西方崇尚理性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传统而发出“旷野的呼告”,呼唤以基督教、《圣经》思想为基础的另一种与理性相对抗的非理性存在。列夫·舍斯托夫坚持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试图探索理性无法回答的人的死亡、苦难、恐惧、绝望等悲剧性问题。他本人在纪念德国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时,明确表示:“……我在没有人认为尽一切力量可能有胜利希望的地方开始进行斗争。”[1]

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列夫·舍斯托夫是他“一生之中所遇到的最出色、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作为“20世纪初最有独创性、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列夫·舍斯托夫“思想的独立性令人折服;他从来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不受时代精神的影响。他置身于俄罗斯思想的基本轨道之外”。[2]的确,列夫·舍斯托夫与白银时代俄罗斯的任何一个思想或文学流派都没有密切的联系。他既批判梅列日柯夫斯基的“新宗教意识”,也不去附和别尔嘉耶夫、弗兰克等人宗教人本主义思想。这也许是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国外,更是源于他思想的独立性。他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悲剧哲学”,在思想界独树一帜,这种“悲剧哲学”深深根植于他的宗教人道主义思想的土壤。他曾参加由谢·布尔加科夫和别尔嘉耶夫主持的宗教—哲学协会的活动,参与《生活问题》杂志的工作,但学界始终把他称为在精神领域中漫游的“孤独的朝圣者”。

10月革命前,列夫·舍斯托夫的主要著作有:《莎士比亚及其批评者勃兰兑斯》(1898)、《托尔斯泰伯爵和弗·尼采学说中的善。哲学与说教》(1900),《悲剧的哲学——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1903),《毫无根据的颂扬》(1905),《开端与终结》(1908)。1920年出国后,他又先后撰写了《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1929)、《旷野的呼告——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1935)和《雅典与耶路撒冷——宗教哲学论》(1938)等著作。列夫·舍斯托夫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倾注在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悲剧哲学”的探索之路上。

[1] 列夫·舍斯托夫:《纪念伟大的哲学家爱德曼·胡塞尔》,《哲学译丛》,1963年第10期,第62页。

[2] Бердяев Н. А. Русская идея.Основные проблемы русской мысли XIX века и начала XX века.// Русская идея. Москва: Изд. Искусства,1994,Т.2,с.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