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8年中国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分析
(一)对能源结构的影响
能源结构调整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需要跨越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以油气为主的时代,同时从以煤为主的时代过渡到多元发展、再到以低碳能源为主的时代。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低碳化、电气化是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汽车电动化能够带来石油节约和替代的双重效益,预计在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有望节约、替代石油超过2000万吨,2050年节约或替代石油超过1亿吨。如果电动汽车普及进一步加快,节约和替代石油的潜力会更大。
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从世界范围看,我国能耗强度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且一次能源消费对于煤炭的依赖性较大,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应加大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占比,使能源结构趋向合理化。
(二)对成品油需求的影响
替代能源如电动汽车、天然气,以及其他新能源对成品油的冲击将进一步增强,预测到2020年我国替代能源将达到4000万吨。根据《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预计影响汽油消费量300万~500万吨。虽然影响有限,但如果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商业化生产,将对成品油产生绝对性的影响。
短期来看,替代能源对成品油的影响虽然不是很大,但从长期发展角度看,未来汽车动力的大方向仍将朝着更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发展,届时我国炼厂的转型势在必行。适当超前研究将燃料型炼厂转变为化工型炼厂以化解成品油供需矛盾是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三)对成品油价格的影响
根据中国现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办法,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公平竞争。

图9-1 2015—2018年汽柴油价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图9-1可以看出,2015年至2018年10月,中国主营汽、柴油价格均呈先抑后扬走势,原油价格先跌后强势反弹成为影响成品油价格走势的主要原因。2018年国际原油屡创四年内新高,中国汽柴油零售限价涨多跌少,在此提振下,中国主营成品油批发价格自2018年5月以来,涨势较为明显。
由于当前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定价机制与国际原油密切相关,国际原油涨跌将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走势。随着检修的炼厂逐渐复工,国内汽柴油供应量得以保证。进入冬季,基建、工矿等户外作业开工率降低,柴油需求减少,天气转冷,私家车出行率升高,但发动机自身制热为主,车用空调用油增量有限,加油站消化速度将有所放缓。政策面及供需面影响下,预计2019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或呈现先跌后涨走势。
新能源的发展对成品油价格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不足以影响成品油的价格。我国之所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一是为了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二是为了改善大气环境,三是为了降低原油进口依赖度。从保护环境和引导汽车升级方面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会导致汽油价格的大幅度降低,但是有利于减少原油进口。相反,成品油价格的波动会影响新能源行业的发展,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为261万辆,距离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需达500万辆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油价下调之后,用户选择购买传统汽车的概率比较大,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不成熟,社会配套设施也不完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风险性比较大;另一方面是油价下跌,国Ⅵ实施,国Ⅴ车的价格下调,用户使用成本下降,将会影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