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社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讨厌尴尬的气氛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在陌生场合做自我介绍的经历,一个工作了超过十年的人力资源总监曾偷偷地告诉我,他最害怕的就是在公开场合面对一堆陌生人做自我介绍。下面是他的自述:


轮到我了,我不得不起身,努力控制自己僵硬的身体和紧绷的嘴角,露出一个勉强的微笑。我的身体开始发冷,仿佛一下子置身于冰窖之中。我做过准备,那段文字我背过许多遍了,默写出来都没问题,可是,现在,我的大脑仿佛一片空白。我磕磕绊绊地开始讲话,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一个字都没记住,反正,我讲完了,大概都讲了。坐下来之后,我觉得自己刚刚失忆了,像是经历了一场梦游。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最害怕的就是上述的情况——当众发言。一旦四周安静下来,当事人就仿佛限于恐怖的泥沼之中,感觉自己尴尬得几乎要窒息了,而这个情况的根源确实和尴尬有着很大关系。对于经常感到尴尬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世界、所看到的环境与非尴尬者截然不同。假设有人在一个房间举办一个活动,参与的人非常多。这时,一个非尴尬者和一个尴尬者一同走进了房间,非尴尬者会很自然地打量房间的布局、人员情况,遇到他人的目光也会坦然地与之对视。而尴尬者的感官却仿佛被屏蔽了一样,他们不敢自然地正视别人,也拒绝和他人的视线交流,他们只能粗略地扫视环境,忽略细节,把自己的关注点集中在一个地方,对所有引人注意的行为唯恐避之不及。他们无法像非尴尬者一样把握气氛和周围环境,常常不知所措,如同被放在了错误位置的装饰品。因此,尴尬者对尴尬的气氛十分敏感和抗拒。

非尴尬者,或者说善于社交的人,对于社交场合有着异于他人的敏锐和感知力,他们会很容易地明白别人的意图,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做出判断,给出相应的反应。但对尴尬者而言,社交情境则是一个谜题,他们总是找不准别人想说什么,也弄不清楚别人想要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别人的回应是一种尝试,仿佛在进行一场紧张的投飞镖游戏,对他们来说,别人的眼神就是飞镖。

王晓是一位大龄单身男士,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程序员的工作。他有着相当可观的收入,物质条件可以说非常好,但感情方面非常不顺利。在经历了又一次相亲失败之后,他来找我进行咨询。一见面,我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有些腼腆。经过几次沟通,我大致明白了他的问题所在。他特别提过一个朋友,那位朋友原本非常热心地希望帮助他脱离单身状态,发动了自己身边的各种资源。然而,在王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对方再也不提这件事了,哪怕王晓主动拜托,对方也不肯帮忙。下面是我和他的部分对话:


我:第一次见面,女孩子是个公司职员,对吧?你们在哪里见面的?

王:就在公司附近的餐厅,一个大型商场里面。吃的是炒菜。人是真的很多,我本来就不善言谈,希望对方活泼一点,她确实是个活泼的女孩子,性格挺开朗的。我挺害怕尴尬的,所以去之前做了很多心理准备。我实在紧张,感觉旁边的每个人都知道我是来相亲的,每句话都会被他们听到,因此说的不多。但总体上,我觉得我们聊得还行,还算愉快,但对方似乎不太满意,没再和我联系……

我:你知道对方不满意的原因吗?

王:知道一点儿。我哥儿们说她觉得我答非所问,没法沟通。我觉得我都回答了啊,有什么就说什么,挺坦诚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

我:那你还记得你们都沟通了什么吗?

王:记得不多了。她似乎问过我,为什么我说自己不擅长交朋友,我的回答大概是问她为什么不擅长做家务吧,每个人都有不擅长的事嘛,对吧?我们应该还聊了聊电影,她比较喜欢浪漫爱情电影,我看的又不多,就没怎么发言……

我:和现在你和我说话的状态类似吗?

王:怎么会类似?我又没找她做咨询。


话题到这里彻底冷掉了,我希望知道的是他当时和对方说话状态跟现在和我说话时的外在表现状态——不看人说话,身体和他人保持的距离显得过于疏远等是否类似,而他却理解成我们所做的事情的类型。他的想法其实没有问题,但说出口的话却往往带着其他意味。他对女孩喜欢的电影话题并不是否定,但他的表现却仿佛告诉对方,自己十分不耐烦。而他愿意回答我的问题,也是在经过多次沟通之后,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的不适感非常明显。他后来告诉我,在正式找我咨询之前,他自己已经犹豫了整整一年,因为他害怕和我单独相处,更害怕面对由此造成的尴尬氛围。对他而言,每一次与陌生人的见面,都仿佛是一次临时考试,让他无措又尴尬。

对公开场合和面对面社交的惧怕,以及对尴尬氛围的过分关注,让很多人都陷在尴尬的怪圈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厌人际交往,在还没有开始正常交际之前,就把自己否定掉了。

小测试:下面是尴尬者的特征列表,看看你中了几条。

上面的测试,如果选择“是”超过三条,就证明你有尴尬人群的倾向;如果中了五条以上,不用怀疑了,你就是尴尬人群中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