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社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社交圈决定你能走多远

几乎每个人都曾幻想过,自己可以成为在社交场上呼朋引伴的那个人。不论是“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还是“我认识的×××或许知道什么”的句式,无一不彰显人际网络的作用。人际网络确实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却对它有着很深的误解。

一提到人际网络或是人际、社交圈等词,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拉关系的”“推销的”等具有贬义的描述。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社交”这个词不单单是交朋友,更多的是和半强制性的、反复骚扰的、总是麻烦别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不论当事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要求,这种目的性极强的人际网络的建立过程总是伴随着人们对目的性的质疑。

这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着很深的联系。“素交”一词出自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文选》,用来形容真诚纯洁的友情。“素交”两个字完美地表达出人们对于友情的看法——交友需纯洁而质朴。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与朋友交,久而敬之”等说法。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朋友”一词都是以非功利性为主的。也因此,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这一点。

在现实生活中,抱有某种目的去主动或被动建立的关系,大多很难长久。这不仅仅因为这种关系一开始就展现出极强的目的性,还因为当事人在技巧和心理上的准备不足。同时我们在未来重拾这段关系时,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

读者读到这里或许会有些疑惑,我们建立人际网络不就是有目的性的吗?这个说法对,但也不全对。我们先从为什么需要建立人际网络的问题出发,看看人际网络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首先,建立正常的人际网络是我们自身的基本需求。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个阶梯,从下到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人类的这五种需求是必须的。虽然在理论上,这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依次递进,但次序并不是完全不变的,也就是说,存在着许多例外情况。其中,位于第三层次的社交需求,又称为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很多研究都表明,社交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其他需求的满足。

具体来讲,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是指一个内心安全感相对满足的人,在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如拥有自己的住所和固定的收入,会产生建立关系的需要,会渴望拥有爱人、孩子、朋友并希望和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同时,他会希望被外界接受,并得到外界的认可。如果这些愿望没能满足,那么他的内心就会感到痛苦。

而在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和马克·利亚里的研究中,我们则会对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有新的认识。他们发现,人们为了满足对感情和归属的需求,甚至愿意牺牲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比如忽略吃饭、喝水的需求。医学家杰尼斯·格雷西的研究则发现,不能满足情感和归属的需求的人会感到孤独,而长期的孤独感将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人们会更容易患上心脏病等其他重大疾病,免疫功能也会因此受损。

综上所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内在的基本需求之一,它甚至能够让人类本能的生理需求让步,它不仅和我们的心理健康有关系,还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满足我们自身的需求,也是我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保障。

其次,建立人际网络对我们的事业有一定的好处。首先,你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建立更广泛的人际网络;其次,你能随时获悉行业内部的信息,以便及时把握市场变化;第三,你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负担起更多的责任,成为独当一面的职业人士。更简单地说,你将更容易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小赵是某公司宣传部门的职员,公司决定举办一个新品发布会,由宣传部门具体负责。领导安排小赵约请名气很大的某作家作为嘉宾,并且在一个月内确定对方是否可以出席活动。小赵此前从未和这位作家联系过,他不得不尝试了网络上提供的所有联系方式,但都一直没有回应。小赵为此烦恼不已,眼看最后期限就要到了,小赵的一位朋友,也是他此前一个活动的合作伙伴得知了这个消息,帮了小赵一个大忙。原来这位朋友的女朋友在出版社工作,朋友的女友向熟识这位作家的编辑寻求帮助,最后成功要到了该作家经纪人的电话。小赵通过作家的经纪人,成功邀请了这位作家出席活动,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作为宣传部门的一员,小赵总是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事情。在他无法顺利和目标人物取得联系的情况下,他曾经的合作伙伴——现在的朋友挺身而出,帮助他解决了问题。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一般方式无法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人际网络寻求帮助,快速地找到目标,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人际网络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帮助我们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

我的一位前同事小李,因为公司办公地点搬迁,决定离职另谋出路。在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获得批准之后,小李准备在求职网站上登记自己的信息。然而,还没等他上传个人的求职意向,就有两家公司向他发出了邀请,而这距他决定离职不过一周的时间。两家公司都很有诚意,发出的邀请也符合小李的求职意向。这两家公司之所以会这么快找到他,是因为一位合作方的推荐。那位合作方是小李的朋友,他在听说小李要离职的消息之后,把小李推荐给了自己熟识的朋友,而且,小李的朋友因为此前就和小李合作过,在言谈中说明了自己推荐的理由,直接为小李的业务能力做了证明。小李很感激这位朋友的帮助,很快就选择了一家符合他的期望又待遇优厚的公司,办理了入职手续。

可以说,此时的小李已经完成了对他个人品牌的打造,他自身的能力就是他的名片。和他共事过或者合作过的每一个人也都默默地成为他人际网络中的一部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小李已经为自己打响了名头,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定的认可度。所有这一切,就是小李最好的个人介绍。小李的人际关系算是非常成功的,他通过自己的个人价值,建立了优质的人际网络,并且通过朋友对自身的价值信息进行了有效的传播。

人们常说:“你的朋友圈子,决定了你的高度。”在很多人看来,一个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体现了这个人的性格、修养、行事方法和思考模式。因为我们是容易被影响的,尤其是被周围的人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羊群效应”,或者也可以称为“从众效应”。也因此,很多人相信,在强大的影响力下,我们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谚语,也有“孟母三迁”的典故,由此可见,人们自古就看重朋友的影响。那么,在现代生活中,这一点依旧重要吗?或许我们可以从“股神”巴菲特和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的结交经历中了解一二。

在1991年之前,巴菲特与盖茨还只是互相听说但从未见过的陌生人,彼此对对方的印象也很一般。巴菲特认为盖茨只是抓住了好机会而已,盖茨则认为巴菲特是个固执的人,两人对彼此都没什么兴趣。直到一个偶然的聚会,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那是1991年的一天,盖茨收到邀请参加华尔街的一个聚会,聚会的主讲人正是巴菲特。盖茨原本并无兴趣,但在母亲的劝说下,还是决定参加。在聚会上,两个人第一次碰面,在短暂的交流后,彼此竟都对对方有了新的看法,并且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话题,相谈甚欢。这次交流,打开了两人友谊的大门,也为日后盖茨的改变打下了基础。

一天,盖茨在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正是巴菲特写的。巴菲特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对于财富的看法,并且坚信不应该把所有财富留给子女。盖茨深受触动,专程前往巴菲特的办公大楼和他交流,自此之后两人关系越加亲密,最终成为至交好友。现如今的盖茨已是全球知名的慈善家,并且公开宣布将把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财富捐献给社会。

盖茨和巴菲特的友谊是相互促进的,他们不仅了解彼此,也在帮助彼此变得更好。因此,我们可以说,和懒惰的人在一起,你很大程度上也不会愿意运动;和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你也会跟着变得积极起来。好的社交圈也是一样,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不自觉地被他们影响,原本觉得不敢或者不愿意尝试和挑战的那些难题,都将不再成为你害怕的根源,你会获得勇气,学习他人的长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你会慢慢变得更好。比方说,曾经的你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打招呼,若你有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朋友,那么你学习的对象就出现了,你可以第一时间学到这些方法,也会在对方的带领下,结识更多的朋友。所以,如果希望自己走向成功,让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更好,建立一个可靠的交际圈是很有必要的,它决定了我们前进的距离。

要记住,人际网络对每个人的事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或许,你下一个晋升的机会就隐藏在其中。

小测试:谁会帮你再进一步?

每个人都有朋友,既然朋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未来能够达到的高度,那么,你有想过能够帮助你前行的人到底是谁吗?他们又能帮助你获得什么样的进步呢?仔细思考,填写下列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