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产品信息追溯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农产品信息追溯的发展历程
农产品信息追溯最早起源于欧洲。20世纪90年代,疯牛病、丹麦猪肉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和苏格兰大肠杆菌事件,使欧洲民众产生恐慌,对食品安全极其担忧。消费者不再信任食品企业,对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能力也缺乏信心。为了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提高消费者信心,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1997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信息追溯概念,建立畜产品可追溯系统,为消费者提供食品产地、生产日期等详细信息。
畜产品追溯系统逐渐推广开来,成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英国政府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畜跟踪系统(CTS),记录了获得身份证的家畜从出生到死亡的转栏情况,通过该系统可以查询目前在栏家畜情况、任意一头家畜的转栏情况,对处于疾病危险区的家畜进行跟踪,为家畜购买者提供质量担保。在2001年英国发生口蹄疫后,澳大利亚开始建立国家牲畜标识计划,即牲畜标识和追溯系统(NLIS),能够全程追踪家畜的出生到屠宰。法国建立了以牛为主的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基本实现了从育种到养殖、屠宰、加工、流通、消费者餐桌全过程质量跟踪。美国农业部实行的国家动物识别系统(NAIS),计划实现全国范围内动物生产、加工、运输的可追溯管理。荷兰、日本和加拿大也相继建立了类似系统和制度。(14)
(二)国内农产品信息追溯发展历程(15)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食品企业的监管,有效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农业部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等行业标准。
畜肉方面,2002年,农业部颁布《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建立猪、牛、羊等动物免疫档案管理制度,佩带免疫耳标。2003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建立了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系统,取代了人工的耳标标识,并先后编制了《牛肉制品追溯指南》《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应用指南。
果蔬方面,2004年,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建立了以标签管理为中心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北京市农业局与北京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国家条码推进工程办公室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建立了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水产品方面,国家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出境水产品追溯规程(试行)》和《出境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和监管要求(试行)》,甘肃省兰州市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系统。
不难看出,我国针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的规范、通则制定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基本上都是针对特定农产品、特定区域的相应追溯体系,还没有形成国家级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和通用型的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