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饲料源的开发

随着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饲料需要量也越来越多,饲料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要食物的水产动物(如甲鱼、牛蛙、美国青蛙、鲈鱼、乌鳢等),足够的动物性饲料是提高其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除了积极开发和研制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应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利用和培养天然饲料,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现介绍几种动物性饲料的人工培养技术。

一、水蚤

水蚤,俗名“红虫”(图1-1),干物质含蛋白质60.4%、脂肪21.0%、糖1.1%、灰分16.7%,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

图1-1 水蚤(放大1000倍,引自http://image.baidu.com/)

1.培育方式

人工培育水蚤,可利用室外深1.0~1.2米的水泥池或小水坑作培育池,先用每立方米加入20克的生石灰清塘,3~5天后每立方米水施入人畜粪或家禽粪便2~3千克作为基肥,使藻类和细菌大量繁殖。当池水肥度适宜,pH值偏碱,水温16℃以上时,按每立方米水30~50克的接种量引入水蚤。在温度20~25℃时3~4天即可繁殖大量的幼蚤,1周左右即可捞取。每隔1~2天捞1次,每次捞20%~30%,连捞几次后,再追肥培育1周左右,又可继续捞取。一般每立方米水中每天可产水蚤约80克。

2.繁殖

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有无带冬卵的水蚤个体及幼体数量,如幼体数量少,表明繁殖力低。引起繁殖力低的原因很多,如食料不足、水温太高、水质变坏、衰老的个体太多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处理。如发现培养池内有丝状绿藻或团藻,应设法清除或捞取或清池重新培养。作为接种用的种蚤最好专池培养,以保证接种时有足够数量的生长良好的健壮个体,使后代生长好、产量高。

二、丝蚯蚓

丝蚯蚓又名水蚯蚓。丝蚯蚓体长35~55毫米,宽0.5~1.0毫米,体色褐红,后部黄绿色(图1-2)。

图1-2 丝蚯蚓(放大清晰图,引自http://image.baidu.com/)

1.生活习性

丝蚯蚓生活在污水中,喜欢偏酸性、富有机质、水流缓慢或静水的淡水水域。水蚯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一年四季都可引种繁殖,温度高时繁殖较快,一年中以7~8月、水温在28℃以上繁殖最快,产茧最多,孵化率最高。水蚯蚓生殖常有群聚现象。蚓茧孵化期在22~32℃时一般为10~15天,一般引种后15~20天即有大量幼蚯蚓密布土表。刚孵化出的幼蚓体长6毫米左右,像淡红色的丝线。当见水蚯蚓环节明显呈白色时即达性腺成熟。

2.养殖方式

人工培育丝蚯蚓可利用小的坑塘,也可以选择水源良好的地方建池。池宽1米、长5米、深20厘米,池底敷三合土,池两端设一排水口、一进水口。培育丝蚯蚓前先制备培养基,一般方法是选择有机质腐碎屑丰富的泥作培养基原料并加入发酵好的牛粪、猪粪及甘蔗渣或稻糠6~10千克/米2,培育基的厚度以10厘米为宜,然后注水浸泡。下种前每平方米再施入米糠、麦麸、面粉备1/3的发酵混合料150克。蚓种的投放密度为250~500克/米2

培育池的水保持3~5厘米为好,并保持细水长流,防止水源受污染,并保持水质清新和丰富的溶解氧。水蚯蚓适宜在pH值5.9~9.0的范围内生长,因此应注意不可施用过多的生石灰。进、出水口最好设牢固的过滤网布,以防止小杂鱼等进入。但投饵时应停止进水,每3天投喂1次饵料即可,每次投喂量以0.5千克/米2精饲料与2千克牛粪稀释均匀泼洒,投喂的饲料最好经半个多月发酵。

3.繁殖

水蚯蚓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在繁殖高峰期每天繁殖量为水蚯蚓种的1倍多,在短时间内可达相当大的密度。一般在下种30天左右就可采收。采收方法是前1天断水或减少水流,迫使培育池中缺氧,此时水蚯蚓群聚成团漂浮水面,就可用24目的聚乙烯网布做成的长柄抄网捞取。每日捞取量不宜过大,以捞完成团的水蚯蚓为止,一般日采收量每平方米50~100克。

三、蚯蚓

蚯蚓又名地龙。据分析,蚯蚓干物质中含粗蛋白60%左右、粗脂肪8%、碳水化合物14%左右,是肉食性水产动物的优质鲜活饵料(图1-3)。

图1-3 蚯蚓(引自http://image.baidu.com/)

1.生活习性

蚯蚓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喜静怕光,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在10~12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蚯蚓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温度15~25℃、相对湿度60%~70%、pH 6.5~7.5的土壤中,条件不适宜时会爬出逃走。蚯蚓的饲料主要是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畜粪等。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一般4~6月龄性成熟,1年可产卵3~4次,寿命为1~3年。

2.种蚓来源

目前可供培养的良种有大平2号、北星2号、赤子爱胜蚓(红蚓)等,也可用野生蚯蚓培育。野生蚯蚓的收集方法很多,可以用锄头和钉耙挖掘,在洞穴口灌水和清晨天亮前蚯蚓出洞时捕捉。

3.饲料

蚯蚓人工养殖需要喂一定的饲料,其中以粪料占60%、草料占40%左右的粪草混合调料为好。粪料如牛粪、马粪、猪粪、羊粪、兔粪、鸡粪、人粪、污泥及腐烂的水果、蔬菜等,草料主要是植物秸秆、茎叶、杂草、垃圾等,其中以牛粪和稻草效果最佳。

蚯蚓的混合饲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腐熟才能投喂。发酵前先将饲料中的杂质除去。粪料捣碎,草料切短,按比例加水拌匀,含水量达到堆积后堆底边有水流出为止,最后在堆外面用塘泥封好,或覆盖塑料薄膜保温。3~4天后堆内温度可达70~80℃,待温度由高峰开始下降时,要翻堆进行第2次发酵,使之充分发酵腐熟,达到无臭味、酸味,质地松软不沾手,颜色为棕褐色,然后摊开放置。

4.养殖方式

(1)箱养 用旧木箱或自制规格为40厘米×60厘米×20厘米左右的箱子,箱内先装10厘米厚的菜园土,然后加10厘米厚的腐熟的混合饲料,使其所含水分保持在60%左右。投放蚓种100~200条,饲养2~3个月即可大量繁殖,并开始分箱。

(2)砖池养殖 室内外均可建池,池长2米、宽1米、高0.2米。养殖床放入腐熟的混合饲料,保持含水率60%,放入蚯蚓1000~2000条。

(3)地槽养殖 在房前屋后选择地势稍高不积水的地方,挖长3~4米、宽l米、深0.3~0.4米的槽,底层放腐熟的混合饲料,浇水后放入蚯蚓1000~2000条。表层用麦秸或稻草覆盖,经常浇水,保持适宜湿度。

5.饲养管理

在一般条件下,蚯蚓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500条左右,赤子爱胜蚓每平方米2000~3000条。将蚓种放入基料内,使其大量繁殖,每隔1~15天即可收取蚯蚓,但每次收蚓量不宜过高,以利不断繁殖。在每平方米饲养蚯蚓8000条左右的面积上,加喂上述发酵饲料厚度为18~20厘米,20天左右加喂1次。一般将陈料连同蚯蚓向一方堆拢,然后在空白面上加料,1~2天后蚯蚓会进入新鲜堆料中,与卵自动分开,陈料中含有大量卵包,收集后另行孵化。培养蚯蚓的饵料经过粪化后,即将新的饵料撒在原饵料之上,厚5~10厘米,经1~2昼夜,蚯蚓均可进入新的饵料层中采食和活动。如此重复数次,饵料床厚度不断增加,须不停地进行翻动,以免底部积水或蚓茧深埋底部。饲养蚯蚓的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气 因蚯蚓耗氧量较大,需经常翻动料床使其疏松,或在饵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杂草、木屑。

(2)保温 料床温度经常保持20~25℃,pH 6.5~7.8。蚓茧的最佳孵化温度为20℃左右。

(3)保持湿度 蚯蚓能用皮肤呼吸,需保持一定湿度,但又怕积水,一般每隔3~5天浇水1次,使料床绝对湿度控制在40%~50%,底层积水1~2厘米为宜。

6.采收

蚯蚓的采收可用光照驱赶法和干燥逼驱法。

(1)光照驱赶法 即用强光照射养殖床,逐渐由上而下刮去蚯蚓和饲料,使蚯蚓逃至下层,然后可收集。

(2)干燥逼驱法 在收取前对旧料停止洒水,使之比较干燥,然后将旧料堆集在中央,在两侧堆放少量适宜湿度的新饲料,约经2天后蚯蚓都进入新料中,这时取走旧料,翻倒新料即可捕捉。

四、黄粉虫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据分析,黄粉虫含蛋白质47.63%、脂肪28.56%、碳水化合物23.76%。黄粉虫养殖技术简单、成本低,1.5~2千克麦麸即可生产0.5千克黄粉虫,因而是一种良好的活饵料。

1.生物学特征

黄粉虫的卵呈乳白色,蚕茧形,长径1~1.2毫米,短径0.6~0.8毫米(图1-4)。其幼虫也呈乳白色,长0.5~0.6毫米,蜕皮17次左右后变成蛹。蛹为淡黄棕色,体长15~20毫米。成虫体长14~19毫米,初羽化出的成虫呈白色,逐渐转为黄棕色、深棕色,2~3天后转化为黑色,有光泽。成虫头小,有一对黑色颚,一对较长的触角为其感觉器官。头部两侧有一对黑色单眼。胸部有前翅、后翅,鞘翅背面有明显的纵行条纹,静止时覆盖于后翅之上。

图1-4 黄粉虫(引自http://image.baidu.com/)

2.生活习性

黄粉虫在O℃以上可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动吃食。适宜温度为19~30℃,最适相对湿度为78%~85%。在过度干燥的情况下,幼虫特别是成虫有互相残食的习性。黄粉虫幼虫和成虫昼夜均能活动摄食,但以黑夜较为活跃。成虫虽然有翅,但绝大多数不飞跃。成虫寿命一般为20~100天。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配产卵。交配时雄虫爬到雌虫背上进行交尾,一生中可多次交配,多次产卵。卵的孵化时间随温度高低差异很大,在10~20℃时需20~25天可孵出,25~30℃时只需4~7天可以孵出。

幼虫需75~200天体长可达30毫米,体粗8毫米。低于10℃极少活动,低于0℃或高于35℃则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危险。幼虫很耐旱。未眠幼虫化为蛹,蛹期时间较短,温度在10~20℃时15~20天可羽化,25~30℃时6~8天可羽化。

3.饵料

黄粉虫属杂食性,它的饲料有五谷杂粮及糠麸、果皮、菜叶等。人工饲养主要喂食麦麸、米糠和菜叶等。幼虫、成虫的基础混合饵料配方为麦麸45%、面粉20%、玉米6%、鱼粉3%、玉米黄粉26%,另加少量多种维生素、无机盐。

4.养殖方式

(1)室内养殖 一般作饲养室的房间要求门窗南北朝向,通风透光,夏凉冬暖。室内放置饲养架,架高1.6米,3~4层,每层长1.3~2米、宽0.6~1米,每层之间的间隔为0.3~0.5米。用镀锌铁皮或木料做成40厘米×50厘米×80厘米的方盘(或饲养槽),方盘上方罩以纱网,以防幼虫、成虫爬出。方盘置于饲养架上。

(2)容器养殖 小规模养殖者,可用面盆、木箱、纸箱、瓦盆等在阳台上或床下养殖。容器太粗糙的,在内壁用蜡光纸裱贴即可防止黄粉虫爬出。

5.饲养管理

(1)种成虫 在方盘或饲养槽中放一层厚约4厘米的基础混合饲料,在饲料表面铺一层筛孔直径为3毫米的筛网,筛网上再放一层厚约5毫米的基础混合饲料。这样成虫既能通过筛孔取食,又能把卵产在筛网下的饲料中,避免了成虫吃卵。为适应成虫在避光处产卵的活动习性,可用黑布把方盘或饲养槽罩起来。选择体大、翅全的成虫,放入饲养方盘中。雌雄配比为1∶2。饲养密度一般为1800只/米2左右。

每天定时往方盘中加入新鲜蔬菜叶、瓜片,同时把吃剩的残余菜叶拣走。每隔4天将已产卵的成虫及筛网取出,投放已备好饲料的另一个饲养方盘中,让成虫继续产卵。

(2)虫卵的收集 把混有虫卵的基础混合饲料放入筛孔直径为1毫米以下的筛网中过筛,虫卵及小部分较粗的饲料即集中在筛网上面,把筛网上面的虫卵及部分饲料集中,按每平方米800~1000粒虫卵的密度,投入已备有基础混合饲料的方盘中,让卵自然孵化。

(3)幼虫 当幼虫孵化出来后,即可往基础混合饲料中加入蔬菜叶、瓜片来饲养,幼虫每隔数天蜕皮1次。随着幼虫个体的增大,可逐渐增加基础饲料的投放量,以增大虫体的取食和活动范围,使幼虫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饲养密度应逐渐减少。

虫龄与饲养密度的关系是,1~3周龄8~10只/厘米2,4~6周龄5.5只/厘米2,7~9周龄4只/厘米2,10~13周龄3只/厘米2,14周龄以上1.7只/厘米2

幼虫长到2.0~2.5厘米时,即可收获用作动物饲料。根据幼虫避光与趋湿的习性,可在基础混合饲料的表面盖上湿毛巾,再在毛巾上盖上一张黑纸或其他深色的布片,1~2小时后幼虫即聚集在混合饲料的表面,此时即可从中拣出大的备用。如欲取出饲养方盘中所有的幼虫,可把基础饲料及幼虫一并倒入一个筛网中过筛。

(4)蛹 幼虫长到第70~80天后陆续化蛹。老龄幼虫刚化蛹时必须及时拣出,以免被幼虫咬食,并按化蛹的先后日期,分批放在饲养方盘内,让其在自然状态下度过蛹期。为了避免蛹失水过多,提高羽化率,可在蛹上面盖几片蔬菜叶或瓜片。蛹羽化成成虫后,应按羽化日期的先后,分批收集放在饲养方盘中饲养。

(5)饲料虫的处理 除留种的虫外,幼虫、蛹、成虫均可作为活饵料和干饲料,一般来说,以喂15毫米以上的幼虫为宜。

五、福寿螺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图1-5),可食部分蛋白质含量达29.3%,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

图1-5 福寿螺(引自http://baike.sogou.com/)

1.养殖方式

福寿螺个体生长快,繁殖力强,产量高,一般每公顷产量可达22500~30000千克,福寿螺对养殖条件要求不高,水深1米以内的鱼池、坑塘、沟渠、低洼地都可饲养,以食植物性青饲料为主,也食麦麸等精饲料。

2.养殖要点

①在养殖水域要插一些竹片、条棍等,高出水面30~50厘米,供其吸附产卵繁殖。

②在整个饲养阶段特别是幼螺阶段,饲料不能间断,所投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以傍晚投饲为宜,每天投喂量约为螺体总量的10%。

③饲养水域要求水质清新,若没有微流水经常注入的饲养池,最好每隔3~5天冲水1次。

④当水温降到12℃左右时,开始越冬保种工作。越冬方法有干法越冬和湿法越冬两种。

a.干法越冬:先将螺捞起用净水冲洗干净,放在室内晾干,3~5个月后剔除破壳螺和死螺,然后装入纸箱中越冬。装箱时,为了给螺创造一个干燥的环境和防止挤压外壳,应放一层螺,垫一层纸屑或刨花,然后捆好,放在2~3℃条件下,通风干燥即可。待来年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把螺放回水中,螺即伸出头足活动、觅食。

b.湿法越冬:在室内空闲地方设置水池,把螺放入水池中,保持水温在4℃以上可安全越冬。在我国南方地区可在饲养池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