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如何提升——以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宋敏霞 裴俊峰 张 琳 刘 麟
(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213016)
【摘要】 本文以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提出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团队协助、培养计划、成长平台和激励方式等几方面探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及途径,深入思考如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青年教师是一个高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1],是目前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近两年工作的基础上,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法及途径进行探讨。
1 青年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都引进大批博士以上高学历的新教师,他们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他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但同时在教学能力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2.1 部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科研工作要求专和深,研究范围相对较窄,而教学工作要求的理论深度虽然较浅,但涉及的面很广。因此,多数青年教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有较深的造诣,但对超出其研究范围的部分了解不多,甚至无法满足教学要求[2]。此外,自己清楚和把问题讲清楚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教学工作本身需要很高的技巧,而青年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训练。
2.2 相当多的青年教师实践锻炼不足
当前的青年教师多数是从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读下来,离开学校结束学生生涯后即进入另一所学校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在实践能力上先天不足,就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因此,在不进行相关培训的情况下要求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工作是无法保证指导质量的。
2.3 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科研工作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教学工作。在此背景下,青年教师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申请科研项目、撰写论文等自己更为擅长的工作上,一旦项目申请成功或论文得以发表,不仅能使自己个人考核、各种评优活动中获得优势,学校还往往会有经济奖励。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教学工作上的投入,不仅无法在职称评审和年终考核等活动中得到体现(或体现的不明显),而且在经济上,教师的课时费也多是按照工作量的多少发放,教学质量的优劣基本不在考察范围内。因此,广大青年教师在完成学校要求的基本教学工作量后,很少有人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3]。
2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2.1 师徒结对,责任到人
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群体的影响和组织的支撑,一个团队的成员之间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相互激励,那么,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就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全力实现共同的理想。因此,学院普遍重视团队建设,新分配的青年教师与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结成师徒,通过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2 制订培训计划,加强专业实践
针对青年教师队伍的群体结构,每学期制定青年教师的培训计划。例如,要求进校1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尽早熟悉教学相关环节,每学期进行一次学院或系部的公开课讲课活动,完成一份有质量的案例;工作1~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方法,通过学院教学课堂技艺大赛,推荐参加学校课堂技艺大赛并取得名次,并写好一篇教学论文、积极申报校级课题;3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学院主要针对其专业工程型知识的渗透加强培训,通过参加专业课程的实践活动,到企业进行工程型锻炼;进行工程性培养。
2.3 搭建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成长途径
一流的校园文化固然会激励青年教师,但要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释放青年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才华,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4]。所以,学院普遍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给青年教师更多的表现、参与、实现能力的机会。每个学期有计划地邀请知名教授和专家到学院进行讲学,同时派出青年教师到省、市参加各类会议聆听专家讲座,到外地学校听课取经,派青年教师参加专业或协会举办的教学技艺大赛与研讨会等。让更多的流动导师来校传经送宝,多渠道、多方式地培养青年教师。
2.4 拓展青年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加强与国外大学以及国际交流处的合作,通过学校、学院、个人多方努力,争取更多的青年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加强国际化交流。鼓励并资助广大教师与国际著名学者开展稳定的学术合作和交流,推进将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与高水平合作研究等纳入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鼓励部分青年教师参加有学术价值的国际会议,拓展视野、融入学术圈层。
2.5 要求青年教师接受“开放课题”的挑战
每年学院会向学生团队公布一些开放性课题,经过双选,青年教师会参与其中,担任项目咨询和指导工作,往往这些工程类的课题,青年教师也从未接触过,他们在团队内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不断克服困难,当项目完成后和学生一起成长。有些项目被挑选去省、华东区乃至全国参赛,其中相当部分会获奖,于是他们又和学生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3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思考
3.1 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青年教师应当具有主动成才、快速成长的意识;同时,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求,更是学校和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要加强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用正确的思想去武装他们的头脑,去除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5]。因此,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情操,要以身立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地为人师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2 帮助青年教师确立长短期规划
在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成才,有短期和长期两种规划。短期是指从硕士或博士生的身份踏进高校当教师的初期几年:青年教师要完成角色转换,熟悉环境和掌握教学方法及规律,独立面对科研方向的选择和科研局面的开启等任务。这个阶段,主要是适应各种变化和应对各种挑战;从心理上、态度上和定位上,积极调整和迅速适应。要求他们摆正位置,看到自己身上的潜能和不足,以健康的心态调整自己,熟悉新的环境,认真做好岗位职责要求的每一件事,并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家庭与事业,教学与科研等关系。长期是指从一位年轻教师,经历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后期几十年:表面上是一个职称的演替过程,而实际上是一个高校学术专家的历练轨迹。选择在高校任职这样的职业生涯,大多数人是对科学对学识对研究有着热爱和追求的。青年教师在成长和成熟成为专家或学者的后续的漫长的日子里,要始终不忘做人和做学问的操守,对科学真谛的尊重和探究,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楷模作用。高校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这一群体中的每个人在道德品格、学识修养方面的必须具有较高的标准和水平。
3.3 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关心
青年教师大多刚出校门,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为了搞好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使他们能安心教学,无后顾之忧,领导、老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关心青年教师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度好生活的第一关。对青年教师要一给机会(要多给青年教师展露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利用机会来挖掘自身的潜力);二给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是精神的,借助于不断的鼓励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不断地追求上进);三给时间(对青年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给予青年教师充分的信任和期待,相信他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都有一种高尚的理想追求,都有一种强烈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愿望。允许他们有失败,在失败中找出自己的不足,给予他们奋斗发展的一定时间。
3.4 落实青年教师助教制度
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具艺术性的工作,需要很高的教学技巧,作为刚刚踏出校门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往往缺乏相关的训练与之相比,老教师们已从事教学工作数十年,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广大青年教师而言,这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可大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加速其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当前多数高校已逐步建立了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但由于缺乏监督且对老教师的指导工作缺乏激励机制,这一制度多流于形式因此,完善助教制度加强监管考核力度,制定适当的激励政策调动老教师对这一工作的热情,对助教制度的实施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课程,安排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指导,以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助教制度落到实处。
3.5 校企联合更新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
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仅靠高校自身的培训是很难实现的,校企联合是很好的选择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有计划地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在一定时间段内(不应少于半年)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对接企业应安排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且具备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对派驻企业的教师进行对口指导,学校应对企业指导人员支付一定的酬金(或以其他形式使其指导工作得到体现)对派驻企业的青年教师,学校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考核结论应主要参考企业的评价意见。
3.6 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
系和教研室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单从教学的角度讲,教研室是学校最小的基层单位。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教研室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落实与教研室工作是否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教研室良好的工作氛围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基础。因此,建议各系、教研室层面:一是教学上一定要以老带新,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二是合理安排时间,针对青年教师所开设的课程,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三是相互听课落实到位,注重实效。
参考文献
[1] 封栩琛.论多层次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35):57-58.
[2] 刘艳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48.
[3] 张志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J].邢台学院学报,2010,25(3):86-88.
[4] 束仁龙.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讨[J].江苏高教,2011(5):51-52.
[5] 龚红月,程炎明.高校教师对教学能力结构的认知—基于暨南大学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2(4):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