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古说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诈伪渐兴 以检奸萌

刘熙《释名》曰:“印者,信也。”玺印自古以来,便用作人与人之间交往信用的鉴证。

《后汉书·祭祀志》:“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意思是说,自五帝开始,始有文字。到了三王,随着文字的普及化使用,对往来人员、文书进行弄虚作假、伪装假冒的事逐渐多了起来,于是有了符节玺印。

关于先秦符节的种类和用途,《周礼·掌节》说:“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符节作为一种外交凭证,既可以用于身份证明,亦可作为出入国境、关卡、军营、要塞的通行证明。例如,苏武出使匈奴,持汉节十九年而不弃,作为驻外使臣,以其威武不屈而名垂青史,就是关于符节的经典故事。上海图书馆藏有《虎符龙节》拓本翁方纲跋本卷轴(图2-1),画芯中央为“龙节”与“虎符”拓片,拓片四周有翁方纲、江德量的题记。虎符为陈介祺旧藏,仅为属于君王掌握的右半片,因而更显珍贵。

◎图2-1 《虎符龙节》拓本翁方纲跋本卷轴

《虎符龙节》拓本翁方纲跋本卷轴(局部)

龙节(图2-2),即一种龙形符节。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和调动军队的一种凭证,所以又称为“兵符”。传说由西周姜子牙发明,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因其外形如伏虎,故名。虎符(图2-3)多铜质,上刻铭文,分成左右两半,内有子母口,用以相合,左半交由带兵将帅,右半则为国君独自保存。只有当国君的右半与将帅左半虎符相互扣合,“符合”后方可拥兵。

◎图2-2 龙节

◎图2-3 虎符

由于虎符是发兵之信物,属于军事机密,为便于藏匿与携带,故其造型小巧,一般可握于掌心之中。虎符的铭文,历代各有不同。秦代铭文,刻于虎符之左右两侧,且两侧文字内容相同,因此不用合符,亦可通读。汉代铭文,则刻于虎脊之上,骑于中缝线,只有合符后,方能通读。魏晋南北朝虎符沿用汉制而不衰。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印章作为一种凭证信物便被应用到货贿财物和其他来往等各个方面。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关于货贿财物等经济管理中使用玺节的相关记载。成书于西周的《周礼》中,就有多篇与使用玺印相关。《周礼·天官·大宰》:“六曰商贾,阜通货贿。”郑玄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此处指货物转运。《周礼·掌节》:“货贿用玺节。”郑玄注曰:“玺节者,今之印章也。”《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是说凡出入西周都城内的市场进行贸易者,需凭司市颁给的玺节。所谓“司市”,乃周代管理市场的官员。清末孙诒让《正义》谓“玺节”曰:“刻玺为文,印之竹帮以为节。”

那么,当时官员所使用的“玺节”,究竟为何等模样呢?1956年在湖南长沙沙湖桥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一方铜玺印(图2-4),回答了这个问题。该玺下部为长方形,玺文为“大府”。“大府”乃当时掌管贡赋以及货贿出入的职官。玺的上部为半圆形柱钮,钮平面的上端有一孔,下端有两个凸榫。玺节通高为2.3厘米,柱钮高2厘米,玺长1.5厘米,宽0.7厘米。由于此玺的半圆形柱钮有孔有凸榫,因此考古工作者认为它就是《周礼》所记的“玺节”中的一半,应当还有另外一半。

◎图2-4 大府(玺节)

一般而言,作为凭证的符节,通常应该具有以下要点:应具有用作勘合的齿、榫、孔、契等,在勘验时,如若齿对齿、凸榫对凹卯、孔契相对,则证明所用玺符节为真实可信的,否则就是诈伪,这便是成语“若合符节”所指的本义。通过长沙沙湖桥战国楚墓出土的这枚兼有符节功用的玺印,人们不难推断:前举“大司徒长节乘”“外司炉”以及上海博物馆藏“东昜□泽王节”(图2-5)、“□□都和王节”(图2-6)等一些传世的同类器,亦为当时所使用的玺节。

◎图2-5 东昜□泽王节

◎图2-6 □□都和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