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奋斗者协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建立淘汰机制

竞争淘汰的第二个要点:树立危机意识,建立淘汰机制。在竞争淘汰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华为的成功经验,企业自身建立起相应的PK机制,只有竞争才能驱动奋斗者精神的产生,只有竞争才能优胜劣汰。建立起竞争淘汰的机制,就能提高效率,使员工持续保持奋斗者精神。这也是赋能员工奋斗者精神,建造奋斗型企业的一种方式。

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明白,打造有效率的团队的首要方法是建立起对抗机制,在竞争中形成组织自我成长的驱动力。而有针对地培训学习,则是建立对抗机制的有效方法,也是先期预热的步骤。不过,一些企业的领导带着团队出去培训学习,学了不少很好的课程,回去以后却没有能够落地。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是一种单向的知识输入,学习的现场没有相互竞争的方式,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现场体验,这就导致此后应用的效率很低,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用。

因此,培训以后应该结合企业的业务工作,设定不同维度的竞争方式。可以让团队围绕一个目标都来参与PK,在PK的过程中营造积极的氛围,以此建造团队的奋斗者精神,在企业里形成一个良好的PK文化。这样,就建立了平台化的分享机制,可以使团队成员通过这种分享机制,在较量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地实现自我提升。竞争产生危机,而危机带来动力。

可见,如果管理者想培养员工的奋斗者精神,使他们获得成长的动力,那就必须训练员工,也要让员工明白建立淘汰机制的意义,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建立起PK竞争的机制。

在一个奋斗型的企业,需要贯彻末位淘汰制。当然,末尾淘汰制只裁减掉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或不胜任工作的员工。而且,实行末位淘汰,走掉一些落后的员工,也有利于保护优秀的员工,可以激活整个组织,就如华为公司的例子一样。有人可能还会进一步追问:末位淘汰制实行到什么时候为止?可以借用GE公司老板杰克·韦尔奇的一句话来回答:“末位淘汰是永不停止的,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才能把整个组织激活,才能使整个团队净化。”GE的做法,正类似于华为公司。

实际上,GE公司的韦尔奇不仅将末位淘汰制理论化,将其表达为一条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还实际应用在GE公司中,产生了良好的效益。GE公司每年都会针对各事业部门的主管按标准评分,划分出A、B、C这3个不同等级的绩效表现。最高的等级是A级,在各事业部门的排名中,他们位于前20%的范围;B级是排在中间的70%; C级约占10%,属于评分较低的人群。A级员工将得到B级员工2~3倍的薪资奖酬,而C级员工则会面临淘汰的危机。GE公司以常态分布的活力曲线来呈现这种概念,活力曲线是年复一年、不断进行的动态机制,以确保企业向前迈进的动能。

韦尔奇的活力曲线,实质上就是通常所说的末位淘汰制,清楚了活力曲线的内容,就能够清楚末位淘汰制的操作原则和意义。

在活力曲线图上,以业绩作为横轴(由左向右递减),以企业组织内达到这种业绩的员工的数量为纵轴(由下向上递增)。使用这样一幅正态分布图,就能很容易地区分出业绩排在前面的20%员工(A类)、中间的70%员工(B类),还有业绩排在后面的10%员工(C类),如图6-1所示。

图6-1 GE公司的活力曲线示意图

第一级是A类员工。他们是满怀激情、勇于承担责任、富有远见、思想开阔的员工,不仅自身充满着活力和创意,而且有能力带动自己周围的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赋能下属奋斗者精神。是否拥有这样一种激情,是A类员工与B类员工的最大差别。

第二级是B类员工。通用电气公司(GE)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提高B类员工的水平,而部门经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帮助B类员工成为A类员工。部门经理不仅要任劳任怨地达成自己的业绩,还要培育下属的奋斗者精神,这正是活力绩效管理的魅力所在。

第三级是C类员工。C类员工是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更多的是打击别人,而不是给同事赋能。他们使目标落空,而不是使目标得以实现。作为公司的老板或管理者,不能在C类员工的身上浪费时间。

韦尔奇将这种评估企业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方法,称为活力曲线法。活力曲线法的考核与评估,需要奖励制度来支持,以落实对优秀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激发这些员工的奋斗者精神,也促使他们赋能下属和同事奋斗者精神。A类员工可以得到大部分的股权和利润,失去A类员工是企业的一种错误,一定要热爱他们、千万不要失去他们。每一次失去A类员工,都要在事后检讨,并一定要找出造成这些损失的管理层负责人。

将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严格地在奖罚上加以区别对待。这正是韦尔奇所推崇的活力曲线的本质,这一曲线被认为是给GE公司带来无限活力的法宝之一。活力曲线堪称为奋斗者曲线,反映出合理使用末位淘汰制,就能产生强有力的对奋斗者精神的赋能作用。活力曲线法之所以能有效发挥作用,那是因为在这种绩效文化的氛围里,人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坦率的沟通和回应。活力曲线的绩效管理是一个相当好的管理工具,系统地整合了多种多样的管理思想和办法,在管理上有着深刻的内涵,又易于在实践中操作,并可以在实施活力曲线法的过程中,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这是一种奋斗的、良性竞争的文化。反过来说,这种企业文化,又构成使用活力曲线法进行绩效管理的前提。

活力曲线就是末位淘汰法则。顾名思义,末位淘汰法是将工作业绩排位靠后的一些员工淘汰掉,其实质还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出科学、细致的评价之后,进行分类或排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排在后面的几位员工予以调岗或辞退。这就会在员工中造成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有一些人认为将底部10%的员工从公司清除出去是一种不人道的行径。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让一个人待在一个并不能使其成长进步的环境中,那才是真正的不人道的行径。因为从公司内部淘汰,还有机会去寻找新的机会;如果放任自流的话,这样的人最终很可能会被社会淘汰,这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