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娜·弗利亚瑜伽系列:瑜伽入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瑜伽的类型

瑜伽有很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自己特定的、体验生命的一套修习方法。某一种类型的瑜伽对某一个人来说可能比另一种更为适宜。但对于瑜伽而言,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所有这些流派都有某些交叉的部分。因此,你无须认为自己正在练习的瑜伽不是最好的。

王瑜伽(Raja yoga)

Raja一词意味着王室,这种瑜伽主要以冥想为主。它非常严格地坚持所谓八肢(八分支),也可以看作八个阶段。顺序排列如下:制欲(yama)、遵行(Niyama)、体式(Asana)、调息(Pranayama)、感官抑制(Pratyahara)、摄心(Dharana)、冥想(Dhyana)、禅定或三摩地(Samadhi),即获得身心合一的愉悦。王瑜伽通常适合喜欢内观冥想的人。这种类型的瑜伽在宗教人士和灵修团体中很常见。

业瑜伽(Karma yoga)

业瑜伽是一种教授忘我行为的流派。这里的“业”来自印度古代的思想,意为我们今天的生活经历是过去所有行为的结果。因此,我们今天的行为将决定我们将来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基本上,业瑜伽更像是向人们提供公共服务的分支,提倡无私的服务,这与志愿者相类似。

奉爱瑜伽(Bhakti Yoga)

奉爱瑜伽也是一种奉献的流派,其修行者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于爱,认为神乃是爱的化身,总是可以积极地引导人的情绪。通过练习奉爱瑜伽,人们可以培育被接纳和对周遭人的容忍度。在这种瑜伽中,瑜伽师(练习瑜伽的人)通过思想、言语和行为方面的修行培养奉献的品质。像圣雄甘地就被展露出了这些特质。同样,马丁•路德金也被提到过有这些特质,特蕾莎修女则是将“业”与“奉爱”相结合专注于服务大众,无条件进行奉献的人。

智瑜伽(Jnana Yoga)

智瑜伽被认为是一种与智慧接近的心灵瑜伽,是学者或知识分子崇尚的练习流派。 这种瑜伽通过研究基于瑜伽传统的材料和文字记述(奥义书、吠陀经)来开发修习者的智力。其练习最为艰难但是最直接的,适合那些擅长钻研吠陀、奥义经典的学者。 这种瑜伽可以涵盖所有深刻而古老的宗教。

密宗瑜伽(Tantra Yoga)

这种瑜伽具有详密的宗教仪轨、不对外公开,利用性能量引出生命能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是对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更为仪式化的方法。那些练习它的人需要保持禁欲,因为这种瑜伽很大程度上与性方面的仪式有关。 据说,这群人很容易在修习之中获得非凡的成果,犹如日本的茶道抑或天主教讲道中的圣祭仪式。

密宗瑜伽是诸多瑜伽中最为神秘的,吸引着那些追求女性神明沙克提的五种力量(代表创造力和变化),以达到与宇宙能量相通,天人合一境界的人。 众所周知,许多密宗瑜伽师在这种仪式上都能得到极致的满足。

阿斯汤加瑜伽(Ashtanga Yoga)

阿斯汤加瑜伽是现在人们最常练习的瑜伽之一,意思是瑜伽的八个分支1。阿斯汤加瑜伽是实现生命意义和生活目标的分步式指导性体系。 其基于道德行为和自律,尽管练习重点是健康,但也涵盖了精神方面,并 以八个步骤(八支、八肢)作为生命意义和生活目标的指南。 这种瑜伽中的每支都有它所针对的东西,第一支是控制欲念(制欲)。

制欲(Yama):专注于道德标准和诚信。 它也是个体行为和整体行为的准则。制欲即关注他人的一种感受,也有助于个体认识到自身本性之中某些精神方面的东西。其存在是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黄金法则。

遵行(Niyama):是第二支,侧重于自律和集中精神。诸如到教堂做礼拜,领受精神和心灵的安慰,饭前祷告感谢神的恩典以及定期利用一些时间独处(可以是散步或坐在泳池边或坐在阳台某处)等。

体式(Asanas):是第三支,更多的是消除心理上的困扰,使身体变得健康。根据瑜伽观点,身体被视为精神栖息的殿堂,呵护身体可以促进精神的增长。 人们认为,随着精神的增长与安定,可以通过自律、集中注意力提供高质量的冥想。 该阶段包括旨在使练习者掌握呼吸过程的技巧。 这是通过识别心灵、呼吸和情绪之间的现有联系来实现的。

感官抑制(Pratyahara):第五支通过控制感官,使练习者从对外的关注转移到内在专注的状态,抑制各种感官,不让其与客观外界进行接触。  它涉及个体的感官收摄和思想释放,不受感性和外在事物的支配。感官收摄可以客观地找出那些对健康有害的习惯。它还提供了一个进行精神放松的平台和机会,同时也能对自身进行批判性的审视。 它还可以帮助你识别出日常的心理渴望,那些影响身心健康的挫折,它们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干扰内在的成长。

处于这种状态时,瑜伽通过将你的思想与欲望隔离开来。事实上,思想通常是制约的源头,同样也是精神得以解放的起因。 当我们将精力聚焦于事物之上时,思想就是制约和束缚,当从事物上移开时,它就会得以解放。当心理渴望对某些事情感到不快时,束缚就会出现。 当心理渴望中的欲望和恐惧被清除掉时,自由就会到来。此处的观点是,事情无论好坏,总会发生在人身上,因此必须做出抉择处理每种情况。如果你想做好的话,那就去努力吧,但要确保你有控制权,不要渴望完美,那样就会引起焦虑。 这意味着走向毁灭或获得救赎的能力和路线会嵌入到我们的体内。古老的印度教哲学认为宇宙是由Sattva(悦性)、Rajas(激性)和Tamas(惰性)三种特性相互作用衍生而成2

 悦性是一种是光明和智慧的、纯净的或高质量的状态,它实现了清明和精神的平静。

激性是正处于流动状态或活跃状态,使人变得充满活力,但也可能会呈现出某种有意为之的紧张。

惰性是黑暗和克制的能力,实质上与悦性相反,是保持原有状态或回归的原动力。悦性、激性和惰性是表示清明、散乱和迟钝的心理特质。惰性被认为是一种妄想和无知的状态,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时,它只是处于惰性状态3


1 瑜伽八支是:内制、外制、体位、调息、制感、专注、禅定、三摩地。——译者注

2 万事万物均有三种品质,它们是悦性、激性、惰性,它们同时存在于时空中,不可分割——译者注

3 没有悦性(Sattvic),就不能认知任何事物。没有激性(Rajasic),就不能运动。没有惰性(Tamasic),就没有稳定性和一致性。——译者注

理解觉知的三种形态

因此,悦性被认为能够通往神圣之路,而惰性被认为通往恶之路,激性是两者的中间地带。占主导地位的性质,品质或属性将决定一个人所坚持的信仰、食物、供奉品甚至分享的礼物。任何一个生而具有神性的人是无畏、慷慨和自制的。绝大多数时候,他诚实、不生气,对任何人都不会表现出恶意,并对所有人仁慈。

一个拥有激性属性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倾向于拥有内在的渴望、热情,并展现出一定程度的贪婪,也会伤害他人。他们充满了欲望、仇恨、嫉妒和欺骗。欲望是狂野且永不满足的,虽然野心勃勃,渴望获得,但很容易分心。这种特质会对不愉快的事物感到不舒服,但仍然坚持好的事情。拥有惰性品质的人则会呈现出恶的倾向,比如他会粗鄙无礼、傲慢自大、诡计多端。他会愤怒、无知和残忍的逃离。像这样性格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纯粹和正确的行为,他们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地狱般的快乐。专注(Dharana):即高度的集中。总体而言,它将瑜伽习练者带入灵魂深处。在这一点上,一个人不是通过向上看去接触上帝,而是要向内看。最后三个阶段是为了与自我和上帝保持和谐。通过冥想的延伸,智者、知识和已知合为一体。预言者、先见者和被看见者也是这样融为一体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运用辨别力和智慧来区分真实与不真实、永恒与短暂以及善与悦是非常有好处的。

心灵被认为是感官之王,当一个人控制了他的心灵、感官和激情,就被认为像是王瑜伽中的国王,它被认为是与拥有内在光明的上帝的高贵结合。能够征服心灵的人是国王,因此一个国王应当达到某种程度的自我控制,以引导八肢瑜伽。八支瑜伽被认为是对自我的完全掌控,也可以看作是国王瑜伽的科学。考虑到瑜伽的中心作用是通过心灵来发挥的,那么了解如何正心是很重要的。下述是正心的五个等级或阶段:

格致(Pramana):这是用头脑衡量事物或价值的标准或理想状态。它们会以直接证据的形式呈现,如感知、演绎或被验证可信的权威的话语。

颠倒(Viparyaya):这是一个容易被误解的观点,只有经过研究验证才能被发现。

想象(Vikalpa):这是一种基于口头表达但没有事实证据的想象。比如当你穷困潦倒时,你会想象你在运作一个拥有数百万欧元的庞大银行账户。反之是一个有钱人认为他很穷。

休息术(Nidra):即睡眠,在这种状态下没有思考甚至感受。这是我们进入睡眠时的状态。你忘记了自己和家人的姓名以及对很多事情全然不知。因此当一个人能够进入深度睡眠,那么当他醒来后会恢复精神、精力充沛。

正念(Smrti):这是一种脱离过去受积极或消极经验影响的状态。所以要唤醒那些过去的记忆,它们会阻碍新的一天到来,以及可能产生的新的更好的结果。

也有引起疼痛的因素,其原因如下:

无知或坚持不可知的学说。

强烈的个人感使一个人从团体中分离出来,这可能源于生理、智慧、情绪或心理层面。

激情或依恋。

排斥或厌恶。

对生命的爱和强烈渴望,尽管人因死亡而减少充分地享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