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月经后期
一、概述
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或四五十日一至的,称“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或“经期错后”“经迟”。如果延后三、五天,且无其他不适者,不作月经后期病论。若偶见一次延期,下次仍然如期来潮者;或青春期初潮后数月内或于更年期时月经时有延后,不伴其他证候者,一般不属月经后期。《金匮要略》谓“至期不来”。其后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亦有“治月经不调……或月后”的记载。《丹溪心法》始将月经后期作为一个病证来研究,称为“经水过期”,并从不同的期、量、色、质提出了辨证要点和治疗方药,将月经疾病的辨证、治疗推进了一大步。
月经后期属虚属寒者,宜温经养血;属瘀属滞者,宜活血行滞;虚实相兼者,则分别其主次而兼治之,并根据在肝、脾、肾之病位不同选用适当方药。
二、诊断
月经后期为月经周期延后超过七天,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育龄期妇女周期延后,应注意是否妊娠。若以往周期正常,月经延后半月以上而有阴道出血,或伴小腹疼痛者,应注意排除妊娠出血病证。月经后期常以血寒、虚寒、血虚、气滞为主。
三、医案
医案1:固肾理气方加减治月经后期
王某某,女,25岁,浙江衢州人,2012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
月经后期,经色紫红,伴血块约二年。
【病史】
23岁结婚,婚后长期参加体力劳动,劳累过度时有腰部疼痛,发胀。结婚二年未孕,经事常两月一至,头眩腰痛,肢体神弱,兼白带较多。
【检查】
体型较瘦,关节无肿胀。本次月经又两月一至,瘀下颇多,腰痛,精神疲乏,腹部平软,肝脾触诊正常。脉象沉细,舌淡红,苔薄白。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95g/L,类风湿因子弱阳性。
【治疗】
证属:肾气不足,血虚气滞。治宜:固肾理气,调经养血。方用:固肾理气方加减。
处方:当归20g、丹参20g、制香附10g、大熟地15g、白芍15g、白术15g、陈皮15g、枳壳15g、狗脊30g、巴戟天20g、杜仲15g、续断15g。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服药后经水已净,白带连绵,四肢疼痛,心慌气促,腰酸膝软,脉象沉细,舌淡少苔。此乃肾气虚弱,奇经不固。改用:
怀山药15g、菟丝子10g、金樱子30g、杜仲15g、黄芪30g、白术15g、桑寄生15g、巴戟天15g、陈皮15g、海螵蛸15g。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分服。
服药后白带已少,精力稍充,腰酸亦瘥,胃纳不佳,脉象虚细,舌质淡苔薄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纳谷不香,当以健脾为先。用:
潞党参20g、怀山药15g、焦白术20g、陈皮15g、茯苓20g、巴戟天20g、肉苁蓉15g、当归15g、金樱子30g、覆盆子15g、樗白皮15g。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一年后复查,月经已正常,白带少量。
【证析】
该患者月经后期伴有头眩腰痛,肢体神弱,瘀下颇多,精神疲乏。证属肾气不足,血虚气滞。该病人经化验血红蛋白偏低,消瘦,体力劳动后劳累,诊断为血虚。方中丹参、白芍等活血化瘀以通经;香附理气行血以止痛;当归养血和血;大熟地、狗脊、巴戟天、杜仲、续断养血补肾,兼顾其虚;陈皮理气化瘀;白术健脾;枳壳行气;金樱子能活血散瘀、拔毒收敛、祛风除湿。经过该方治疗后,患者自觉乏力好转,肢体不觉得劳累,以后经化验血红蛋白120g/L。血虚证经该方调理后得到好转、纠正。
医案2:养血调经方加减治月经后期
王某某,女,24岁,浙江浦江人,2012年10月25日初诊。
【主诉】
月经不调伴发热、心烦一年。
【病史】
夙性质讷,寡于言笑,常有胁腹窜痛之候。年来经事不调,或五旬一至,或间月一行,量少有块,颜色深紫,少腹胀痛,不喜按揉。平素白带量多,质稠气秽。近两个月来,每感日晡面热心烦,喜握凉物,体倦神疲,自试体温,腋下37.6~38℃。西医诊为“低热待查”,予对症治疗,迄今无显著效果。
【检查】
面色晦滞,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略数。
【治疗】
证属:气滞血瘀,营阴亏损。治宜:养血调经,兼退蒸热。方用:养血调经方加减。
处方:秦当归12g、紫丹参12g、赤芍药12g、刘寄奴12g、香附9g、净苏木9g、怀牛膝9g、川茜草9g、云茯苓9g、紫苏梗4.5g、青蒿12g、醋鳖甲18g、银柴胡6g。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配用:七制香附丸、加味逍遥丸,上、下午分服。丸剂与汤剂交替服用。另以蛇床子9g、吴茱萸3g、黄柏6g,布包,坐浴,一日两次。
服药后8天,月汛来潮,此次距上次月经为32天,量仍少,所下多块。胁肋窜痛,腹部胀感,带下已少而未净,热势虽降而未清,体温:腋下37.4℃。再依前意,怀牛膝、刘寄奴、秦当归各12g、赤芍药、川茜草、泽兰叶各9g、川芎片、淡青蒿、粉丹皮各9g、地骨皮12g、胡黄连6g、炒青皮4.5g,5剂,外用药同前。并嘱药后每日服丸剂同上,至月经来潮停药。
服药后体温已恢复正常,一直稳定在36.8℃而未反复,自觉精神好转、体力增加。12月8日月经来潮。色、量较前正常,略有小块。脉弦细,舌质淡红,嘱服加味逍遥丸20天,每日上、下午各1丸,以资调理。
【备注】
腹痛、腹胀、疼痛加延胡索、黄芪、制草乌、白花蛇舌草。
【证析】
该患者素禀沉郁,肝木难遂条达之性,故常有胁腹窜痛。气滞不能行血,经脉滞涩,久必成瘀,遂致经行后期,血下多块,腹痛拒按。瘀血内阻,延久不去,营阴暗耗,虚热内炽,因有低热缠绵不愈。《金匮要略》谓“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殆即指此。故治以化瘀通经为主,方用当归养血和血;香附、苏木理气行血以止痛;丹参、刘寄奴、赤芍、茜草、牛膝等活血化瘀以通经;又以青蒿、鳖甲、银柴胡滋阴清热,兼予除蒸;方中少用苏梗理脾胃之滞,而启运中焦,俾中州得持,自能斡旋有机。初诊获效后,由于瘀血伏匿,刈除未尽,故月事虽下而低热不清。再诊则专事搜剔,且汤、丸并投,缓急相济,病遂悉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