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表现为持续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两者兼备。排便困难包括排便量少、干结、排便费时费力、排便不尽感,甚至需要用手法帮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长期无便意。便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药物性便秘。病程超过6个月属慢性便秘。
一、常见病因
常见的病因见表1-11-1。
表1-11-1 便秘的常见病因
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二、诊断要点
便秘是常见的症状,通过详细采集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综合分析,首先排除器质性、药物性便秘。
(一)病史
详细询问便秘的诱因、病程,每周排便的次数,有无排便不尽、肛门坠胀感及粪便干结、排便是否需要手法或药物辅助及伴随症状、有无表1-11-1提及的基础疾病,既往史及服药史。
(二)伴随症状
伴行为生活方式不良:如运动量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考虑功能性便秘可能。伴排便疼痛,惧怕排便者,考虑痔疮、肛裂等。合并疲乏、神志淡漠,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提示肠梗阻。伴低热、黑便或便血、消瘦、腹部包块等应警惕肿瘤;便秘与腹泻交替应注意有无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等。因病服用抗抑郁药、吗啡等药物者,考虑药物性便秘可能。
(三)体格检查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有无贫血貌等;仔细检查腹部,注意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和胃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有无亢进或减低;有无移动性浊音;有无肿块、肠袢,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肛门指检:检查肛管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等的收缩舒张功能,检查有无粪便滞留,有无触痛及出血,有无肿块及波动感,触痛常见于痔疮、肛裂等,触痛伴波动感提示肛周脓肿可能。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是排除结直肠病变的重要而又简单的方法,疑似全身性疾病可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等检查,疑似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行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颈部彩超检查。腹部CT和结肠镜检查是排除结直肠占位及梗阻的重要方法。一些特殊检查: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磁共振排粪造影、下消化道压力测定、超声内镜检查等,有助于明确病因、评估结直肠功能。
三、治疗原则
(一)调整生活方式与心理疏导
合理膳食,增加膳食纤维及水的摄入、适当运动,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良好心态和睡眠。
(二)病因治疗
器质性病因导致的便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对药物引起的便秘及时停药或换药。
(三)药物治疗
通过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者,排除机械性肠梗阻、肿瘤等疾病原因所致便秘,可予药物对症治疗。
1.泻药
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泻药,常用药物有四类。润滑性泻药:如甘油(开塞露,20ml肛塞,按需使用);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15ml/次,2次/日;容积性泻药:膳食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5~10mg/次,1次/晚。不推荐长期使用泻药,避免滥用泻药。
2.促进胃肠动力药
用于伴餐后饱胀、反酸等不适者,常用药物: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日;莫沙比利片5mg/次,3次/日。
3.益生菌
肠道菌群失调者,可予调节肠道微环境。常用药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mg/次,2次/日。
(四)综合序贯疗法
通过清肠、服用泻药及训练排便功能等方法治疗便秘,具有较高的有效率。
(五)生物反馈治疗
目前常用的肌电反馈生物法,适用于盆底肌功能障碍导致排便困难的患者。
四、转诊指征
1.病因不明及治疗效果不佳。
2.急性便秘疑有急腹症。
3.疑有肠道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需专科诊治者。
4.患者存在明显精神心理疾患需专科诊治者。
(陈陶建 毛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