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府学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玄府学说的创立——刘完素玄府论述辑要

刘完素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医鉴》(以上合称《河间六书》),及《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三消论》等。玄府理论是河间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创新精神的又一突出体现。但刘氏明言玄府之处甚少,且相关论述零散,文字十分简略。据编者统计,《河间六书》中“玄府”一词仅出现15次(其中《素问玄机原病式》9次,《宣明论方》5次,《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1次)。其核心内容放在论述“目眛不明”的条文中,仅有数百字。玄府理论长期以来被人忽略,甚至河间学派传人也很少提及玄府,这是一个主要原因。编者认为,“从无字句处读书”,应当成为研读刘完素玄府之说的重要方法。只有深入钻研,处处留心,仔细剖析,潜心体味,才能读出河间玄府之说,领悟开通玄府心法。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我们从刘氏著述中作了一番全面采集、梳理与提炼、归纳,现扼要介绍如下。
一、命名含义
“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按:这是刘完素关于玄府概念最主要的一段论述。刘氏在引述《内经》“玄府”“气门”“鬼门”“腠理”等肌表结构名称的同时,将其概念加以融汇,并对其分布范围予以极力引申,使之成为人体乃至万物无所不有的一种新的结构名称,作为无所不至的气机升降出入的通路。综观刘氏有关玄府的论述,看似与前人认识一脉相承,实质上却已发生了变异,其内涵与外延同原来已经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前人既有理论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学术创新。自此,“玄府”成为多义词,包含广狭二义:狭义指《黄帝内经》玄府,即皮肤之毛孔;广义为刘完素所首创,指遍布人体内外各处的一种微细结构。需要指出的是,刘氏在运用“玄府”一词时并未对此加以区分,很容易发生混淆。读者应注意辨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方能正确理解刘氏本意。同时,“玄府”与“腠理”成为了同义词。刘氏书中论述广义玄府时,有时称玄府,有时称腠理,其含义并无不同,读者亦不可不知。
二、病因病机
“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察病之轻重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按:本节从气液、血脉、营卫、精神升降出入障碍的视角对玄府病机作了精辟阐述。玄府郁闭所产生的病变,除了精气血津液失其宣通之外,刘氏特别突出神无所用导致的种种病症,深化了中医病机学的内容,对多种神志病的治疗极有指导意义。
“郁,怫郁也。结滞壅塞而气不通畅,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如火炼物,热极相合而不能相离,故热郁则闭塞而不通畅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按:基于“火热论”的学术思想,刘氏将玄府病变归咎于热气怫郁。这与“寒则凝,热则行”的常理似有抵牾。为了解释此中机理,刘氏给出了一个“如火炼物,热极相合而不能相离”的说法,来论证“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此处“腠理”即“玄府”),可谓别出心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点,为阐明火热病变的广泛性与复杂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又按:刘完素在此明确提出:“郁”,指“怫郁”,即是“腠理(玄府)闭密”,亦称“郁结”。综观刘氏著述,“郁”或“郁结”,均是玄府郁闭的简称,且其使用远多于“玄府”。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中,“郁”一共出现122次,“郁结”亦有60次,“玄府”却仅有9次。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全面破解刘氏玄府之说。
“《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听,手得血而能摄,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脏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气。夫血随气运,气血宣行,则其中神自清利,而应机能为用矣。又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故诸所运用,时习之则气血通利,而能为用;闭壅之则气血行微,而其道不得通利,故劣弱也。若病热极甚则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随其郁结之微甚,有不用之大小焉。是故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至如筋痿骨痹,诸所出不能为用,皆热甚郁结之所致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按:由气血的运行推演到神机的运用,以通利为贵,郁结为病。所谓郁结,即是玄府郁闭。
“平白目无所见者,热气郁之甚也。或言目眛为肝肾虚冷者,误也。”“热郁于目,无所见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则转难辨物。由目之玄府闭小也,隔缣视物之象也。或视如蝇翼者,玄府有所闭合者也。或目昏而见黑花者,由热气甚而发之于目,克则害,承乃制,而反出其泣,气液昧之。以其至近,故虽视而亦见如黑花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按:此论目病之玄府病机。目之昏由于玄府之闭,玄府之闭由于热气之郁。刘氏论诸病病机,大体如此。
“所谓聋者,由水衰火实,热郁于上,而使听户玄府壅塞,神气不得通泄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按:论耳聋之玄府病机,责之听户玄府壅塞。
“消渴之证,乃肠胃之外燥热,痞闭其渗泄之道路,水虽入肠胃之内,不能渗泄于外,故小便数出而复渴。”(《三消论》)
“消渴小便多者……盖燥热太甚,而三焦肠胃之腠理怫郁结滞,致密壅塞,而水液不能渗泄浸润于外,营养百骸,故肠胃之外燥热太甚,虽复多饮于中,终不能浸润于外,故渴不止。小便多出者,如其多饮,不能渗泄于肠胃之外,故数溲也。”(《三消论》)
按:论消渴之玄府病机,责之三焦肠胃腠理怫郁结滞。
“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若微则但僵仆,气血流通,筋脉不挛,援者发过如故。或热气太盛郁结壅滞,气血不能宣通,阴气暴绝,则阳气后竭而死,俗谓中不过尔。或即不死而偏枯者,由经络左右双行,而热甚郁结,气血不得宣通,郁极乃发,若一侧得通,一侧痹者而为瘫痪也。其人已有怫热郁滞,而气血偏行,微甚不等,故《经》言:汗出偏沮,令人偏枯。然汗偏不出者,由怫热郁结,气血壅滞故也。人卒中则气血不通,而偏枯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瘫痪中风,皆因火热耗损血液,玄府闭塞,不能浸润,金受火郁,不能发声,经云肺主声。”《宣明论方·燥门》
按:论中风之玄府病机。前文称郁结,后文称玄府闭塞,含义相同,均归咎于火热。值得注意的是,前文中将热甚郁结、气血不通与经络联系论述,昭示玄府与经络相关。
“痞,与否同,不通泰也。谓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闭密而为痞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谓夫腠理闭密,乃为痞也。”(《宣明论方卷七·积聚门》)
按:论痞证之玄府病机。文中一称腠理,一称纹理,均应指胃玄府而言。
“淋,小便涩痛也。热客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或曰小便涩而不通者为热,遗尿不禁者为冷。岂知热甚客于肾部,干于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而神无所用。故液渗入膀胱而旋溺遗失,不能收禁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按:论淋证与遗尿之玄府病机。文中之“廷孔”,当指膀胱玄府。
“诸泻痢皆兼于湿,今反言气燥者,谓湿热甚于肠胃之内,而肠胃怫热郁结,而又湿主乎痞,以致气液不得宣通,因以成肠胃之燥,使烦渴不止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按:论泻痢之玄府病机。文中虽未明言玄府或腠理,实已包含在“肠胃怫热郁结”之中。
“暴病暴死……或心火暴甚,而肾水衰弱,不能制之,热气怫郁,心神昏冒,则筋骨不用,卒倒而无所知,是为僵仆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按:论暴病暴死的玄府病机。文中仅云“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省略了心之玄府闭塞。
三、治法与药物
“辛甘热药皆能发散者,以力强开冲也”“辛热之药……能令郁结开通,气液宣行,流湿润燥,热散气和而愈。”(《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世传辛热金石毒药,治诸吐泻下利,或有愈者,以其善开郁结故也。”
“或问曰:聋既为热,或服干蝎、生姜、附子、醇酒之类辛热之物,而或愈者何也?答曰:欲以开发玄府,而令耳中郁滞通泄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或云:中风既为热甚,治法或用乌附之类热药何也?答曰:欲令药气开通经络,使气血宣行而无壅滞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小青龙汤……此方燥,至温散其水,以润肠胃脏腑之燥,以开发怫热结滞者也。”(《伤寒直格·诸证药石分剂》)
按:以上论辛热药物开通玄府。文中一处明言“开发玄府”,一处谓之“开通经络”,余则简称“开郁结”或“郁滞”。刘氏以辛热之品开郁泄热润燥的独特见解极富创意,均是建立在玄府理论基础之上。
“用辛热之药,病之微者虽或误中,能令郁结开通,气液宣行,流湿润燥,热散气和而愈;其或势甚而郁结不能开通者,旧病转加,热证新起;以至于死,终无所悟。曷若以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微者甚者皆得郁结开通,湿去燥除,热散气和而愈,无不中其病而免加其害。”(《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一切怫热郁结者,不必止以辛甘热药能开发也。如石膏、滑石、甘草、葱、豉之类寒药,皆能开发郁结。”(《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世以甘草、滑石、葱、豉寒药发散甚妙……皆散结缓急、润燥除热之物。因热服之,因热而玄府郁结,宣通而怫热无由再作。病势虽甚,而不得顿愈者,亦获小效,而无加害尔。此方散结,无问上下中外,但有益而无损矣。”(《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夫治诸痢者,莫若以辛苦寒药治之,或微加辛热佐之则可。盖辛热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使气宣平而已。如钱氏香连丸之类是也。故治诸痢者,黄连、黄柏为君,以至苦大寒,正主湿热之病。”(《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余自制双解通圣辛凉之剂,不遵张仲景法桂枝麻黄发表之药,非余自炫,理在其中矣。故此一时,彼一时,奈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天以常火,人以常动。动则属阳,静则属阴,内外皆扰,故不可峻用辛温大热之剂。纵获一效,其祸数作。岂晓辛凉之剂,以葱白盐豉。大能开发郁结,不惟中病令汗而愈,免致辛热之药,攻表不中,其病转甚,发惊狂衄血斑出,皆属热药所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论第六》)
按:以上论辛热药之弊端,提出辛凉开发郁结之法,体现出“寒凉派”的用药特色。注意刘氏所言辛凉,是指辛温与寒凉之品合用,与今日所说有别。上述文中,仅一处明言“玄府郁结”,余皆仅称“郁结”。
“辛能散抑、散结、润燥,辛者金也,金主散落,金生水故也。况抑结散,则气液宣行而津液生也。《藏气法时论》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三消论》)
按:论辛味开玄润燥功用。所谓“散抑散结”,即指开通玄府。
“其为五味之本者,淡也……以配胃土,淡能渗泄利窍。夫燥能急结,而甘能缓之,淡为刚土,极能润燥,缓其急结,令气通行,而致津液渗泄也。故消渴之人,其药与食,皆宜淡剂。”(《三消论》)
按:论淡味开玄润燥功用。所云“急结”,亦即玄府闭塞。
“或势甚郁结不能开通者,法当辛苦寒药下之,热退结散而无郁结也。所谓结者,怫郁而气液不能宣通也,非谓大便之结硬耳。”(《素问玄机原病式》)
按:论下法开通玄府功用。
“凡诸栀子汤,皆非吐人之药,以其燥热郁结之甚,而药顿攻之不能开通,则郁发而吐。因其呕吐,发开郁结,则气通、津液宽行而已。”(《伤寒直格·诸证药石分剂》)
按:论吐法开通玄府功用。
“中风……诸方之中,至宝、灵宝丹最为妙药。今详本草言至宝丹之药味,合而为一,乃寒药尔;灵宝丹虽用温热之味,而复用寒药制之,参而为一,亦平药也。况皆能散风壅、开结滞,而使气血宣通,怫热除而愈矣。”(《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按:论至宝丹、灵宝丹治中风之功。所云“开结滞”,亦是开玄府。
四、开玄方剂
“人参白术散 治遍身燥湿相抟,玄府致密,遂令忪悸发渴,饮食减少,不为肌肤。人参(三钱),白术(七钱),薄荷(半两),缩砂仁(三钱),生地黄、茯苓(去皮)、甘草(各半两),黄芩(一钱),滑石(三两),藿香(三钱半),石膏(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前,日进二三服。”(《宣明论方·妇人门》)
“紫菀散 治劳,体热心寒,脉滑短,咳嗽,妇人多有此疾。口干眼涩,骨痿短气。皆因肠胃燥滞,营卫不能开发,玄府闭塞,热郁内余。可以开发阴阳,宣通涩滞,和营卫,顺三焦。兼服人参白术汤。紫菀、桑白皮、桔梗、续断、甘草、五味子(各一两),赤小豆(一合)。上为末,水一大盏,药末五钱、青竹茹弹子大,同煎至七分。”(《宣明论方·劳门》)
按:刘完素开通玄府之方甚多,以上是《宣明论方》中明确用于玄府闭塞的仅有两首方剂。书中还有不少方并未标明玄府,但其开玄意义表达甚明,下面列举一方。
“三一承气汤 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热甚喘咳闷乱,惊悸狂颠,目痛口疮,舌肿喉痹,痈疡,阳明胃热发斑,脉沉,可下者;小儿热极,风惊潮搐,宿喘昏塞,并斑疹黑陷,小便不通,腹满欲死;或斑疹后热不退,久不作痂,或作斑纹疮癣,久不已者;怫热内成疹癖坚积,黄瘦痛疾;久新卒暴心痛,风痰酒隔,肠垢积滞,久壅风热,暴伤酒食,烦心闷乱,脉数沉实;或肾水阴虚,阳热独甚,而僵仆卒中。一切暴音不语,蓄热内甚,阳厥极深,脉反沉细欲绝;或表之冲和,正气与邪热并之于里,则里热亢极,阳极似阴,反为寒战,脉微而绝;或风热燥甚,客于下焦,而大小便涩滞不通者;或产妇死胎不下,及两感表里热甚,须可下者。
大黄(半两,锦纹)、芒硝(半两)、厚朴(半两,去皮)、枳实(半两)、甘草(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内硝,煎二沸,去滓服。”(《宣明论方·伤寒门》)
按:《伤寒直格》指出:“若论善开郁结,怫热峻疾得利,而效至大,设未痊除而亦难再郁结者,大承气也……由是观之,而缓下、急下,善开发而难郁结,可通用者,大承气汤最为妙也。故今加甘草名曰三一承气汤,通治三承气汤证于效甚速而无加害也。然以其甘草味能缓其急结,温中润燥而又善以和合诸药而能成功,故本草云国老子也。是以大承气汤得其甘草则尤妙也。”反映了刘完素对承气汤运用的丰富经验与独特见解,所谓“善开郁结”,即言其开通玄府之功。刘氏从开通玄府的新视角立论,着眼于流通气液,开郁泄热,并不限于泻下燥屎,大大发展《伤寒论》下法的运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结语
1.刘完素有关玄府的论述虽然分散,却包含基础临床、外感内伤等诸多方面。开通玄府之法,涉及发散、清泄、通下、淡渗、温通、搜剔、香窜等多种方药,应用甚广,其说虽远未完善,汇总整理,亦可略见雏形,含义甚为深邃,为后世开创了一片广阔的学术天地。这是一笔珍贵的遗产,值得认真继承,深入发掘,发扬光大。
2.前人曾经指出,河间“其学不明,其说不行”的原因,在于“其论简而未畅”(《温病条辨·序》)。仔细考察,刘氏书中有关玄府的论述确实存在某些晦涩含混之处。今天我们学习玄府学说,首先应了解刘完素著述的写作特点,掌握其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及互文见义等特殊笔法,方能读破大论,全面、准确地领会刘氏的微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