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效率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麻醉性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一、吗啡
(一)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强,能消除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兼有镇静作用。
2.有显著的呼吸抑制作用,可引起组胺释放。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可引发哮喘发作。
3.在通气量不变的前提下,轻度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
4.对心肌无明显抑制作用,治疗量时对血容量正常者的心功能无明显影响。较大剂量时心率可减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5.降低胃肠道动力,减慢胃排空,使胆道痉挛,Oddi括约肌收缩,胆内压增高。胆道痉挛可使用纳洛酮有效缓解。
6.减少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皮质激素的分泌,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二)用途、用法和用量
可用于麻醉前给药,静脉麻醉,复合全麻用药。肌注吸收良好,20~60分钟达峰浓度。能透过血-脑屏障。和高脂溶性的芬太尼以及舒芬太尼相反,由于吗啡的低脂溶性,透过血-脑屏障较慢,起效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肾衰可延长其作用时间。对于肥胖患者,剂量应基于理想体重。
1.术后镇痛
成人0.03~0.15mg/kg,缓慢静注或0.05~0.2mg/kg肌注。
2.麻醉前给药
多用于有急性疼痛的患者,成人术前肌注0.05~0.2mg/kg。
3.复合全麻的辅助用药
与全麻药合用,0.1~1mg/kg静脉注射。
(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有低血压、眩晕、呕吐、便秘和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过量可造成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呼吸深度抑制(包括延迟性呼吸抑制),针尖样瞳孔,血压和体温下降,甚至可因呼吸麻痹致死。此时,要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通气,补充血容量以维持循环,并用纳洛酮解救。
2.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可引发哮喘发作。
3.阿片类药物的等效剂量换算见附录三。
二、芬太尼
(一)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强大。
2.起效快,持续时间30~60分钟。芬太尼经皮贴剂在12~24小时内其血浓度达到稳态,并保持稳定达72小时。脂溶性较高,可被肺组织吸收,然后缓慢释出,造成第二个血药浓度峰值。
3.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轻微。不抑制心肌收缩力。一般不影响血压。可引起心动过缓。小剂量芬太尼可有效减弱气管插管的高血压和气道反应。
4.抑制呼吸作用明显,频率减慢。剂量较大时潮气量也减少。
5.可引起恶心、呕吐,没有释放组胺的作用。
(二)用途、用法和用量
用于各种麻醉的镇痛,术中复合用药。
1.术后镇痛
0.5~1.5mg/kg静注。
2.辅助麻醉
2~150mg/kg分次静注。
(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可引起恶心、呕吐。
2.大剂量或反复注射可致呼吸抑制。
3.大剂量快速静注可引起胸壁肌肉僵硬,可用肌松药处理,并应做好控制呼吸。
三、舒芬太尼
(一)作用特点
1.镇痛效力强,为芬太尼的9倍,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2.对心血管影响轻微。无释放组胺的作用。可引起心动过缓。
3.对呼吸有抑制,其程度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似,持续时间更长。
(二)用途、用法和用量
主要应用于术中,0.25~30mg/kg分次静注。
(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大剂量快速静注可引起胸壁肌肉僵硬,可用肌松药处理,并应做好控制呼吸。
四、瑞芬太尼
(一)作用特点
1.注射后起效迅速,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不依赖于肝代谢,代谢清除快,清除半衰期小于10分钟,无蓄积,药效消失快,是真正的短效阿片类药。
2.可使动脉压和心率下降。不引起组胺释放。
3.对呼吸有抑制,但停药后恢复快,输注后半衰期3分钟。
4.可引起恶心、呕吐和肌僵硬,但发生率较低。
(二)用途、用法和用量
1.只能静脉给药,特别适用于静脉滴注。
2.消除切皮反应的 ED 50为 0.03mg/(kg·min),消除各种反应的ED 50为0.52mg/(kg·min)。
3.负荷剂量1mg/kg,持续输注0.5~20mg/(kg·min),术后镇痛0.05~0.3mg/(kg·min)。注意此处为欧美人群常用剂量。
4.用于老年患者,负荷剂量及持续输注剂量应酌减。
5.对于肥胖患者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理想体重调整。
(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和肌肉僵直,停药或降低输注速度后几分钟内即可消失。
2.停止输注后没有镇痛效应,需在手术后改用镇痛剂量输注,或改用其他镇痛药。
五、羟考酮
(一)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强。羟考酮是m、k双受体激动剂,其药理作用包括镇痛,以及其他抗焦虑、止咳、平滑肌作用等,其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由于其k受体激动作用,因而认为对内脏痛比选择性m受体激动剂更好的镇痛效果。
2.盐酸羟考酮无组胺释放,与吗啡相比,可能减少心血管不稳定因素,瘙痒、幻觉、恶心、呕吐较少。现无数据表明对人体有免疫抑制。
3.盐酸羟考酮经肝脏代谢为羟吗啡酮和去甲羟考酮,羟吗啡酮有一定的镇痛活性,但其血浆浓度很低(约2%),基本上可以忽略。去甲羟考酮几乎无镇痛活性,故羟考酮的代谢产物镇痛作用基本可忽略。
4.与所有的阿片类药物一样,盐酸羟考酮降低胃肠道动力,减慢胃排空。
(二)用途、用法和用量
盐酸羟考酮为强效镇痛药。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急性疼痛,包括手术后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疼痛,以及需要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的重度疼痛。
1.诱导
成人0.2~0.3mg/kg,缓慢推注。
2.手术结束前(衔接镇痛,避免瑞芬停药导致的痛觉敏化)
2~3mg起始,静推/静滴或0.07~0.1mg/kg(依据术中药物给予状况和患者情况综合考评)
3.PACU中补救镇痛
苏醒后进行评分:疼痛评分>4分,2mg起始滴定,至3分以下;疼痛评分<4分,不用处理。
4.患者自控镇痛(PCIA)
起始剂量2~3mg,开始镇痛泵前滴定直至疼痛评分小于4分,单次量1~2mg;背景剂量0~1mg/h,锁定时间5~10分钟,4小时锁定剂量8~12mg。
(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
焦虑、意识模糊、头痛、头晕、镇静、嗜睡、呼吸困难、便秘、恶心、呕吐、瘙痒等。
2.注意事项
1)药物过量主要危险为呼吸抑制。
2)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剂量应降低。
3)慎用于颅内压升高、血压过低、血容量减少、中毒性精神病、前列腺肥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等患者。
4)禁用于麻痹性肠梗阻。
5)长期连续使用可产生耐受性,需逐渐增加给药剂量。
6)长期使用可导致躯体依赖,突然停药可能出现戒断症状。
六、哌替啶
(一)作用特点
1.肌注吸收良好,20~60分钟达峰浓度。
2.可增加心率,对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对血压一般无明显影响,但有时可因外周血管扩张和组胺释放而致血压下降。
3.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能促进组胺释放。
4.可引起呕吐、抑制胃肠蠕动等,与吗啡相似。
(二)用途、用法和用量
镇痛,麻醉前用药,麻醉的辅助用药。
1.术后镇痛
0.5~1mg/kg肌注或0.2~0.5mg/kg静注。静脉注射哌替啶25mg是减少术后寒战最有效的阿片类药物。
2.全麻辅助药
2.5~5mg/kg静注。
3.麻醉前给药
0.5~1mg/kg肌注。
(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的患者合用此药,可发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如高血压或低血压,呼吸停止,昏迷,高热等。
3.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活性,可引起震颤,惊厥,其症状不能被纳洛酮解除。肾功能不全者增加其代谢产物的累积和不良反应。
5.对心血管影响较大,一般不作为复合全麻的主药。
七、阿芬太尼
(一)作用特点
1.镇痛效力约为芬太尼的1/7。
2.起效时间较芬太尼快,持续时间短,清除半衰期1.5小时。
3.对呼吸有抑制。
4.对心血管影响轻微。无释放组胺的作用。
5.可用于静滴,但长时间输注后其作用时间可延长。
(二)用途、用法和用量
1.诱导8~100mg/kg,缓慢静注。
2.维持0.5~3mg/(kg·min),静滴。
(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大剂量快速静注可引起胸壁肌肉僵硬,可用肌松药处理,并应做好控制呼吸。
八、纳洛酮
(一)作用特点
1.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药。
2.静脉注射起效快,2分钟左右即可产生最大效应,但作用持续时间短,仅为30~45分钟,拮抗后需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如有呼吸抑制复发,需重复给药。
(二)用途、用法和用量
静脉注射0.5~1mg/kg,3~5分钟后可重复,至患者达到足够的通气量和意识恢复。主要用于:拮抗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的呼吸抑制;手术结束后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残余作用;娩出的新生儿因受其母体中麻醉性镇痛药影响而致呼吸抑制,可用此药拮抗。
(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应用后由于痛觉突然恢复,可产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现象,少数患者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肺水肿、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或心搏骤停,其严重程度与阿片类药被拮抗的程度和速度成正比。
2.单次注射后,因其时效短,一旦作用消失,可再次陷入昏睡和呼吸抑制,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再次给药。
3.大剂量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患者,拮抗后可产生戒断症状。